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周穆王
周穆王時,西極之國有化人來,入水火,貫金石;反山川,移城邑;乘虛不墜,觸實不硋。千變?nèi)f化,不可窮極。既已變物之形,又且易人之慮。穆王敬之若神,事之若君。推路寢以居之,引三牲以進(jìn)之,選女樂以娛之?;艘詾橥踔畬m室卑陋而不可處,王之廚饌腥螻而不可饗,王之嬪御膻惡而不可親。穆王乃為之改筑。土木之功,赭堊之色,無遺巧焉。五府為虛,而臺始成。其高千仞,臨終南之上,號曰中天之臺。簡鄭、衛(wèi)之處子娥媌靡曼者,施芳澤,正蛾眉,設(shè)笄珥,衣阿錫,曳齊紈,粉白黛黑,佩玉環(huán),雜芷若以滿之,奏《承云》、《六瑩》、《九韶》、《晨露》以樂之。月月獻(xiàn)玉衣,旦旦薦玉食?;霜q不舍然,不得已而臨之。?
周穆王時,最西方的國家來了一個有幻化之術(shù)的人,他能進(jìn)入水火之中,穿過金屬巖石,能翻倒山河,移動城池;能夠懸浮在空中不墜落,碰到實物不被阻礙,千變?nèi)f化,無窮無盡。既能改變事物的形態(tài),又能改變?nèi)藗兊乃枷?。穆王對他像天神一樣的尊敬,侍奉他就像侍奉國君,把自己的寢宮讓出來讓他居住,用祭把神靈的膳食給他吃喝,選擇美麗的女子樂隊供他娛樂。可是這個幻化人卻認(rèn)為穆王的宮殿卑微簡陋無法居住,穆王的膳食又腥又臭不可以享用,穆王的嬪妃又羶又丑不可以親近。于是穆王便為他另筑宮殿。土木建筑、雕梁畫棟,以至于到了不能再巧妙的程度。穆王把府庫的錢財全部耗盡,才把樓臺建成。樓臺高達(dá)八千尺,比終南山還要高,稱作中天之臺,挑選鄭國和衛(wèi)國美麗而苗條的女子,涂抹香膏,修飾娥眉,戴上首飾耳環(huán),穿上東阿的輕軟絲裙,腰系齊國的細(xì)致絹帶,敷著瑩白的蜜粉,染著清朗的黛眉,帶著精美的玉環(huán),佩著白芷、杜若各類香草,演奏《承云》、《六瑩》、《九韶》、《晨露》等古曲來取悅化人。月月進(jìn)獻(xiàn)玉衣,天天供奉美食。化人仍然不覺滿足,不得已才到中天之臺居住。?
居亡幾何,謁王同游。王執(zhí)化人之袪,騰而上者,中天乃止。暨及化人之宮?;酥畬m,構(gòu)以金銀,絡(luò)以珠玉;出云雨之上而不知下之據(jù),望之若屯云焉。耳目所觀聽,鼻口所納嘗,皆非人間之有。王實以為清都、紫微、鈞天、廣樂,帝之所居。王俯而視之,其宮榭若累塊積蘇焉。王自以居數(shù)十年不思其國也?;藦?fù)謁王同游,所及之處,仰不見日月,俯不見河海。光影所照,王目眩不能得視;音響所來,王耳亂不能得聽。百骸六藏,悸而不凝。意迷精喪,請化人求還?;艘浦跞魵屘撗?。既寤,所坐猶向者之處,侍御猶向者之人。視其前,則酒未清,肴未昲。王問所從來。左右曰:“王默存耳。”?
沒住多久,他邀請穆王一同出去游玩。穆王拉著他的衣袖,便騰云而上,飛到半空中才停下來。接著便到了幻化人的宮殿。幻化人的宮殿用金銀建筑,以珠玉裝飾,在白云與雷雨之上,不知道它下面以什么為依托,看上去好像是堆積在白云之中。耳朵聽到的,眼睛看到的,鼻子聞到的,口舌嘗到的,都是人間所沒有的東西。穆王真以為到了清都、紫微、鈞天、廣樂這些天帝所居住的地方。穆王低下頭往地面上看去,見自己的宮殿樓臺簡直像累起來的土塊和堆積的亂草。穆王自己覺得即使在這里住上幾十年也不會想念自己的國家的。幻化人又請穆王一同游玩。所到之處,抬頭不見日月,低頭看不見江河湖海。光影照耀之處,穆王眼花繚亂無法逼視;音響回蕩之源,穆王耳內(nèi)雜擾無法聽清。百骸六臟,全都顫抖而不能平靜。意志昏迷,精神喪失,于是請求幻化人帶他回去?;没送屏艘话眩峦鹾孟竦涞搅颂摽罩?。醒來以后,還是坐在原來的地方,左右還是原來侍候他的人??纯囱矍暗臇|西,那水酒是剛倒出來的,菜肴是剛燒好的。穆王問左右:“我剛才是從哪里來的?”左右的人說:“大王不過是神游了一會?!?
由此穆王自失者三月而復(fù)。更問化人?;嗽唬骸拔崤c王神游也,形奚動哉?且曩之所居,奚異王之宮?曩之所游,奚異王之圃?王閑恒有,疑暫亡。變化之極,徐疾之間,可盡模哉?”王大悅。不恤國事,不樂臣妾,肆意遠(yuǎn)游。命駕八駿之乘,右服驊騮而左綠耳,右驂赤驥而左白[減木],主車則造父為御,離離為右;次車之乘,右服渠黃而左逾輪,左驂盜驪而右山子,柏夭主車,參百為御,奔戎為右。馳驅(qū)千里,至于巨蒐氏之國。巨蒐氏乃獻(xiàn)白鵠之血以飲王,具牛馬之湩以洗王之足,及二乘之人。已飲而行,遂宿于昆侖之阿,赤水之陽。別日升于昆侖之丘,以觀黃帝之宮,而封之以詒后世。遂賓于西王母,觴于瑤池之上。西王母為王謠,王和之,其辭哀焉。西觀日之所入,一日行萬里。王乃嘆曰:“於乎!予一人不盈于德而諧于樂,后世其追數(shù)吾過乎!”?
從此,穆王茫然若失了三個月才復(fù)原。穆王再問幻化人,幻化人說:“我與大王的精神出去游玩罷了,形體何嘗移動過呢?而且先前居住的地方,又和大王自己的宮殿有什么不同?您在天上游玩的花園,與大王的花園有什么不同呢?大王習(xí)慣了經(jīng)常看到的東西,對暫時的變化感到懷疑。事物變化的極致,時光流逝的緩急,怎可能全部透徹把握呢?”穆王聽了十分高興,從此不過問國家大事,不親近大臣與嬪妃,毫無顧忌地到遙遠(yuǎn)的地方去游玩,他下令用天下最好的八種駿馬來駕車,右邊的服馬叫驊騮,左邊的服馬叫綠耳,右邊的駿馬叫赤驥,左邊的驂馬叫白犧。穆王的馬車由造父駕馭,泰丙為車右。隨從的馬車,右邊的服馬叫渠黃,左邊的服馬叫踰輪,左邊的驂馬叫盜驪,右邊的駿馬叫山子,由柏夭主車,參百駕馭,奔戎為車右。馳驅(qū)了一千里,到了巨蒐氏的國家。巨蒐氏于是獻(xiàn)上白鵠的血液供穆王飲用,準(zhǔn)備牛馬的乳汁給穆王洗腳,并供奉所有乘車與駕車的人。吃喝以后繼續(xù)前進(jìn),又歇宿在崑 山的彎曲處,赤水的北面。第二天便登上了崑 山巔,觀覽了黃帝的宮殿,并修繕整新,以傳于后世。隨后又成西王母的貴賓,在瑤池上宴飲。西王母為穆王朗誦歌謠,穆王也跟著唱和,歌辭都很悲哀。后來又觀賞了太陽入山的情景,一天走了一萬里。穆王于是嘆道:“哎呀!我不修養(yǎng)道德而只知道享樂,后世的人恐怕要譴責(zé)我的罪過了吧!”?
穆王幾神人哉!能窮當(dāng)身之樂,猶百年乃徂,世以為登假焉。?
穆王差不多就是神人??!在一生中享盡了快樂,仍然活了一百歲才去世,當(dāng)時的人們都認(rèn)為他登上仙境遠(yuǎn)去了。?
老成子學(xué)幻于尹文先生,三年不告。老成子請其過而求退。尹文先生揖而進(jìn)之于室,屏左右而與之言曰:“昔老聃之徂西也,顧而告予曰:有生之氣,有形之狀,盡幻也。造化之所始,陰陽之所變者,謂之生,謂之死。窮數(shù)達(dá)變,因形移易者,謂之化,謂之幻。造物者其巧妙,其功深,固難窮難終。因形者其巧顯,其功淺,故隨起隨滅。知幻化之不異生死也,始可與學(xué)幻矣。吾與汝亦幻也,奚須學(xué)哉?”老成子歸,用尹文先生之言深思三月,遂能存亡自在,憣校四時;冬起雷,夏造冰;飛者走,走者飛。終身不箸其術(shù),故世莫傳焉。子列子曰:“善為化者,其道密庸,其功同人。五帝之德,三王之功,未必盡智勇之力,或由化而成。孰測之哉?”?
老成子向尹文先生學(xué)習(xí)幻化之術(shù),過了三年也沒有傳授給他。老成子請他指出自己錯在哪里,并要求退學(xué)。尹文先生向他作揖,引他進(jìn)入室內(nèi),叫左右的人離開房間后對他說:“過去老聃往西邊去,回頭告訴我說:一切有生機(jī)的氣息,一切有形狀的事物,都是虛幻的。天地萬物的開始,陰陽之氣的變化,就叫做生,叫做死。懂得這個規(guī)律而順應(yīng)這種變化,根據(jù)具體情形而推移變易的,叫做化,叫做幻。創(chuàng)造萬物的技巧微妙,功夫高深,本來就難以全部了解,難以完全把握。根據(jù)具體情形變易的技巧明顯,功夫低淺,所以隨時發(fā)生,又隨時消滅。懂得了幻化與生死沒有什么不同,才可以學(xué)習(xí)幻化之術(shù)。我和你也在幻化著,為什么一定要再學(xué)呢?”老成子回去后,根據(jù)尹先生的話深思了三個月,于是能自由自在地時隱時現(xiàn),又能翻交四季,使冬天打雷,夏天結(jié)冰,使飛鳥在地上走,走獸在天上飛。但終生沒有把這些法術(shù)寫成書,因而后世沒有傳下來。列子先生說:“善于幻化的人,他的道術(shù)隱秘而平常,他的功績與一般人相同。五帝的德行,三王的功績,不一定都是由智慧和勇力而來,也許是由幻化來完成的,誰能推測到呢?”?
覺有八征,夢有六候。奚謂八征?一曰故,二曰為,三曰得,四曰喪,五曰哀,六曰樂,七曰生,八曰死。此者八征,形所接也。奚謂六候?一曰正夢,二曰蘁夢,三曰思夢,四曰寤夢,五曰喜夢,六曰懼夢。此六者,神所交也。?
覺醒時有八種狀況,睡夢中有六種占驗。什么叫做八種狀況?一是事故,二是作為,三是獲得,四是喪失,五是悲哀,六是歡樂,七是生存,八是死亡。這就是八種狀況,是形體與外界接觸所產(chǎn)生的。什么叫做六種占驗?一是因為日常生活而做夢,二是受到驚嚇而做夢,三是心有所思而做夢,四是醒來依舊出神而做夢,五是喜樂歡愉而做夢,六是心生恐怖而做夢。這六種預(yù)言,是精神與外界交感所產(chǎn)生的。?
不識感變之所起者,事至則惑其所由然;識感變之所起者,事至則知其所由然。知其所由然,則無所怛。一體之盈虛消息,皆通于天地,應(yīng)于物類。故陰氣壯,則夢涉大水而恐懼;陽氣壯,則夢涉大火而燔爇;陰陽俱壯,則夢生殺。甚飽則夢與,甚饑則夢取。是以以浮虛為疾者,則夢揚(yáng);以沉實為疾者,則夢溺。藉帶而寢,則夢蛇;飛鳥銜發(fā),則夢飛。將陰夢火,將疾夢食。飲酒者憂,歌舞者哭。?
不了解感應(yīng)變化的起源,事情一旦發(fā)生就會對它的由來感到迷惑;了解了感應(yīng)變化的起源,事情一旦發(fā)生就能夠明白它的由來。理解了事情的由來就不會再驚憂恐懼了。人體的充盈或虧虛,消長或停息,都與天地相通,與外界事物相應(yīng)。因此陰氣旺盛,就會夢見涉足大水而感到恐懼;陽氣旺盛,就會夢見徒步大火而被燒灼;陰陽之氣都旺盛,就會夢見生死相殺。吃得過飽就會夢見付出給予,肚子饑餓就會夢見索取掠奪。所以,脈象虛浮的病人會夢到自己飛揚(yáng),脈象沉實的病人會夢到自己溺水。壓著衣帶睡覺,就會夢見蛇;飛鳥來銜頭發(fā),就會夢見飛翔。氣血要轉(zhuǎn)為陰冷就會夢見烤火,即將生病的就會夢見進(jìn)食。飲酒的人將要做憂愁的夢,歡歌縱舞的人將要做哭泣的夢。?
子列子曰:“神遇為夢,形接為事。故晝想夜夢,神形所遇。故神凝者想夢自消。信覺不語,信夢不達(dá),物化之往來者也。古之真人,其覺自忘,其寢不夢,幾虛語哉?”?
列子說:“精神與事物相遇就形成了夢,形體與萬物交接就會產(chǎn)生事情。所以白天思慮與夜間做夢,都是精神與形體遇到某些事物的緣故。因此精神凝結(jié)在一點上的人,空想與幻夢都會自然消失。真正的覺醒無須用言語表達(dá),真正的夢幻無法以常情通曉,都只是萬物自然交互變化的境地。古時候的真人,覺醒時忘卻了自身的存在,睡眠時不受夢境的干擾,這難道是空話嗎?”?
西極之南隅有國焉,不知境界之所接,名古莽之國。陰陽之氣所不交,故寒暑亡辨;日月之光所不照,故晝夜亡辨。其民不食不衣而多眠。五旬一覺,以夢中所為者實,覺之所見者妄。?
遼遠(yuǎn)的西方南部邊隅有一個國家,不知道與哪些國家接壤,名叫古莽之國。那里陰氣和陽氣不相交接,所以不分寒暑;太陽與月亮的光芒照耀不到,所以不分晝夜。那里的百姓不吃飯、不穿衣,睡眠很多。五十天醒來一次,將夢中的所作所為當(dāng)作真實,將醒時的所見所聞當(dāng)作虛妄。?
四海之齊,謂中央之國,跨河南北,越岱東西,萬有馀里。其陰陽之審度,故一寒一暑;昏明之分察,故一晝一夜。其民有智有愚。萬物滋殖,才藝多方。有君臣相臨,禮法相持。其所云為不可稱計。一覺一寐,以為覺之所為者實,夢之所見者妄。?
四海的中央有個中央之國,地跨黃河南北,橫越泰山東西,方圓超過萬里。這里的陰陽二氣的比例分明,所以一年有一寒一暑;昏暗與明亮的職分明確,所以一天中有一晝一夜。這里的百姓有的聰明,有的愚昧。萬物滋養(yǎng)繁殖,才藝多種多樣。有君主與臣民的互相抉助,用禮儀與法律來共同維持,他們的言論與作為不可以數(shù)字統(tǒng)計。每天一睡一醒,認(rèn)為醒時的所作所為為真實,以夢中的所見所聞為虛妄。?
東極之北隅有國,曰阜落之國。其土氣常燠,日月馀光之照,其土不生嘉苗。其民食草根木實,不知火食,性剛悍,強(qiáng)弱相藉,貴勝而不尚義;多馳步,少休息,常覺而不眠。?
遼遠(yuǎn)的東方北隅有一個國家,叫阜落之國。那里的土地與氣候常常干燥燥熱,晝夜都有日月光芒照耀著大地。那里的土地不長莊稼,老百姓只能吃草根與樹木的果實,并且不知道用火燒了以后再吃,性情剛強(qiáng)兇悍,強(qiáng)大的欺凌弱小的,崇尚勝利而不崇尚禮儀,多半時間奔忙走動,休息的時間少,經(jīng)常醒著而不睡眠。?
周之尹氏大治產(chǎn),其下趣役者侵晨昏而弗息。有老役夫,筋力竭矣,而使之彌勤。晝則呻呼而即事,夜則昏憊而熟寐。精神荒散,昔昔夢為國君。居人民之上,總一國之事。游燕宮觀,恣意所欲,其樂無比。覺則復(fù)役。人有慰喻其懃者,役夫曰:“人生百年,晝夜各分。吾晝?yōu)槠吞?,苦則苦矣;夜為人君,其樂無比。何所怨哉?”?
周朝有個姓尹的人大規(guī)模地經(jīng)營產(chǎn)業(yè),在他手下服役的人從清晨到黃昏都不得休息。有個老役夫已經(jīng)累得筋疲力盡了,仍然不停地被使喚,白天呻吟呼喊著干活,黑夜昏沉疲憊地熟睡。由于精神恍惚散漫,夜夜夢見自己成為了一國之君,地位在百姓之上,總攬一國大事,在宮殿花園中游玩飲宴,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快樂無比。醒來后繼續(xù)服役。有人安慰他過于勤苦,老役夫說:“人一生活一百年,白天與黑夜各有一半。我白天做奴仆,苦是苦了,但黑夜做國君,則快樂無比。有什么可怨恨的呢?”?
尹氏心營世事,慮鐘家業(yè),心形俱疲,夜亦昏憊而寐。昔昔夢為人仆,趨走作役,無不為也;數(shù)罵杖撻,無不至也。眠中啽囈呻呼,徹旦息焉。尹氏病之,以訪其友。友曰:“若位足榮身,資財有馀,勝人遠(yuǎn)矣。夜夢為仆,苦逸之復(fù),數(shù)之常也。若欲覺夢兼之,豈可得邪?”尹氏聞其友言,寬其役夫之程,減己思慮之事,疾并少間。?
姓尹的人成天鉆營世事,思慮集中在家業(yè)上,心靈與形體都很疲勞,晚上也昏沉疲憊而睡,每天夜里夢見自己當(dāng)了奴仆,奔走服役,什么活都干,挨罵挨打,什么罪都受。睡眠中呻吟呼喊,一直到天亮才停止。姓尹的以此為苦,便去詢問他的朋友。朋友說:“你的地位足以使你榮耀,你的財產(chǎn)用也用不完,超過別人很多很多了。黑夜夢見做了奴仆,這一苦一樂的循環(huán)往復(fù),是一般的自然規(guī)律。你想在醒時與夢中都很快樂,怎么能得到呢?”姓尹的聽了他朋友的話,便放寬了役夫所做的工程的期限,減少了自己苦心思慮的事情,他和役夫的苦也就都減輕了。?
鄭人有薪于野者,遇駭鹿,御而擊之,斃之??秩艘娭?,遽而藏諸隍中,覆之以蕉,不勝其喜。俄而遺其所藏之處,遂以為夢焉。順途而詠其事。傍人有聞?wù)?,用其言而取之。既歸,告其室人曰:“向薪者夢得鹿而不知其處;吾今得之,彼直真夢矣?!笔胰嗽唬骸叭魧⑹菈粢娦秸咧寐剐埃吭n有薪者邪?今真得鹿,是若之夢真邪?”夫曰:“吾據(jù)得鹿,何用知彼夢我夢邪?”薪者之歸,不厭失鹿,其夜真夢藏之之處,又夢得之之主。爽旦,案所夢而尋得之。遂訟而爭之,歸之士師。?
鄭國有個樵夫在野外砍柴,遇上一頭受驚的鹿,迎頭追擊,殺死了它。他怕別人看見,連忙把死鹿藏在干涸的水溝里,蓋上柴草,異常歡喜。沒過多久,樵夫忘了藏鹿的地方,于是自以為做了一場夢而已。沿途回家,嘴里嘟囔著這件事。旁邊有人聽見,就按著他的話拿到了鹿?;丶液?,告訴妻子說:“剛才有個樵夫夢見自己得到一頭鹿,但又不知道藏在哪里;我現(xiàn)在得到了它,他簡直是做了個真實的夢啊。”妻子說:“你大概是夢見樵夫得到了鹿吧?真的有那個樵夫嗎?現(xiàn)在真的得到這頭鹿,是你自己做了個真實的夢吧?”丈夫說:“我已經(jīng)據(jù)此得到了鹿,何必再去追究是他做夢還是我做夢呢?”樵夫回到家,不甘心就這么丟失了鹿,當(dāng)天夜里真的夢見藏鹿的地方,又夢見取走鹿的那個人。第二天清早,按照夢中情境,找到了得鹿的人。于是兩人為了鹿的歸屬爭執(zhí)起來,鬧到了士師那里。?
士師曰:“若初真得鹿,妄謂之夢;真夢得鹿,妄謂之實。彼真取若鹿,而與若爭鹿。室人又謂夢認(rèn)人鹿,無人得鹿。今據(jù)有此鹿,請二分之。”?
士師說:“你最初真的得到了鹿,卻胡說是夢;明明是在夢中得到了鹿,又胡說是現(xiàn)實。他真的取走了你的鹿,你又和他爭這只鹿。他妻子又說他是在夢中認(rèn)為鹿是別人的,并沒有什么人得到過這只鹿?,F(xiàn)在只有這只鹿,請你們平分了吧!”?
以聞鄭君。鄭君曰:“嘻!士師將復(fù)夢分人鹿乎?”訪之國相。國相曰:“夢與不夢,臣所不能辨也。欲辨覺夢,唯黃帝、孔丘。今亡黃帝、孔丘,孰辨之哉?且恂士師之言可也?!?
這事被鄭國的國君知道了。國君說:“唉!這士師也是在夢中讓他們分鹿的吧?”為此他詢問宰相。宰相說:“做夢與不做夢,這是我無法分辨的事情。如果要分辨是醒還是夢,只有黃帝和孔丘能做到?,F(xiàn)在沒有黃帝與孔丘,誰還能分辨呢?姑且按照士師的裁決辦吧?!?
宋陽里華子中年病忘,朝取而夕忘,夕與而朝忘;在途則忘行,在室則忘坐;今不識先,后不識今。闔室毒之。謁史而卜之,弗占;謁巫而禱之,弗禁;謁醫(yī)而攻之,弗已。?
宋國有個叫陽里華子的人,中年時患了健忘癥,早晨拿的東西到晚上就忘了,晚上放下的東西到早晨就忘了;在路上忘記走路,在家里忘記坐下;不知道先后,不知道今古。全家都為他苦惱。請史官來占卜,不能靈驗;請巫師來祈禱,沒有效果;請醫(yī)生來診治,也不見好轉(zhuǎn)。?
魯有儒生自媒能治之,華子之妻子以居產(chǎn)之半請其方。儒生曰:“此固非卦兆之所占,非祈請之所禱,非藥石之所攻。吾試化其心,變其慮,庶幾其瘳乎!”于是試露之,而求衣;饑之,而求食;幽之,而求明。儒生欣然告其子曰:“疾可已也。然吾之方密,傳世不以告人。試屏左右,獨與居室七日?!睆闹D渌橐?,而積年之疾一朝都除。?
魯國有個儒生自我推薦說能治好他的病,華子的妻子和兒女以家產(chǎn)的一半作為報酬,請他開藥方。儒生就說:“這種病本來就不是算卦龜卜所能占驗,也不是祈禱請求所能生效,同樣不是藥物針灸所能診治的。我試試變化他的心靈,改變他的思想,差不多就能讓他痊愈?!庇谑窃囍摰羲囊路?,感到冷他便去尋找衣服;不給他飯吃,感到餓他便去尋找食物;把他關(guān)在黑暗處,感到昏暗他便去尋找光明。儒生高興地告訴他的兒子說:“病可以治好了。但我的方法是保密的,世代相傳不可讓外人知曉。請其他人回避一下,讓我單獨和他在室內(nèi)待七天?!贝蠹野此囊筠k了。沒有人知道儒生干了些什么,但華子多年積累起來的病居然徹底痊愈了。?
華子既悟,乃大怒,黜妻罰子,操戈逐儒生。宋人執(zhí)而問其以。華子曰:“曩吾忘也,蕩蕩然不覺天地之有無。今頓識既往,數(shù)十年來存亡、得失、哀樂、好惡,擾擾萬緒起矣。吾恐將來之存亡、得失、哀樂、好惡之亂吾心如此也,須臾之忘,可復(fù)得乎?”子貢聞而怪之,以告孔子??鬃釉唬骸按朔侨晁昂?!”顧謂顏回紀(jì)之。?
華子清醒以后,便大發(fā)雷霆,斥罵妻子,懲罰兒子,并拿起戈矛驅(qū)逐儒生。宋國人把他捉住并問他為什么這樣做。華子說:“過去我健忘,腦子里空空蕩蕩不知道天地是有還是無。現(xiàn)在突然明白了過去的一切,數(shù)十年來的存亡、得失、哀樂、好惡,千頭萬緒紛紛擾擾全部出現(xiàn)了。我害怕將來的存亡、得失、哀樂、好惡還像這樣擾亂我的心,再求片刻的忘卻,還有可能嗎?”子貢聽說后感到奇怪,把這事告訴了孔子??鬃诱f:“這不是你所能理解的!”回頭叫顏回把此事記錄下來。?
秦人逢氏有子,少而惠,及壯而有迷罔之疾。聞歌以為哭,視白以為黑,饗香以為朽,嘗甘以為苦,行非以為是:意之所之,天地、四方,水火、寒暑,無不倒錯者焉。?
秦國的逢氏有個兒子,小時候很聰明,長大以后卻得了精神錯亂的疾病。聽到唱歌以為是哭泣,看到白色以為是黑色,聞到香氣以為是臭氣,嘗到甜昧以為是苦味,做錯了事卻以為是正確。只要意識所到的地方,無論是天地、四方、水火、寒暑,沒有不顛倒錯亂的。?
楊氏告其父曰:“魯之君子多術(shù)藝,將能已乎。汝奚不訪焉?”?
一個姓楊的人告訴這個孩子的父親說:“魯國的君子懂得多種道術(shù)技巧,或許能治好你孩子的病吧!你為么不去拜訪呢?”?
其父之魯。過陳,遇老聃,因告其子之證。?
孩子的父親去了魯國,當(dāng)路過陳國時,碰到了老聃,便告訴他兒子的病癥。?
老聃曰:“汝庸知汝子之迷乎?今天下之人皆惑于是非,昏于利害。同疾者多,固莫有覺者。且一身之迷不足傾一家,一家之迷不足傾一鄉(xiāng),一鄉(xiāng)之迷不足傾一國,一國之迷不足傾天下。天下盡迷,孰傾之哉?向使天下之人其心盡如汝子,汝則反迷矣。哀樂、聲色、臭味、是非,孰能正之?且吾之言未必非迷,而況魯之君子迷之郵者,焉能解人之迷哉?榮汝之糧,不若遄歸也。”?
老聃說:“你又怎么知道你兒子的精神錯亂呢?現(xiàn)在天下的人都分不清是非,被厲害關(guān)系弄得混亂糊涂,患這種病的人很多,沒有人能察覺病癥。而且一個人迷糊并不能使一家傾覆,一家人迷糊并不能使一鄉(xiāng)傾覆,一鄉(xiāng)人迷糊并不能使一國傾覆,一國人迷糊并不能使天下傾覆。天下人都迷糊,還有什么可傾覆的呢?如果使天下人的心都像你兒子的話,那么你就反而是迷糊的人了,那哀樂、聲色、氣味、是非,又有誰能糾正呢?我這些話未必不是迷糊的表現(xiàn),更何況魯國的君子們都是迷糊得最厲害的人,又怎么能解開別人的迷糊呢?背上你的糧食,趁早回家去吧!”?
燕人生于燕,長于楚,及老而還本國。過晉國,同行者誑之,指城曰:“此燕國之城。”其人愀然變?nèi)?。指社曰:“此若里之社?!蹦肃叭欢鴩@。指舍曰:“此若先人之廬。”乃涓然而泣。指壟曰:“此若先人之冢。”其人哭不自禁。同行者啞然大笑,曰:“予昔紿若,此晉國耳?!逼淙舜髴M。及至燕,真見燕國之城社,真見先人之廬冢,悲心更微。
燕國有個人出生在燕國,生長在楚國,到老年才回本國去。路過晉國時,同行的人欺騙他,指著城墻說:“這是燕國的城墻?!蹦侨似鄲淼馗淖兞嗣嫒?。同行的人指著土地廟說:“這是你那個地方的土地廟?!蹦侨碎L嘆了一聲。同行的人指著房屋說:“這是你的先人的房屋?!蹦侨肆髦蹨I哭了起來。同行的人指著墳?zāi)拐f:“這是你先人的墓地?!蹦侨私蛔〈罂奁饋?。同行的人失聲大笑說:“我剛才是在欺騙你,這是晉國?。 蹦侨舜鬄閼M愧。等到了燕國,真的見到了燕國的城墻和土地廟,真的見到先人的房屋和墓地時,悲傷的情緒反而減弱了。
文章來自古詩文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