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父親為獨占遺產(chǎn)把18歲兒子逐出家門,禁錮精神病院:臍帶拴不住孩子一輩子
廣州父親為獨占遺產(chǎn)把18歲兒子逐出家門,禁錮精神病院:臍帶拴不住孩子一輩子
起點人文 2022-01-11 15:58
以下文章來源于王耳朵先生 ,作者我是王耳朵
原創(chuàng):我是王耳朵
來源:王耳朵先生(ID:huangezishiba)
文章已獲授權(quán)
01
閑來刷微博,看到武志紅老師轉(zhuǎn)發(fā)的一條消息。
他評論:獸父的道歉。
字眼沖擊力太強,好奇讀完原博配圖里的內(nèi)容,才發(fā)現(xiàn)這短短百余字里,藏著多么窒息的人生。
一名男孩,18歲剛成年,被攆出家門。
因為他父親想要獨占家族全部遺產(chǎn),兒子的存在,動了自己的奶酪。
男孩離開家后,獨自努力勤工儉學(xué),順利讀完專科,后又從本科畢業(yè)。
他父親眼瞧著兒子已有所成,應(yīng)該不會對他名下財產(chǎn)造成威脅,便又將其綁回家。
逼著兒子娶了強塞給他的妻子,又用手段將他困在自己身邊,迫使二人一起服侍他養(yǎng)老。
男孩受不了,想逃,父親堂而皇之地誣告、陷害,說他有精神病。
此后男孩被父親囚禁在精神病院數(shù)年,吃各種讓他生病的藥,抹殺他的生存意志。
直到他肝臟損傷,造成終身傷害。
終于等到某次機會,他得以用一紙訴狀,將自己的父親告到法院。
最終換來這寥寥幾字的公開道歉。
故事實在荒誕,為了求證真?zhèn)危腋鶕?jù)圖片日期和評論區(qū)信息,查了廣州《羊城晚報》12月29號的電子刊。
無奈地發(fā)現(xiàn),確有其事。
在《道歉聲明》里,這位父親寫道:
“本人郭xx試圖控制正常人,將其禁錮在精神病醫(yī)院治療。
侵犯了郭xx的健康權(quán)、名譽權(quán)、人格尊嚴權(quán)、人身自由權(quán)、婚姻自主權(quán),法院判決本人公開道歉。
特寫道歉聲明向郭xx表示道歉?!?/p>
可這道歉讀起來,卻泛著蒼白和冷漠,填不滿一個孩子一生的缺陷。
每個孩子都曾在作文里寫,父親是一棵可以依賴的大樹,只不過對這個男生來說,樹底下,沒有他的位置。
不知多龐大的遺產(chǎn),會讓一個父親罔顧血脈親情,對自己的親生兒子步步設(shè)陷。
不僅喪心病狂地控制兒子人生的每一步,還囚禁他的身體,虐待他的精神。
仿佛孩子生來便是可以隨意操縱的傀儡,是一樣用完了可以隨意丟棄的工具。
02
男孩的遭遇,讓人聯(lián)想到一部美劇——根據(jù)真實事件改編的《惡行》。
整部影片,圍繞著兩個主人公:48歲的單身母親蒂蒂和女兒吉普西。
吉普西雖已成年,但一直被媽媽打扮得像個兒童。
她常年坐在輪椅上,移動要靠媽媽抱,吃飯要靠胃管打流食,晚上睡覺要戴上呼吸器。
每當(dāng)鄰居問起:吉普西怎么了?
蒂蒂便會解釋女兒被多種疾病纏身,并甩出一連串的疾病名字:
染色體缺陷、肌肉萎縮、白血病、腦性癲癇、哮喘、糖類過敏、心雜音、眼部疾病……
數(shù)十年如一日地“照顧”女兒,讓蒂蒂順利贏得周圍鄰居的美譽,以及政府的救濟。
一幢粉紅色的別墅,和源源不盡的捐款、救濟金。
然而“慈母”的現(xiàn)實,無比丑陋。
兒童福利院上門回訪,蒂蒂逼迫女兒吃下安眠藥,營造神智不清的狀態(tài)。
朋友聚會,她刻意讓20歲的吉普西穿上不合身的童裝,謊報女兒的真實年齡。
她控制著女兒的一切,甚至誘導(dǎo)她在十年間做了100多次手術(shù)……
比劇情更加驚悚的,是現(xiàn)實生活中吉普西本人的控訴。
紀錄片《媽媽死了,親愛的》里,吉普西出鏡公開了自己的經(jīng)歷:
從記事起,就一直被媽媽洗腦自己有病。《惡行》里的情節(jié),就是她生活的還原;
公開場合媽媽一定會拉著她的手,只要她說了不該說的話,媽媽就會用力捏手來告訴她閉嘴;
她用離家出走抗議,卻被砸爛電腦和手機;
還被用狗鏈綁在床上兩個星期,作為不聽話的懲罰;
剃光頭發(fā)、戴夸張的眼鏡、穿童裝,是為了營造弱智狀態(tài)……
現(xiàn)實中的蒂蒂和女兒吉普西
兩個苦命孩子,活成了親生父母游戲的棋子。
一樣的禁足,一樣的逼吃藥,一樣是用子女的人生買單,換來對自己有益的東西。
而往往越是極端的個例,越是深刻的警示:
許多父母,心里對孩子永遠存在著“物欲”和“掌控欲”。
你生而欠我,你必須聽命于我。
03
網(wǎng)友@快點找江湖騙子,曾在網(wǎng)上po出自己和媽媽的聊天記錄。
她的母親,話里話外總是命令和唾棄。
“從今天開始,每天寫‘好吃饞懶’50遍,注明日期拍給我。
以后我發(fā)消息必須及時回復(fù)。
我和你爸遲早會被你氣死。
我們拼命賺錢,勤儉持家,上天賜給我一個好吃饞懶,只會索取的白眼狼……”
網(wǎng)友回復(fù)媽媽:“少點控制欲,多看點美好的事情,人不能越過越偏執(zhí)?!?/p>
引發(fā)的只有更加激烈的爭吵,和不近人情的拉黑。
評論區(qū)里,有人感慨著“窒息”,詢問博主多大年紀。
她回復(fù)的內(nèi)容,更加令人心生壓抑:
“25歲了……如果我現(xiàn)在只是個高中生大學(xué)生我或許能理解,可是我已經(jīng)工作一年多了?!?/p>
她說,父母奉行打壓式教育。
從不表揚她,活著的希望全部壓在她一人身上,溝通不起來的時候,只會罵她“自私、白眼狼”。
永遠在PUA她,讓她一直背負著不斷疊加的內(nèi)疚與自卑。
好不容易離開家,找個遠點的地方工作,希望能夠擺脫原生家庭的影響。
沒想到不僅沒擺脫父母的控制,反而在另一種層面上將她拉入深淵。
來自親人的桎梏,總是最難掙脫。
多數(shù)父母最擅長的,就是物化孩子,把他們逼瘋。
把他們說的話一一駁回,把他們喜歡的一一摧毀。
“你是我身上掉下來的一塊肉,我讓你做什么你就得做什么?!?/p>
“我是你爸,你不聽我的聽誰的!”
他們戴著以道德為名的面具,束縛子女對生活本身的渴望。
就像武志紅老師說的:
“想體驗皇帝的感覺特別簡單,生個孩子就可以,想怎么對待都行。然后道德輿論和文化指向都是,父母不管做什么都是為了孩子好?!?/p>
04
人性的參差,在這個話題下往往會變得一團漿糊。
傷害和痛苦,不分深淺。
知乎上有個問題,“控制欲強的父母的孩子,后來怎么樣了?”
一個個孩子,在這里回顧傷口。
她說,每次放假回家,都會感覺深深的壓抑和窒息。
像是被丟進一個真空缺氧的密閉空間,難以喘息。
他說,總是幻想自己像科幻電影里的主角那樣能夠有超能力,這樣就可以回到自己出生的那一天,殺死自己。
抑或是什么也不說,默默為那個替自己寫出心里話的答案點個贊。
“小時候想著長大可能就好了,長大了之后覺得可能只有死了才會好?!?/p>
沒有人愿意被臍帶栓一輩子。
那些過載的壓抑會在成年后的某一時刻,徹底爆發(fā)。
變成一場非死即傷的戰(zhàn)爭。
我永遠記得黃執(zhí)中在《奇葩說》里說的那句話:
“什么是完美人生?
那就是在人生的時時刻刻,盡可能地保有最多的選擇權(quán)?!?/p>
孩子不是滿足家長欲望、想象的容器和載體。
孩子也不是粘土,可以由著家長恣意妄為地往自己喜愛的方向捏來揉去。
他們不是任何人的所有物。
如果你已經(jīng)嘗盡被控制的壓抑,那至少,讓你的孩子有自由選擇的空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