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給力的是技術輸出
比亞迪的出海實踐表明,如果說產品輸出是光鮮的面子,那么技術輸出則是實惠的里子。
10月17日,世界五大車展之一的巴黎車展開幕。比亞迪攜唐、漢、元PLUS三款電動車型亮相上市,并開啟歐洲多國交付。

與此同時,為了讓歐洲用戶得到可靠的充電保障與優(yōu)質的充電體驗,在今年巴黎車展中,比亞迪還與全球戰(zhàn)略合作伙伴殼牌共同宣布,向比亞迪車主開放歐洲境內約30萬個殼牌充電樁使用權,而這無疑也將使得比亞迪更快地融入歐洲市場節(jié)奏,實現競爭力的再度攀升。
截至目前,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運營足跡遍及全球6大洲、7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超過400個城市。自2021年以來,比亞迪海外銷量持續(xù)增長。2021年全年,比亞迪海外全系銷量為1.54萬輛,同比上升107.75%。2022年,比亞迪在7、8、9三個月的新能源乘用車出口量分別為4026輛、5092輛、7736輛,這三個月的出口量超過了2021年全年的海外銷量。
這一連串的數據均表明,比亞迪正在開啟出海加速度。
那么,從初次進入海外市場到如今,比亞迪經歷了哪幾個階段?比亞迪征戰(zhàn)海外市場的“秘鑰”究竟是什么?在未來的出海之路上,比亞迪又會有哪些新的計劃與布局?面對問《汽車觀察》的提問,比亞迪品牌及公關事業(yè)部公關總監(jiān)羅昊給予了詳細解答。
從商用車到乘用車
比亞迪的出海歷程總體可以概括為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比亞迪早期的電池、電子業(yè)務出海。1998年,比亞迪在荷蘭成立了第一家海外分公司。1999年,比亞迪成立北美分公司。這些分公司為比亞迪建立了海外人才儲備,也在海外打響了比亞迪的品牌。
第二個階段,是以新能源公交、大巴等產品為主導的商用車出海。2010年,比亞迪提出了“城市公共交通電動化”戰(zhàn)略,開始在全球范圍內推廣新能源公交車、出租車。2011年,比亞迪K9出口美國;2013年,比亞迪K9通過了歐盟整車認證;2015年,比亞迪K9進入日本京都。以新能源公交、大巴為代表的商用車出海,讓比亞迪在海外建立了新能源的品牌號召力與影響力,為后期的乘用車出海奠定了良好基礎。
第三個階段,是以乘用車為核心產品的新一輪出海。2020年,比亞迪宣布與挪威汽車經銷商合作,將唐EV打入挪威市場。進入2022年,比亞迪加速了乘用車出海進程,在澳大利亞、日本、印度、泰國及歐洲等地舉辦多場發(fā)布會,進行出海業(yè)務布局。

出海階段的變化意味著企業(yè)要轉變經營思路,應對新的挑戰(zhàn)?!霸谇皟蓚€階段,我們服務的客戶主要是大型企業(yè)、市政部門、公交公司、物流公司等,客戶更加關心產品本身。在第三個階段,我們切入了乘用車市場,在做好產品的基礎之上,更要在品牌、銷售渠道、售后服務等方面加大投入,讓更多消費者了解比亞迪汽車,用更好的產品和服務打動消費者?!绷_昊進一步說。
從產品輸出到技術輸出
全球化進程提速的背后,不可忽視的是技術創(chuàng)新的力量。
近年來,中國汽車品牌技術實力與產品力不斷提升,大部分中國汽車品牌都轉變了“低價換市場”的出海策略。比亞迪以價值與技術作為支點,走高端出海路線,以“高質”進軍海外市場。比亞迪成功出海的“秘鑰”,更多地來自于其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專注。

憑借超過27年的電池研發(fā)經驗,比亞迪在刀片電池、DM-i超級混動、e平臺3.0等技術領域不斷突破。目前,比亞迪是全球唯一一家掌握電池、電機、電控等電動車核心技術,并提供一站式新能源整體解決方案的企業(yè)。
截至2022年6月底,比亞迪在全球已累計申請專利3.7萬項、授權專利2.5萬項,穩(wěn)居新能源車專利榜單第一。
比亞迪不僅依靠正向研發(fā)掌握了電動車核心技術,還將諸多的新技術融入產品中,并進行了大量的技術驗證。
“在這些技術的基礎之上,比亞迪推出了一系列新能源爆款車型,并在中國市場獲得了充分的市場驗證。在海外市場,比亞迪三電核心技術加持的公交、大巴等新能源車型,也得到了海外客戶及公眾的認可和喜愛。在新能源乘用車出海的新時代,比亞迪的這些優(yōu)勢,都將為未來的出海之路提供堅實的支撐?!?羅昊說。
據記者了解,比亞迪專門斥資超過10億元,在深圳總部自建了三大實驗室——碰撞安全、NVH和EMC實驗室,擁有800多名專業(yè)檢測技術人員,占地總面積超過23萬平方米,具備3000多項檢測能力。
同時,比亞迪不懼挑戰(zhàn),積極參與海外多類嚴苛的汽車認證測試。在全球公認的最為嚴苛的兩大認證測試:歐盟整車認證和美國Altoona測試中,比亞迪純電動大巴都成為了為數不多“過關者”之一。
可以說,在比亞迪的新車上,不僅匯集了中國汽車產業(yè)人才創(chuàng)造的最新技術,還有百萬產業(yè)工人的技藝展現,以及中國的信息通訊、消費電子、化工材料,甚至互聯網等各個領域的新技術。
以今年比亞迪首款出海的全球化乘用車元PLUS為例,它是基于e平臺3.0賦能打造而來。而e平臺3.0不僅可集智能、高效、安全、美學四大優(yōu)勢于一身,補足新能源汽車在安全和低溫續(xù)航方面的短板,更可實現全品類、全尺寸車型覆蓋,為旗下新能源汽車全面發(fā)展提供強有力的保障,這也是比亞迪在新能源技術領域持續(xù)突破的關鍵所在。
與此同時,元PLUS搭載的DiLink系統也能夠給消費者帶來相當不錯的智能化體驗。而Dragon Face 3.0?家族設計語言,則能夠給消費者心中種下比亞迪品牌的外形烙印,增強辨識度。這種情況下,元PLUS這種小鋼炮型選手,產品力優(yōu)秀且價格適中,非常適合在海外消費者當中進行推廣擴張。
數據是最好的證明,數據顯示,今年9月,元PLUS的總銷量為2.3萬輛,其中,出口量為6368輛,占比高達27.1%。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新能源車在技術上的優(yōu)勢,在全球市場上給用戶帶來了足夠的驚喜。據羅昊介紹,比亞迪將漢、唐、元PLUS車型作為歐洲市場的首發(fā)產品;比亞迪將元PLUS、海豹和海豚作為日本市場的首發(fā)產品。
在很多市場看來,中國新能源乘用車企業(yè)積累的技術優(yōu)勢,是相當了不起的。從這些出口到海外的新能源乘用車上,國外的用戶已經深切感受到,中國制造確實已經升級了。
不難看出,堅持高標準造車,讓產品品質完全達到國際化水準,是比亞迪征戰(zhàn)海外市場的前提;而憑借過硬的技術和良好口碑,比亞迪在全球市場的銷路越拓越寬則是必然結果。
以往,中國汽車出海往往選擇以“低價換市場”,中國品牌在贏得市場的同時,也被外界貼上了“低價低質”的標簽。而現在,中國新能源汽車從底層的“三電”技術,到汽車的整車設計,再到更上層的車機網聯應用,都實現了幾乎全面的領先。
從三個維度完善海外布局
未來,比亞迪計劃在乘用車出海的征程上,從三個維度持續(xù)推進全球化布局。
第一,比亞迪將在新車型的產品設計、研發(fā),引入全球化思維。如,比亞迪元PLUS,作為比亞迪戰(zhàn)略出海的首款車型,在設計上兼容海外法規(guī)及標準,且實現了中國、澳大利亞兩地同步預售;比亞迪的智能網聯系統DiLink也針對海外市場進行了優(yōu)化,兼容海外用戶常用的各類App。此外,比亞迪在泰國規(guī)劃的首個海外乘用車工廠,將采用最先進的右舵技術,生產的汽車將投放到多個國家。

第二,比亞迪將攜手更多海外合作伙伴,共同推動新能源汽車在全球范圍內的普及。目前比亞迪采用以海外當地合作伙伴為主的銷售模式,并將依托海外各市場優(yōu)質的本地銷售服務合作伙伴,為消費者提供質保、保養(yǎng)、維修、救援、客戶關懷、車聯網等全面的售后服務,升級消費者用車體驗。
比亞迪攜手行業(yè)領先的合作伙伴,在全球范圍內建設經銷商網絡。例如,比亞迪與殼牌簽署全球戰(zhàn)略合作協議,攜手提升比亞迪純電動汽車(BEV)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PHEV)用戶的充電體驗。在歐洲,比亞迪與擁有230多家門店的經銷商集團Hedin Mobility合作,為瑞典和德國市場提供新能源汽車產品;在荷蘭與經銷商集團Louwman合作,Louwman將在荷蘭多個城市開設線下門店,為當地消費者提供銷售及售后服務。在泰國,比亞迪攜手RêVER Automotive進入泰國乘用車市場。
第三,中長期來看,比亞迪將根據自身業(yè)務拓展情況和市場需求,綜合考慮在海外地區(qū)建設乘用車工廠和核心零部件工廠的可能性。例如,今年9月,比亞迪與WHA偉華集團大眾有限公司簽約,正式簽署土地認購、建廠相關協議,比亞迪將在泰國全資投建首個海外乘用車工廠,開啟全球化進程新篇章。泰國工廠將采用最先進的右舵汽車技術,預計將于2024年開始運營,年產能約15萬輛,工廠生產的汽車將投放泰國本土市場及周邊東盟國家及其他地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