王安石——孤獨的改革者(后篇)
開始變法
局面對自己很不利,但是沒有辦法。擺在王安石面前的有兩條路,變法,然后北宋滅亡。不變法,北宋加速滅亡。后人知道這個局面,而王安石當時也知道這個局面。當全國各地地主都在以高息壓迫百姓,王安石開始推行青苗法,簡單說就是把百姓借莊稼的利率降到最低,斷絕地主官僚對百姓的兼并之路。所以激起了以司馬光為首的士大夫的強烈反對,是只反對,不改進。而且就連支持王安石的宋神宗也有過動搖,但王安石毅然回復道任何變法,都會出現(xiàn)問題,天下之事如煮湯,剛加一把火,又加一勺水,那湯什么時候才能喝。以此來表明自己變法的堅定。解決了百姓的利益問題,在安全問題上,王安石推行保甲法,大致意思是每家盡量出一個成年男性,進行軍訓,然后帶弓箭巡查,維護治安。讓百姓們自己保護自己。但還是那一批人開始反對,說是農(nóng)民武裝起來后就會謀反,對軍隊不利??尚Φ氖潜彼螠缤鰰r,正規(guī)軍,士大夫爭相逃跑,反倒是一些“鄉(xiāng)民”奮力抵抗金軍。最后的免役法不太好講,籠統(tǒng)點說是百姓原來給官府干活官府是不用給錢的,但是干不好你還要給官府錢,變法后,官府讓百姓干活,就必須給錢。情況一樣,遭到士大夫一類的保守派瘋狂反對,認為百姓提官府干活是天經(jīng)地義的。變法遭到了大地主,大官僚,皇親國戚,士大夫的利益。
退休
人在面對未知事物是總是懷著好奇與恐懼。王安石作為改革的先鋒者,在黑暗中中摸索,不但要抵住未知的恐懼,更要鞏固背后的惡意。變法前期他抗住了,慢慢的在基層獲得了一些聲望,在中央部分人才也為他所用,在軍事上他協(xié)調(diào)將領,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实壑С肿兎?,是因為想提高國家財政收入,如今提上來了,而提上來的還有鋪天蓋地的批判變法的奏折,正所謂飛鳥盡,良弓藏了。于是皇帝開始針對王安石,王安石漸漸看明白了皇帝的心思。辭官回鄉(xiāng)了。
皇帝的顧慮
皇帝和誰一起?這是個問題,有人會說,和皇后一起唄。這樣回答的人,可能是我沒有表達清楚。應該是政治制度是治官,還是治民?
這兩個,皇帝總要得罪一個??墒腔实鄹傩帐钦f不上話的。于是皇帝問文彥博:變法雖然讓士大夫受苦,但百姓幸福安康啊。文彥博回道:陛下,你是用百姓治國,還是士大夫治國。這讓神宗一下子明白了,變法只針對士大夫,不針對百姓。而現(xiàn)在到他做選擇的時候了。深明大義,不負眾望的皇帝選擇了士大夫。
長夜漫漫,吾往矣
累了,真的是太累了。從孤軍奮戰(zhàn)的開始到孤軍奮戰(zhàn)的結(jié)束,王安石變法始終是由一批反對新法的人執(zhí)行新法,所以就開始加以破壞。守舊派把新法說成聚斂害民之術,又以祖宗不足法來批判變法。變法期間,興修水利一萬多處,土地灌溉三千多萬畝,農(nóng)民得到了好處,國家增加了收入。軍事上,開邊千里,平定南苗。改革,就是走前人沒有走過的路,但王安石還要顧前有顧后,還要前進。變法前夕,好友王令找到王安石,告訴他任何改革都不可能挽救宋朝的命運。王安石也知道如此。正如《游褒禪山記》中所說;力量足以達到目的而未能達到的,在別人看來是可以譏笑的,在自己來說也是有所悔恨的,盡了自己的主觀努力而未能達到,便可以無所悔恨。所以當王安石已經(jīng)知道自己的改革無法拯救這個腐敗的王朝時,他還是要去做。不做,“吾恥之也”。如果想去做,但沒有機會,“吾不恤也,盡吾性而已”。王安石他就是這樣一個人,即使知道在茫茫黑夜中他這點微光不算什么,但他總是要照亮一片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