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莊公是如何一步一步實現(xiàn)霸業(yè)的?后世又為何稱他是小霸王?
都說鄭莊公是春秋時期的小霸主,從哪里說起呢?鄭國前三代國君均為周朝的卿士而權力很大。到鄭莊公時期,周平王想要把一部分權利分給給西虢國,以削弱鄭莊公的權利。莊公故而怨恨,平王笑著說“沒有這回事”,故周朝與鄭國互相交換人質(zhì),這就是周鄭交質(zhì)成語的由來,以前都是各諸侯單方面向周朝提交人質(zhì),而這次互換人質(zhì),鄭莊公顛覆了以前的政治規(guī)則,可見鄭莊公不再對王室畢恭畢敬了。
公元前720年周桓王繼位以后把政事交給虢公,再次引起了鄭莊公的不滿,于是命令軍隊收割了周王室在溫地的麥子,秋天又收了成周的禾苗。周和鄭一改之前的和平局面開始交惡,這場交惡又促成了周鄭交惡的成語的出現(xiàn)。周桓王對于莊公收割自己的莊稼很生氣,公元前719年周天子聯(lián)合衛(wèi)、宋、陳、蔡伐鄭,圍住鄭國都城5天又撤軍了,可見鄭國堅不可摧。然而到了秋天諸侯聯(lián)軍再次伐鄭,這次打敗了鄭國,并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收割了鄭國的莊稼。鄭國不僅和周的關系愈加緊張而且也與周邊的諸侯也結下了梁子。
公元前718年鄭莊公朝拜周桓王結果沒有以禮相待,因為這個事,公元前715年鄭國派人到魯國交換土地,以示對周天子的不滿,因為諸侯之間交換土地是需要周天子同意審批的。此時鄭國與周朝的關系已經(jīng)相當緊張了。公元前707年周桓王又試圖分割莊公的權力,鄭莊公不再朝見天子,這下天子多沒面子啊,周桓王率領王師和蔡衛(wèi)陳共同伐鄭,雙方戰(zhàn)于繻葛(河南長葛),最終鄭國打敗聯(lián)軍取得完勝,并且周桓王被弓箭射上了肩膀。這就是著名的繻葛之戰(zhàn),以鄭國的全面勝利而結束。
從周平王末年周鄭交質(zhì)到公元前720年鄭國收割周的莊稼形成周鄭交惡的形勢,持續(xù)到公元前707年繻葛之戰(zhàn),以鄭國打敗周天子及其聯(lián)軍結束,可以說周天子威嚴一落千丈而中原諸國也被降服,鄭莊公霸氣側漏,標志著諸侯勢力大增,競相爭霸的時代已經(jīng)開啟。
以上都是鄭國與周天子處理關系實現(xiàn)小霸地位,我們再看看鄭莊公在尊王攘夷方面他是如何做的。繻葛之戰(zhàn)周桓王在逃跑過程中被弓箭射中了肩膀,此時莊公的一員猛將祝聸請求追擊周桓王,莊公勸阻說:“侵犯長者尚遭到責難,何況天子呢”,夜晚莊公派祭(zha)仲去看望周天子以及問候周王的左右隨從,估計是送了一些錢財說些好話,說莊公還是很敬重天子的,只是您先來攻打鄭國只是自衛(wèi)而已。這表明雖然鄭國豪橫但是依然表面上尊奉周天子的。
公元前706年北戎入侵齊國,齊國向鄭國求救,鄭莊公派太子忽將北戎軍隊打敗,北戎是指北方少數(shù)民族部落或未被分封的部落經(jīng)常向這些中原諸侯侵擾,放在以前如果后受到侵擾是向周天子匯報請示,由周天子統(tǒng)一安排直接征討或召集諸侯聯(lián)軍驅逐戎狄,但是這次齊國直接向鄭國求救說明周王室已無力匡扶天下了,鄭國實力強大實際上行使了天子的職權。
鄭莊公在實現(xiàn)小霸的路上,主要經(jīng)過周鄭交質(zhì)到周鄭交惡再到周鄭交戰(zhàn)長達十幾年的時間,完成了代周天子維持政治秩序的轉變,通過尊王攘夷開始了對春秋霸主政治的探索,為后世霸主政治的成熟以及齊桓公稱霸奠定了基礎,提供了范本,那為什么歷史上稱鄭莊公為春秋小霸呢而不算真正的霸主呢?我認為有如下幾點原因:
1、周王室實力尚存。周平王東遷以后當時王室并未衰微到谷底,從周天子削弱鄭莊公權勢以及召集很多諸侯國共同伐鄭,說明周天子還有點實力,還有幾個忠實粉絲的。
2、尊王攘夷有些勉強。在尊奉周天子方面,周天子似乎心里不服,從一次一次的周鄭交惡可以看出周天子并沒有承認莊公的霸主地位。
3、打敗的諸侯皆為小國。鄭莊公時期戰(zhàn)爭的對象都是小國比如陳、蔡、衛(wèi)、魯、宋都是不經(jīng)打的小弟,實力懸殊很大。當然這一時期唯有鄭國是一個大國,其他的都沒有崛起。不像后來的五霸,強國幾乎同時出現(xiàn)長期爭霸。
? 所以說歷史給予鄭莊公的評價是春秋小霸王,但是這并不能說鄭莊公不如后來的齊桓公、晉文公等,因為這是有歷史局限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