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養(yǎng)速查方法速查——年代換算
核心素養(yǎng)速查
方法速查——?年代換算
一、解題知識必備
1.公元紀年
公元紀年分為公元前和公元后,以元年為界。公元前稱為公元前××年,元年后稱為公元××年。每一個10年為一個年代,舉例:30年代指30—39年。
2?.年號紀年
年號是我國古代王者用來紀年的名號。漢武帝首創(chuàng)年號紀年,于公元前140?年定年號為“建元”,這一年是“建元元年”。此后每個皇帝即位都要改變年號,叫做改元。舉例:貞觀十九年(公元645年),玄奘結束西行回到長安;咸豐十年(公元1860年),英法聯(lián)軍火燒圓明園。
3?.干支紀年
干支紀年是我國古代常用的一種紀年法。用天干和地支組合,每增加一年,天干和地支各向后推一位,每六十年一個輪回循環(huán)。如2020?年是庚子年:2021是辛丑年。歷史中涉及的重大干支紀年事件有甲午中日戰(zhàn)爭(?1894?年)、戊戌變法(1898年)、《辛丑條約》簽訂(1901年),辛亥革命(1911年)等。
4.中華民國紀年
中華民國紀年是從中華民國建立開始紀年的方式,稱作中華民國××?年,簡稱民國××年。這種紀年方式以公元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為第1年,即中華民國元年,與公元紀年相差1911年。
二、計算方法
1.世紀紀年的計算方法
(1)?年代換為世紀:百位上加1,其他不變。舉例:公元1840年就是19世紀,只要在百位“?8”?上加1就行了;公元前2070年就是公元前21世紀,也是在百位“0”上加1就行。
(2)?世紀換為年代:一個世紀(100年)的跨度。舉例:19世紀指從1800—1899年;公元前6世紀指從公元前599—公元前500年。
(3)?世紀初和世紀末的區(qū)分:公元后的大數(shù)為末期(后期),小數(shù)為初期(前期);公元前大數(shù)為初期(前期),小數(shù)為末期(后期)。舉例:公元前509年,羅馬建立共和國,應該是公元前6世紀末。而像1999年澳門回歸,就是20世紀末。
例1?據(jù)巴蜀文化研究專家馮廣宏考證,李冰在公元前273?年前后擔任蜀守,并主持修建了都江堰。據(jù)圖判斷,公元前273年屬于()
A?.公元前3世紀前期 B?.公元前3世紀后期
C?.公元前2世紀前期D?.公元前2世紀后期
解析世紀紀年法需要在百位“2”上加1?,應該是公元前3世紀。又因為公元前大數(shù)為初期,那么公元前273年就是公元前3世紀前期。
答案A
2.時間間隔的計算方法
(1)?不跨元年的等于二者的差。如:前190—前145年,其時間差應該是190-145=45。
(2)?跨元年的等于二者的和減去1。如:前6年—公元57年,其時間差是6+57-1=62。
例2?(?四川成都)公元25年,劉秀重建漢王朝,史稱東漢。至此,距離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西漢已經(jīng)過去了( )
A.176年B.177年
C.226年D.227年
解析首先,跨元年的時間差等于二者的和減去1?。故202+25-1=226,所以距離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西漢已經(jīng)過去了226年。
答案C
3.中華民國計算方法
(1)?公元紀年轉為民國紀年方法:用公元年-1911。
(2)?民國紀年轉為公元紀年:用民國年+1911即可。
舉例:民國26?年也就是1911+26=公元1937年;公元1945年也就是1945-1911=民國34年。
例3?翻開原南京總統(tǒng)府辦公桌的臺歷,透過歷史的塵埃,我們還能看到上面寫有“中華民國三十八年,四月小,23?,星期六”的字樣。其寓意是(?)
A?.日軍占領南京并進行大屠殺
B?.統(tǒng)治中國22年的南京國民政府覆滅
C?.中國民主革命取得徹底勝利
D?.抗日戰(zhàn)爭獲得最終勝利
解析民國紀年轉為公元紀年,用民國年+1911?,即1911+38=1949年。故B項符合題意。
答案B
學科素養(yǎng)速查
一、時空觀念
時空觀念是指對事物與特定時間及空間的聯(lián)系進行觀察、分析的觀念,以歷史紀年、歷史時序、年代尺、階段特征、歷史大事年表、歷史地圖等形式呈現(xiàn)。
例1?(?四川德陽)學習歷史應掌握歷史發(fā)展的分期及其階段特征。下圖所示時間軸中①處對應的時期是( )
A.秦漢時期B.隋唐時期
C.宋元時期D.明清時期
解析由①?處時間“581?年—907年”可知,這處于隋唐時期。581?年,北周外戚楊堅奪取政權,建立隋朝,907?年朱溫建立后梁政權,唐朝滅亡。
答案B
二、史料實證
史料實證是指對獲取的史料進行辨析,并運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現(xiàn)歷史真實的態(tài)度和方法,以史料分類、史料辨析、史料運用、觀點論證的形式進行呈現(xiàn)。
例2?(?四川內江)史料實證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下列能夠證明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中西方列強嚴重破壞中國優(yōu)秀文明成果的證據(jù)是( )
解析1860?年10月英法聯(lián)軍攻入北京,闖進圓明園,瘋狂搶掠園中珍寶,為了掩人耳目,又放火焚毀了這座著名的皇家園林。故能夠證明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中西方列強嚴重破壞中國優(yōu)秀文明成果的證據(jù)是圓明園遺址。
答案D
三、歷史解釋
歷史解釋是指以史料為依據(jù),以歷史理解為基礎,對歷史事物進行理性分析和客觀評判的態(tài)度與能力。
例3?(?四川瀘州)歷史事實是指對歷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觀敘述,不帶任何功能性定位;歷史解釋是對歷史事物的原因、意義等進行理性分析和客觀評判。以下屬于歷史解釋的是( )
A.16—17世紀,莎士比亞創(chuàng)作了《哈姆雷特》《羅密歐與朱麗葉》等作品
B.1688年,英國議會作出決定,邀請瑪麗和威廉入主英國
C.1775—1783年,美國獨立戰(zhàn)爭既是一次民族解放戰(zhàn)爭,又是一場資產階級革命
D.1917年11月7日,俄國彼得格勒工人和士兵攻占冬宮
解析歷史事實是指對歷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觀敘述,不帶任何功能性(?或作用)定位,即“是什么”的問題。歷史解釋必須對歷史人物或事件作出主要的較準確的功能性定位,即“有什么用”的問題。只有C?項屬于歷史解釋,符合題意。
答案C
四、唯物史觀
唯物史觀是揭示人類社會歷史客觀基礎及發(fā)展規(guī)律的科學歷史觀和方法,包含: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jīng)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人生的真正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貢獻等。
例4?(?四川巴中)下面是印第安人和歐洲人對某一歷史人物的看法,請你根據(jù)他們的觀點,判斷該歷史人物是( )
印第安人
歐洲人
他把歐洲強盜帶到了美洲,破壞我們的文化,掠奪我們的財富,他是一個惡魔
他“發(fā)現(xiàn)”了新大陸,把歐洲文明傳到美洲,使落后的美洲走向文明,他是一個功臣
A.麥哲倫B.迪亞士
C.達·伽馬?D.哥倫布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對哥倫布發(fā)現(xiàn)新大陸的不同評價。他們看法矛盾的原因是他們站在各自的立場上看問題,哥倫布發(fā)現(xiàn)美洲給印第安人帶來巨大災難,但同時新航路的開辟密切了世界之間的聯(lián)系,使世界開始成為一個整體,在客觀上推動了資本主義的發(fā)展。
答案D
五、家國情懷
家國情懷是學習和探究歷史應該具有的社會責任和人文情懷,包含: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民族精神、民主法治、科學精神、世界意識、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和健全的人格、聯(lián)系現(xiàn)實等。
例5?(?四川南充)在我國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涌現(xiàn)出了王進喜、雷鋒、焦裕祿、鄧稼先等許多英雄模范人物,他們身上共同體現(xiàn)出的精神是( )
A.大慶精神
B.“兩彈一星”精神
C.長征精神
D.艱苦奮斗精神
解析這些模范人物來自不同行業(yè),但他們身上共同體現(xiàn)出的是艱苦奮斗的時代精神。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