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晚年為什么要寵信禍亂朝政的張易之、張昌宗兄弟?
武則天是空前絕后的女皇帝,但她人生最后卻是以悲劇結束的。神龍元年(705年),以宰相張柬之為首的朝臣發(fā)動政變除掉了禍亂朝政的張易之、張昌宗兄弟,年邁的武則天也被迫退位。

令人感到惋惜的是,武則天本來已經(jīng)通過立李顯為太子的方式消除了朝臣造反的基礎。但武則天晚年過渡寵信張易之、張昌宗兄弟,導致恢復李唐陡生變數(shù),這才引發(fā)了后來的“神龍政變”。

根據(jù)史料記載,武則天很清楚張易之、張昌宗兄弟是禍亂朝政的小人,但她卻寵信庇護張易之、張昌宗兄弟,不惜為此得罪眾多朝臣。那么武則天晚年為什么要寵信張易之、張昌宗兄弟呢?

首先,武則天寵信張易之、張昌宗兄弟已經(jīng)年近八旬,已經(jīng)取得巨大的成就并且身后事也已經(jīng)安排圓滿。因此武則天晚年時開始享樂怠政,貌美如花的張易之、張昌宗兄弟很得武則天的歡心。

其次,武則天雖然開始享樂怠政,但不意味著她就放棄了皇權。但在武則天立李顯為太子后,李唐派的勢力大幅增長。而武則天那些扶不上墻的武家子侄的勢力大幅下降,平衡逐漸被打破。

而李唐派是武則天的潛在反對派,武則天不可能讓他們成為朝廷主導。既然武家子侄們扶不上墻,武則天就扶植張易之、張昌宗兄弟發(fā)展勢力來制衡李唐派,從而保證自己對朝廷的完全控制。

綜合來講,武則天是出于個人感情與政治考慮才寵信禍亂朝政的張易之、張昌宗兄弟。但武則天沒想到的是,張氏兄弟過于禍亂朝政,結果引發(fā)了李唐派的全面反擊,武則天也只能被迫退位了。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