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一升級:4790K到7600裝機記錄

本來不想升級的,因為 4K 4790K 4.6G 基本足夠讓 7900XT 跑滿了。但是
Apex + OBS 4790K就不夠用了。
RAM 占用平均 13~14G,還是得換成 32G。
Z87主板只有 SATA,沒有 M.2,讀盤尤其是全面戰(zhàn)爭輕松占滿 SATA。
聽說 3A平臺有神秘加成。
因此開換。
為什么選 7600
目前最便宜的 AM5 入門,1199的售價,比7600X便宜300,性能沒有99%也有98%,4K下和旗艦都大差不差。
不要大小核。
這代 AMD 7800X3D夠猛了,但沒準(zhǔn)能等下一代或下下一代的X3D。
B650E主板有三條 M.2 直連 CPU,Intel B760只有一條。
超頻:AMD給7600的PBO限死了,加不了電壓也上不了高頻,1.15V 5.35G使用中。多核大概是4790K的三倍,單核1.5倍左右。
為什么選宏基內(nèi)存
便宜、支持EXPO、至少我聽說過宏基。
AMD內(nèi)存模式還是Gear1,Intel是Gear2。所以AMD買6000頻率的內(nèi)存就夠了,6400能不能點亮都是問題。
矛盾的一點是,我既想超頻,又強烈反對超頻。內(nèi)存超頻對4K的提升有沒有1%都不好說。
手動內(nèi)存超頻純屬賭徒心理。因為沒有 ECC,內(nèi)存高頻出錯了只有內(nèi)存測試軟件能發(fā)現(xiàn),其他程序都是直接出錯,要是打游戲可能直接藍屏了,還不知道是哪個參數(shù)出錯了。
強烈建議 XMP 或 EXPO 直接用。我甚至都懷疑 EXPO 的穩(wěn)定性,因為 XMP 需要 Intel 認(rèn)證,而 EXPO 不需要 AMD 認(rèn)證。
為什么選 Strix B650E-E
有Q-Code、有S\PDIF、接口多、顯卡快拆。缺點也多:
華碩沒給含驅(qū)動的U盤,剛裝不能聯(lián)網(wǎng),需要提前準(zhǔn)備驅(qū)動。
開箱的BIOS是2022/9的,還需要更新到最新的BIOS。
而且芯片組溫度一直65°左右,嚇人。
華碩官網(wǎng)還說買主板送60天的AIDA64,我也沒看到在哪。
為什么選 P44 Pro
原廠 + 有緩存 + 單面 PCB + 沒聽到掉盤傳聞。
不過我覺得掉盤可能還跟主板質(zhì)量有關(guān)。
MBR2GPT
由于原來的SATA盤是MBR,不支持UEFI啟動。需要先轉(zhuǎn)為GPT才能啟動。
Windows激活
我這Windows是九年前微軟官網(wǎng)888買的。更換主板需要重新激活一下。
U盤
這次還用到兩個U盤,一個PE用來硬盤轉(zhuǎn)UEFI,一個升級BIOS+裝驅(qū)動。
趣事
裝機中途需要用到4790K,但我已經(jīng)把散熱拆了,也懶得裝,就直接用風(fēng)扇吹CPU。
4790K全程100° + 降頻到1G,就這樣被我用了三個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