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系有個直徑兩光年的外殼,由上萬億個天體組成,總質量有多大
大行星最外圍的海王星的軌道之外還有面積更為廣大的柯伊伯帶,在柯伊伯帶的外圍,太陽系還有一個“球狀外殼”,這個外殼就是奧爾特云了,它的直徑達到了約2光年左右,一些天文學家認為它才是太陽系真正的邊緣。

還在1950年的時候,荷蘭天文學家簡·奧爾特經(jīng)過精密計算發(fā)現(xiàn),在冥王星軌道后約 30000 天文單位至1光年處,可能存在著一個巨大的球形星云,這是奧爾特云概念的首次提出。


奧爾特云是太陽系形成之后遺留下來的一些原始天體組成的,其中也有太陽系形成過程中太陽和木星等甩出去的一些天體,這些天體主要都是彗星,其總數(shù)量或在萬億個以上。如此巨大數(shù)量的天體,合起來的質量應該特別巨大了吧!但是你可能要失望了,天文學家們認為,其總質量大概在地球質量的100倍左右,但也可能比木星還大,和其天體數(shù)量不很相符。

我們常說的太陽系以及一些常見天體都存在于奧爾特星云的中心部分。如果我們把太陽系看成一個雞蛋,那么這部分就是其中的蛋黃部分,最中心是太陽,向外是八大行星一直到柯伊伯帶都可以看做蛋黃部分,柯伊伯帶可以看作是蛋清,它在外面就是奧爾特星云了,可以看作是太陽系的“蛋殼”。

不過必須指出的是這個蛋殼的厚度是遠遠超過蛋清和蛋黃部分的,因為奧爾特星云的直徑可達2光年,厚度接近光年。奧爾特云中的彗星繞太陽運行一周要在數(shù)萬至數(shù)百百萬年之間,少數(shù)部分會往返于太陽和奧爾特云之間,其軌道運行的時間也在數(shù)千或萬年以上。

由于奧爾特云的包裹,使得太陽系就像一個巨大的圓球飛行在銀河系中,觀測發(fā)現(xiàn)如今這個“圓球”又穿梭在另外一團星云之中,這團星云就是本星際云了,它和奧爾特星云毫無關系,兩者只是在前進的路途中相遇了而已,不過本星際云更為廣大,它的范圍大約為直徑30光年,就連我們熟悉的南門二、織女星、大角星等恒星也都置身其中,計算發(fā)現(xiàn)太陽系是于數(shù)萬年前進入這片區(qū)域的,并且還將在這片星云中航行2萬年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