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是淡粉色的純——48:何為濾鏡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無論是擬定工作的方案也好,還是為了抒發(fā)內心的情感書寫文章也好,亦或是做一些什么事情也好,為了達成自己心中的目的,我們一定要從周邊“取材”。而在這無奇不有的大千世界之內,怎樣取材,什么樣的素材能夠為己所用,一直都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隨著思考進度的不斷推移,最終慢慢導出了選擇標準的條條框框之時,我們視野也漸漸變得清晰,也終于能夠做出選擇,做出取舍。
而此時,濾鏡,也就此形成……
—— ☆★○●○★☆ ——
濾鏡已然悄悄設立,于不知不覺之間。
—— ☆★○●○★☆ ——
【“飛機已經降落了,祝您旅途愉快。”】
在大體意思為這樣的廣播音傳來之時,為參加集訓而踏上征程的舞蹈生鄭曉,也終于放下了同飛機一起懸著的心。
畢竟這是第一次坐飛機,有這樣的表現也正常吧!
鄭曉默默地為自己緊張開脫,在取下自己那輕飄飄的書包后,依循著人群,下了飛機。
—— ☆★○●○★☆ ——
這濾鏡,有利有弊
姑且循著人群走總會沒錯吧……
—— ☆★○●○★☆ ——
“在最初的那原點”“我們第一次相見”“記憶在不知不覺間”“如同那閃耀的彩虹一般悸動的心”“無數次躍動涌起”“多到滿溢的小小好奇心”“究竟該珍藏在哪里”“如果要用閃耀彩虹精心點綴裝飾”“就會比百寶箱還美麗”“執(zhí)筆寫下的文字記錄多彩的每日”“映像著自己那件件心事”“綻放的朵朵鮮花洋溢淡色墨香”“成為異于世間我的印記”……
如果說在腦內開一場音樂看做是一個可以幫忙自己陶冶情操,緩解趕路的疲憊與即將到來的集訓生活的壓力的,情感主導的濾鏡的話……
那么于在現實之中讓自己迷路也是那濾鏡所帶來的后果吧……
最主要的是——
“誒,人群呢?”
——直至走到室內機場走廊的盡頭,美滋滋地聽著“音樂會”的鄭曉一直都沒有發(fā)現這一問題……
—— ☆★○●○★☆ ——
世間從來不缺少美,缺的是發(fā)現美的眼睛。
而這,于解決問題,也是一樣。
—— ☆★○●○★☆ ——
“然后應該怎么做呢?”
在行走在機場的通道走廊之間,看這窗外的風景,終于將思緒拉回到現實之中的鄭曉產生了這樣的想法。
在通道下面搬運貨物的工作人員穿著十分單薄,同自己身上的厚厚的粉色羽絨服相比簡直是來自兩個世界的存在一般。
輕盈,厚厚地……
吟味著這兩個詞的鄭曉感受著自己肩上那極為輕盈的背包。
總感覺自己少了些什么。
厚厚地,重重地……
“行李!對,我應該去取我的拉桿箱!”
走進了機場內部,跟隨著人群繼續(xù)行走的鄭曉終于反映了過來。
“可是行李該到哪里去取呢?”
這又是一個難題,對于第一次坐飛機的鄭曉來說。
帶著這樣的想法,鄭曉環(huán)視著四周……
座椅,小吃店,手機充電樁,窗戶,地磚,天花板……
“天花板!?”
于那被鄭曉稱之為是“天花板”的地方,鄭曉注意到了某樣東西。
方方的,亮亮的,寫滿了字的,指示牌。
如有神助可能指的就是這樣的感覺吧……
雖然自己已經沒少走“彎路”了……
“好,出發(fā)吧?。?!”
鄭曉踏上了并非完全循著人群(在重新尋找到人群之后),而是依照指示牌行動尋找行李箱的征程。
然后……
“額……繼續(xù)往前走是【國內到達2】,在沿著牌子走的話……”
這樣一邊確認著人群走向,一邊看著貼在地上以及設在頭上的指示牌,鄭曉慢慢悠悠地走在單向的手扶電梯之上。
這樣手扶電梯類似于我們日常在商場之內看到的那種,是為幫助行李過重的人或者是過于勞累的人為了輕松休息一下而設立的。而且如果中途有想起忘記什么東西或是有什么其他的事情想要折返的話,也可以在一段電梯的終點處與下一段電梯的間隔之間走出電梯,可以說是極為人性化的助行設施。
通過最后一段手扶直梯之后,鄭曉走到了一個拐角處,而在那里——
“啊!看到了,取行李的地方!”
——就標置著自己的應該去取行李的地方,它所在的方向。
踏著小碎步,整體酷似一只極為可愛的小鴨子一般的鄭曉,跑向了取貨臺,隨后,對照“天花板”頂上的路牌與手中標志著托運行李的取貨處所在位置的粉色貼紙,第一次乘坐飛機的小白鄭曉就這樣,找到了自己酒紅色拉桿行李箱。
—— ☆★○●○★☆ ——
舍棄不需要的,選擇需要的,才是濾鏡存在的本來目的。但是何為需要,何為不需要,我們往往又很難做出判斷?;驅π柽x擇事物了解不足無從下手,或受情緒影響收集了錯誤的信息,還可以受到生理因素影響,導致無法專心或者無法收集信息佐以判斷。
這并不能責咎與濾鏡,因為這樣的濾鏡收集到的信息是否正確,是否清晰,并非取決于濾鏡本身,而是在如何在身邊數不清道不盡的信息之中選擇自己想要的,對自己有價值的思維。是否模糊,曖昧不清。
那么,既然不是濾鏡的問題,那么當我們做出不明智選擇的時候,到底應該歸咎于誰?或者是什么呢?
其實這近乎是一個社會性問題。
我們因為現代的情報發(fā)達,獲得了前所未有的便捷高效,但是與之相對的,其中也會有很多干擾因素。在某個帶不帶口罩打不打疫苗都已經被上升為價值觀問題的民主國家為代表,這樣的例子并不難發(fā)覺。但是,無論在何種時代,人類都是從無數次的失敗之中慢慢總結出經驗,糾正自己心中的濾鏡,從而規(guī)避失敗,走向成功的。
而這個過程必定是痛苦的,無奈的,令人氣憤的,乃至絕望的。
不過,請你相信,濾鏡,就是應該這樣一步一步被完善的東西。
因為濾鏡……
就是一直在支撐著我們的,價值觀……

喜歡的biang友們,請點zan?。。??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