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戲巔峰《一拳超人》,是怎么變成“屎黃色”的?
【動漫雜談】關于動畫制作中的“攝影”

人氣動畫《一拳超人》第一季的制作陣容相當豪華,中村豐、龜田祥倫、田中宏紀、金世俊、今井有文等赫赫有名的打戲原畫師,都參與到了其中,用超出普通動畫三倍的作畫張數(shù),為觀眾奉上了一場作畫的盛宴,稱為打戲動畫的巔峰也不為過。
然而第二季并沒有延續(xù)前作動畫公司madhouse的豪華陣容,而是換成了JC.staff的團隊。前后兩季的質(zhì)量差距懸殊,也讓部分觀眾感到不滿,紛紛指出了《一拳超人》第二季存在的問題。其中有不少觀眾,在指責《一拳超人2》的色調(diào)不自然,變成了“屎黃色”。

今天我就借這個機會來解說一下,什么是動畫的“攝影”環(huán)節(jié),以及為什么第二季會出現(xiàn)這樣的色澤:

先簡單說一下動畫制作的中期流程吧。
在腳本、設定、分鏡等前置工作進行完成之后,原畫師們會首先根據(jù)分鏡畫出Layout,也就是所謂的“構(gòu)圖”,構(gòu)圖中需要包含人物、前景、背景等等的所有細節(jié),并且要體現(xiàn)出空間關系。在導演或者是本集的演出家檢查完畢后,就可以進行原畫工作了。

《魔法少女小圓》layout

《魔法少女小圓》原畫
在原畫階段,并不需要繪制前景和背景,只需要把人物、機械、道具這些物體畫出來即可。動畫的背景,交給“美術”團隊負責。
在原畫完成并且上交作畫監(jiān)督修正完成后,需要有動畫師們補充完整原畫與原畫之間的動作過程,體現(xiàn)這一過程的繪畫被稱為“中間畫”“動畫”“中割”,三者是同義詞。

《fate》線攝

《fate》攝影完成后效果
當原畫、中割、背景的線條畫完,并且上色完成之后,就到了“攝影”這一階段了。
日本動畫中所謂的“攝影”跟我們印象中的并不是一回事,它指的是將人物與背景結(jié)合到一起,并添加特效的過程,用中文的“后期處理”來指代似乎更加合適。

早期攝影
“攝影”這個名詞的由來還要追溯到“賽璐璐”動畫的時代,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數(shù)碼技術還沒有廣泛應用到動畫中,原畫師們都是將人物直接畫在透明的賽璐璐塑料紙上,然后再進行上色。上色完成后,將賽璐璐上的人物,與畫在紙上的背景重疊到一起,用相機進行拍攝,就構(gòu)成了一張完整的畫面。
這么做的好處是,人物和背景都可以重復使用,能節(jié)約不少成本,還可以用自然光和塑料膜組合,模擬出真實的入射光效果。

到了數(shù)碼時代,用相機實拍的攝影階段已經(jīng)被淘汰了,但是“攝影”這個名詞依然被保留了下來。除了將人物與背景結(jié)合之外,攝影階段還有幾個非常重要的工作:
1、對口型:一般來說,動畫按照動作的豐富度,分為“全動畫”和“有限動畫”。全動畫部分的人物口型,是按照真實的口型對照臺詞畫出來的。而有限動畫的口型,是用現(xiàn)成的素材代替的,所謂的現(xiàn)成素材基本分為三種,“張口”“閉口”“半張口”。攝影人員需要根據(jù)臺詞不斷的更改素材,以達到模仿人物說話的效果。

《少女與戰(zhàn)車》人物口型

人物口型素材
2、添加濾鏡:根據(jù)動畫場景的時間、地點不同,環(huán)境、光源等等變化的,需要攝影人員根據(jù)環(huán)境的情況或者導演的特殊要求,選擇不同的濾鏡。
例如下圖的《紫羅蘭永恒花園》的這一幕正好是“雨天”到“晴天”兩種濾鏡變換的過程。而《冰菓》則是為了展現(xiàn)緊張的氣氛,刻意添加的柔光濾鏡,第二幕的才是作品正常的攝影效果。這種處理是演出家做出的指示,被稱為“演出效果”。

《紫羅蘭永恒花園》濾鏡

《冰菓》濾鏡1

《冰菓》濾鏡2
3、處理質(zhì)感:動畫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金屬、鏡面、水面等等“特殊材質(zhì)”的物體,這些物體的質(zhì)感通過上色是很難還原的,需要攝影部門來完善。例如下圖的《K》中,為刀身加入的反光效果。

《K》質(zhì)感處理
4、添加素材:有些復雜場景用原畫實現(xiàn)起來過去困難,比如雨雪天氣,或者是漫天飛舞的紙片等等,這些往往都是攝影人員后期添加上的現(xiàn)成素材。

《fate》雪天

原畫與攝影素材
也有很多原畫與攝影混用的情況,比如《刀劍神域》第三季的片頭,煙霧部分分成了兩層,濃重的煙霧使用了原畫師繪制的特效,而四周的則是攝影的數(shù)碼素材。
5、處理線條:在很多動畫中,我們看到的人物臉部朝向光源的位置,會出現(xiàn)實線消失的情況。比如下圖《冰菓》人物的面部的線條斷開,就是是攝影處理之后的結(jié)果。另外還有一些比較獨特的案例,比如動畫《阿松》中,所有人物的線條都用的是醒目的藍色粗線,這是攝影后期添加上去的。

《冰菓》實線處理

《阿松》藍色粗線條
6、鏡頭效果:看過原畫的觀眾肯定會注意到原畫的畫紙上有三個方框,從外到里依次是色彩框、標準框、攝影框。一般來說,鏡頭不動的話,我們看到的成品,就只有攝影框內(nèi)的圖像,但是要求原畫和上色必須畫到色彩框的位置。這是因為,在某些特殊的場景中,鏡頭需要微調(diào)或者抖動,畫面必須要留出給攝影人員發(fā)揮的余地。還有淡入淡出、閃屏、變焦處理等等效果,也都是由攝影來完成的。

1色彩框,2標準框,3攝影框

淡出

鏡頭震動
以上就是“攝影”的工作范圍,動畫的“攝影導演”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崗位,他們既能讓畫面變得更加美觀,也能在關鍵的時候,利用特效來彌補原畫的缺陷,讓整部作品更具有可看性。

而《一拳超人》第二季的攝影導演,就是經(jīng)驗豐富、且很有特色的大河內(nèi)喜夫。他曾經(jīng)負責過《監(jiān)獄學園》,在這部作品中,人物的皮膚、衣著,都做了比較夸張的攝影處理,以呈現(xiàn)出漸變色的效果。雖然有點不符合常理,但增加了畫面的層次感,讓人物更加立體,衣著更有質(zhì)感。

在《一拳超人》第二季中,大河內(nèi)喜夫同樣也用到了這個攝影技巧。其實這道工序,反而給制作動畫增加了不少工作量,所以在正片中只有主要角色能享受這個待遇,配角的面部并沒有特意進行這種漸變色的攝影處理。不過習慣了第一季普通的攝影風格的觀眾,似乎對大河內(nèi)喜夫的個人風格并不買賬。
至于效果究竟如何,大家就見仁見智了。本期的重點還是向大家介紹一下攝影這道工序,以后聊動畫的時候,別人提起“攝影”兩個字,你能一下子反應過來對方指的是什么,這篇文章的目的就達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