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夢 ? 圓夢
作者:顧 興
今天的浩瀚星空,
增加了一個新的使者。
今天的特殊記憶,
錢學森先生的紀念日。
你在一個晴朗的夏夜,
望著繁密的閃閃群星,
有一種可望而不可及的失望吧。
我們真的如此可憐嗎?
不,絕不!
我們必須征服宇宙,
這是我們中國航天事業(yè)奠基人,
錢學森先生在24歲時的誓言!
五年歸國路,十年兩彈成,
他給中國人民腰桿上加配了一副鋼板,
他用三次激動,感化了國人,
可以回國,報效國家了,
愛國情懷成為了他的第一次激動歲月。
建國十周年,
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
愛黨成為了他的第二次激動年代。
建國四十周年,
成為了在群眾中享有崇高威望的共產(chǎn)黨員的優(yōu)秀代表之一,
融入了人民,又成為人民中優(yōu)秀一員,共產(chǎn)黨員中優(yōu)秀一份子,
成為了他的第三次激動的心。
他給中華兒女揚眉吐氣增添了底氣,倍增了色彩。
“航天”一詞由他提出,
“航天員”一詞經(jīng)他確立。
他的要求又是如此的低調,
“人民說我為國家、民族做了點事就是最高獎賞”。
人民永遠沒有忘記他,
在其篳路藍縷的征程上,
五個重大抉擇造就了元勛的堅實功底,
鍛造了披荊斬棘勇往直前的精神風貌。
學鐵道工程,學造火車頭,
是他的第一次選擇,
因為他看到了國家對鐵路交通發(fā)展的需要。
改學航空工程,學造飛機,
是他的第二次選擇,
因為1932年的一·二八事變中,日軍飛機對上海的狂轟濫炸,他萌生了航空報國的想法。
從做一名航空工程師轉為研究航空理論,
是他的第三次選擇,
因為他思考到了一人會不如指導更多的人會,讓國家擁有更多的航空精英。
從學術理論研究轉向大型科研工程建設,
是他的第四次選擇,
進而成就了其一生眾多的標簽“兩彈一星”元勛,“中國航天之父”,“中國導彈之父”,“中國自動化控制之父”,“火箭之王”…讓一系列想法,變成了珍貴的現(xiàn)實。
71歲高齡了再次回到學術理論研究,
是他的第五次選擇,
以開創(chuàng)性的,全新的觀點和理念,
詮釋了它的社會意義及對現(xiàn)代科學技術發(fā)展的重要性。
其成果遠遠超過“兩彈一星”,
成就了中國空間站,
他給華夏大地青山綠水增加了護甲。
今天夢天實驗艙發(fā)射成功,
是對錢學森元勛的最好紀念,
讓天夢圓夢在了今天,
更感元勛的巨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