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N評分為什么越來越不靠譜了?

mikasa | 文
給“堪稱藝術品,每一幀都是壁紙”的《Gris》打剛及格的6.5分,沒搞清楚解鎖第二視角的機制就給了《生化危機2 重制版》8.8分,被《皇牌空戰(zhàn)7》的制作人公開質(zhì)疑游戲水平...
今年的IGN似乎延續(xù)了被下降頭的趨勢,在和玩家群體對立的道路上更進一步。

?
作為一家頗具規(guī)模和影響力的游戲媒體,IGN的業(yè)務不僅是給游戲打分,但“IGN評分”卻往往會成為輿論的引爆點。
相對的,不管是神作還是糞游,只要冠以“IGN滿分”或者“IGN 0分”的名號,都能自帶流量。

?
而不知何時起,“IGN評分”逐漸從權威的導購指南,淪為了街邊小報,越來越多的玩家覺得它不靠譜。
這幾天,《泰坦隕落》開發(fā)商制作的大逃殺游戲《Apex英雄》大火,在線人數(shù)突破100萬,被譽為大逃殺游戲的集大成者。

?
IGN自然也盯上了這款游戲,并給出了自己的臨時評分:8.5。雖然評測者承認只玩了4天,給出的評分也不算低,但還是讓許多玩家感到不滿。
要知道IGN曾給測試階段的《絕地求生》打了9.0分,正式版9.5分,連Steam上剛過“多半好評”的《無限法則》也拿到了8.5分。

?
一時間“騰訊是塞了多少錢,臨時評分=坐等塞錢,Too much water!”的梗又滿天飛了。
IGN真的變得不靠譜了嗎?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也不會一天就坍塌。
IGN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紀末,起初由五個網(wǎng)站共同組成,到了1998年,經(jīng)過一系列的整合后,IGN的品牌正式確立,主攻電子游戲,并在1999年入選了“100個頂尖網(wǎng)站”。

?
在那個消費主義萌芽的時代,游戲媒體有個時髦的職責--為游戲評分,一定程度上給讀者的購買決策提出建議。
其中最有名的要數(shù)日本雜志《Fami通》,雖然現(xiàn)在40分制的評分在其他同行之間顯得很奇怪,但在那會兒絕對是被模仿的對象。

?
不同于早期《Fami通》老派、權威、吝嗇的打分方式,剛成立的IGN大膽了許多,光是在1999年和2000年兩年就評出了十幾款滿分游戲,甚至出現(xiàn)了《口袋妖怪》系列,從紅版到銀版一直是滿分的情況。

?
此后IGN多次易主、重組,而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的發(fā)展和游戲工業(yè)重心的西移,IGN之類媒體網(wǎng)站的話語權超過了傳統(tǒng)雜志,IGN評分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
可能會有小伙伴奇怪,IGN給游戲評分有什么標準嗎?答案肯定是有的,但發(fā)展早期大多是由資深編輯、評測者的主觀意見決定的。
直到2009年,IGN公布了一套公開的評分標準,大致講解了評分的依據(jù),比如會從演出、圖像、音樂、玩法、可玩性等入手,不會考慮游戲未來的補丁和更新等等。

?
在這份標準下面FAQ里,IGN承認“標準和期待一直在變,產(chǎn)品越來越多,本身也在改變好與壞的標準?!?strong>因此,IGN其實每兩三年都會對評分標準做出調(diào)整。
2010年IGN曾把評分改為20分制,2012年又改回了100分制,2014年開始,如果游戲后續(xù)有重大變化,IGN允許對評分進行重新審核。
最典型的,《風暴英雄》剛發(fā)布的時候只有6.5分,更新2.0大版本之后獲得了8.0的不錯評分,而上線5年的《英雄聯(lián)盟》從8分爬升到了9.2分。

在2017年最新的評分標準里,我們可以看到IGN對10分游戲定義已經(jīng)從最早的“在這一領域里完美無瑕”調(diào)整為“會影響未來的游戲設計”。

?
也許是更具前瞻意義的標準,使最近幾年IGN滿分游戲又多了起來。

?
照理說,IGN的評分標準算是與時俱進了,然而IGN評分在玩家,尤其是核心玩家心中的口碑卻在逐年下降,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從內(nèi)部來看,IGN評分標準中的一些規(guī)則埋下了禍根。

?
評分規(guī)則明確了IGN的評分是由一位編輯撰寫完成的--他們騰不出人手來讓幾個人評一款游戲,而且認為效果也遠不如選一個專業(yè)、資深的人來的強。
“IGN的編輯們會聲明自己想玩的游戲類型,所以我們可以確保測評人們在玩自己感興趣的游戲,具體而言,是他們了解并懂行的游戲。請最合適的人來測評游戲?qū)GN而言至關重要?!?/p>

?
然而到了實際操作時,這個“合適的人”就成了易燃的導火索。
上個月IGN為《生化2 重制版》打了8.8分,并評價說“本作浪費了利用好兩個可操控角色的絕佳機會”。原來是評測員不知道有二周目解鎖的設定,鬧了笑話,過了一陣才把評分調(diào)整到9.0。

?
很顯然這位編輯大概率不是《生化危機2》的老玩家,并不熟悉表里關的設定,那么這位仁兄是否稱得上合適呢。
對游戲不了解吐槽下就過去了,但有些惡劣的影響就沒那么容易消除了。
2018年8月,IGN的《死亡細胞》測評涉嫌抄襲油管播主Boomstick Gaming的視頻,IGN被迫來了一撥刪稿,道歉,開除測評員三連。

?
事實上,IGN早就為單人評測的不可控性買過單。2013年,《超凡雙生》登陸PS3,IGN給出了令人驚訝的6分低分。
經(jīng)網(wǎng)友查證,評測員是一位IGN澳大利亞分部的實習編輯,頓時引爆了國外輿論,很多人請愿開除這位編輯,而更多人則把矛頭直指IGN敷衍的態(tài)度。

?
另外,IGN全球化的運營策略也帶來了更多打臉的風險。
從2006年開始,IGN為各個地區(qū)提供了不同區(qū)域版本,換句話說,同樣登陸IGN官網(wǎng),在日本和美國看到的內(nèi)容頁面是不一樣的,一個是IGN日本,一個是IGN美國。
這就產(chǎn)生了各個地區(qū)的評測分數(shù)不一致的情況。比如最近的《皇牌空戰(zhàn)7》,北美本部只打了7.0分,而日本IGN卻給了9.5的高分,甚至在評測細節(jié)上完全反著來,北美IGN覺得是缺點的地方,日本IGN反而覺得是優(yōu)點。

?
當然,分地區(qū)提供內(nèi)容也有好處,可以根據(jù)不同國家、地區(qū)的玩家習慣投其所好,不過作為一個中國玩家,我們就沒那么幸運了。
2017年上線的“IGN中國”并不是由IGN本部直接管理的,而是通過一家原本做手游的中國本土公司代理運營,起初IGN中國的主頁上都是手游廣告,頁面上有用的信息寥寥。

?
佛系運營不管不顧就算了,自從有了IGN中國,國內(nèi)上IGN只能強制跳轉(zhuǎn)到這個網(wǎng)站。甚至最近還傳出了IGN中國欠薪風波。
為什么給中國玩家提供一個沒什么用的IGN中國呢,也許是為了強行拓展市場,賺更多的錢吧,只希望Steam中國不會是這樣的。

?
說回評分,一款游戲所包含的內(nèi)容也越來越豐富,遠不是從前通關字幕出來就完事了。諸如聯(lián)網(wǎng)體驗、氪金程度等不涉及游戲本體,但會影響體驗的因素要不要加進評分標準也是個頭疼的問題。
IGN此前就給受到玩家好評的《掠食》PC版打出過4.0的低分,主要問題是游戲的存檔會崩潰。

?
最后,雖然IGN官方多次聲稱,營銷部門和編輯部門是完全分開的,但誰都不能斷言IGN的評分不摻雜任何利益因素。
另一家著名游戲媒體GameSpot的元老編輯Jeff Gerstmann就曾因為給贊助商Eidos的游戲打了低分而被迫離職,也有匿名IGN前員工爆料過IGN評分帶有營銷廣告。
說到底,即便IGN不忘初心,單人評測終究還是一個很主觀的行為,加上現(xiàn)在每年上市的游戲數(shù)量遠超十年前,想要緊追熱點還保持專業(yè)度,IGN多少有點力不從心。
而從外部環(huán)境看,把“IGN評分”當回事的時代好像也要過去了。
就像諸如IGN的評測網(wǎng)站曾經(jīng)把關注度從傳統(tǒng)雜志中搶過來一樣,如今,玩家群體和新興平臺也正在消解IGN的公信力。
如果把視野放大,現(xiàn)在簡直是個大評分時代。
過去買游戲、入主機這些看上去奢侈的活動放在今天已經(jīng)稀松平常,退一步講,誰還沒在Steam上買個熱門游戲?既然體驗過,那么任何一個個體都有權做出接地氣的評價。

?
久而久之,IGN評分經(jīng)常從原來的購前指南變成了馬后炮評測。一旦觀點大規(guī)模沖突,就會讓人產(chǎn)生IGN不專業(yè),測評不細致的感覺,反而是Steam上的玩家評價更具參考價值。
給游戲打分也不再是IGN這些垂直網(wǎng)站的專利,就拿國內(nèi)來說,近幾年,B站、NGA、TapTap等社區(qū)也都根據(jù)不同游戲類型,做了自己的大眾評分系統(tǒng)。

?
有趣的是,國內(nèi)的各大平臺對于同一款游戲的態(tài)度往往是天差地別,形成了獨有的用戶調(diào)性:
TapTap不太待見騙氪的大廠游戲;NGA會受到論壇輿論的影響,出現(xiàn)極端的低分;B站則吹爆氣氛濃厚,一度把“云玩家”推上風口浪尖...

?
這都反映出當今玩家傾向的眾口難調(diào)。而在大評分時代,IGN評分必然有局限性,玩家圈子里也逐漸總結(jié)出了“高分看媒體,低分信自己”的規(guī)律。
當然,IGN肯定也發(fā)現(xiàn)了問題,如今IGN雖然還是在“兢兢業(yè)業(yè)”地給游戲打分,但同時也更多地發(fā)揮著額外的影響力。
比如把“IGN評分”玩成一個梗,去年IGN員工Esra krabbe去世嘉新總部就餐,根據(jù)環(huán)境、食物種類、外觀、可口度等方面評價,給世嘉食堂打了8.7分,萬物皆可評分啊。

又或者做一些同行不太敢做的事--給過去的所有游戲排個Top 100,讓世人不要忘記老游戲做出過的卓越貢獻。

?
“我們不想讓他們和現(xiàn)在的3A大作對抗,而是更多地強調(diào)他們在誕生的那個時代有多么驚人,讓整個游戲行業(yè)耳目一新?!?/p>
IGN評分也許沒有不靠譜到不能看的地步,但它確實沒那么重要了。
-END-
戳這里→BB姬←關注我們吧~????? ???? ???
?高產(chǎn)不易,希望大家能夠點擊收藏〒▽〒支持一下我們。? ???? ?? ???
(o?▽?)o ?你們的支持就是我們不斷前進的動力!? ????? ????????
當然,如果可以收藏、硬幣、推薦三連就更好啦(`?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