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慈欣/郭帆]科幻雜談—最后留下了故事
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在你看來,科幻是什么,科幻是《三體》,是《流浪地球》,是基于現(xiàn)實科學又高于現(xiàn)實的幻想類作品,承載了我們對美好未來的向往和希望,故事的劇情往往健康陽光積極向上?;蛘哒f,是一段經歷,一番長談。"給歲月以文明,而不是給文明以歲月。","我相信,會再次看到藍天,鮮花掛滿枝頭。"這些都是很有趣的故事,不是嗎。這就是科幻,這就是劉慈欣帶給我們的故事。我想,在每一位讀者心中都有屬于自己的《三體》。不過,我想說的是,它是一個故事。其實,劉慈欣一開始只是一位娘子關發(fā)電廠的電工,后來,他在1999年發(fā)表了第一部正式出版在《科幻世界》雜志上的作品《鯨歌》,由此開啟了屬于他的科幻寫作之路。其實早在1989年,他就寫了未能出版的《中國2185》,此后像是《中國太陽》、《鄉(xiāng)村教師》、《贍養(yǎng)上帝》、《超新星紀元》等,都是2000到2005年在娘子關電廠完成的。而《三體》的第一部《地球往事》,于2007年首次發(fā)表在《科幻世界》上,從此便開啟了這一傳奇的 IP 系列的開端。 對于《三體》這一作品的愿景,劉慈欣一開始也不覺得有多大希望,只是自己感興趣就在雜志上發(fā)了,后來寫到第二部的時候,本來是不打算往后寫下去的,所以章北海在第二部結尾時直接殺青了,那句"沒關系的,都一樣"反倒是成了人物形象的點睛之筆。后來寫第三部的時候,大劉自己也說一開始沒有設計程心這一人物,后來想著還是找一個人類代表吧,干脆寫了一個"路人甲"還是用的男性形象,最終定稿的時候是怕男性太多了。這一人物也是爭議最多,或許我們在閱讀的時候人人都會嘲笑程心,結果在現(xiàn)實中人人盡是程心,整部作品大劉已經很給人類面子了。 后來《三體》三部曲完結,各種續(xù)作以及動畫影視作品也越來越多,神游八方做的羅輯傳、章北海傳等,以及后來寶樹寫的《三體 x 觀想之宙》,整個三體宇宙的設定逐漸完善。當然大劉的創(chuàng)作之路還遠未停止,對于中國式科幻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如何講好故事,講好屬于中國人的人文情懷,在2014年郭帆導演提出要拍《流浪地球》的電影的時候,劇組一窮二白,道具以及技術支持幾乎全是從中核科技討來的,后來2019年電影上映,把劉慈欣的作品系列帶到了一個新的高度,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喜歡劉慈欣,開始關注科幻,從此,中國科幻的基石,開始逐步走向成功。 "基石"是個平實的詞,不夠"炫",卻能夠準確傳達我們對構建中的中國科幻繁華巨廈的情感與信心,因此,我們用它來作為這套原創(chuàng)叢書的名字。 最近十年,是科幻創(chuàng)作飛速發(fā)展的十年。王晉康、劉慈欣、何宏偉、韓松等一大批科幻作家發(fā)表了大量深受讀者喜愛、極具開拓與探索價值的科幻佳作??苹梦膶W的龍頭期刊更是從一本傳統(tǒng)的《科幻世界》,發(fā)展壯大成為涵蓋各個讀者層的系列刊物。與此同時,科幻文學的市場環(huán)境也有了改善,省會級城市的大型書店里終于有了屬于科幻的領地。 仍然有人經常問及中國科幻與美國科幻的差距,但現(xiàn)在的答案已與十年前不同。在很多作品上(它們不再是那種毫無文學技巧與色彩、想像力拘謹的幼稚故事),這種比較已經變成了人家的牛排之于我們的土豆牛肉。差距是明顯的﹣﹣更準確地說,應該是"差別"﹣卻已經無法再為它們排個名次??谖秵栴}有了實際意義,這正是我們的科幻走向成熟的標志。 與美國科幻的差距,實際上是市場化程度的差距。美國科幻從期刊到圖書到影視再到游戲和玩具,已經形成了一條完整的產業(yè)鏈,動力十足;而我們的圖書出版卻仍然處于這樣一種局面:讀者的閱讀需求不能滿足的同時,出版者卻感嘆于科幻書那區(qū)區(qū)幾千冊的銷量。結果,我們基本上只有為熱愛而創(chuàng)作的科幻作家,鮮有為版稅而創(chuàng)作的科幻作家。這不是有責任心的出版人所樂于看到的現(xiàn)狀。 科幻世界作為我國最有影響力的專業(yè)科幻出版機構一直在致力于對中國科幻的全方位推動??苹脠D書出版是其中的重點之一。中國科幻需要長遠眼光,需要一種務實精神,需要引入更市場化的手段,因而我們著眼于遠景,而著手之處則在于一塊塊"基石"。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對于基石,我們并沒有什么限定。因為,要建一座大廈需要各種各樣的石料。對于那樣一座大廈,我們滿懷期待。 很多科幻作品,太過現(xiàn)實或者太超越現(xiàn)實都會被說不夠好,畢竟無論怎么做一部科幻,都不可能讓所有人都滿意。當然,在很多人的觀念里,國產似乎成了科幻的原罪,只要是中國做的科幻都會被人看不起。然而,以單槍匹馬之力將中國科幻提升到世界水平的,也只有劉慈欣做到了。 人類不感謝羅輯,真的只出現(xiàn)在小說中嗎?你以為今日的和平是誰帶來的,疫情三年,人們卻認為國家限制了我們的自由,人類在任何時候都是愚蠢的,而且最愚蠢的事就是從來不會認識到自己的愚蠢。 正是因為現(xiàn)實生活并不完美,我們才會去喜愛科幻,無論是程心還是羅輯和維德,人性總有理性和感性兩面。而可怕又可悲的是,現(xiàn)實中根本就不會有人愿意做羅輯,反倒是人人都是程心,在三體危機和太陽氦閃面前人類造不出面壁計劃和流浪地球計劃的。科幻永遠不切實際,但我們期望如此。當科幻作品達到這一高度的時候,自然有大量的 ETO 和降臨派那些人出現(xiàn)。很多《三體》的讀者都說自己是 ETO ,說自己是降臨派,他們喊著"消滅人類暴政,世界屬于三體"的口號,認為這個世界從來都不美好,還想要把別人的世界也一起毀掉,他們不相信美好,他們只認為科幻是人們逃避現(xiàn)實的工具,卻不懂得我們因熱愛科幻而更愛現(xiàn)實。 科幻電影就是一場豪賭,象征著中國科幻的電影應該是什么樣的,郭帆導演給出了回答,他們賭贏了。劉培強,周喆直,圖恒宇,丫丫,馬兆,他們每一個人仿佛不是電影中的演員,而是現(xiàn)實中英雄們的縮影。從2019到2023,算的上是郭帆團隊最重要的四年,把劉培強以及 moss 的來歷前傳寫的清晰明了,他們真正講好了一個屬于中國的科幻故事。僅制作手記就寫了10萬字的世界觀,這是中國科幻電影工業(yè)化的一大步,將寫進中國電影博物館的歷史時刻。 讓讀者和觀眾親自參與到這個故事里,是劉慈欣和郭帆兩人的一大創(chuàng)新點。像太空電梯,核彈炸月球,"人類生存的障礙從不是弱小,而是傲慢"等劇情,均出自劉慈欣的小說片段,真的是在全面致敬劉慈欣系列??苹玫淖罡呔辰缡羌o錄片,曾經的《建國大業(yè)》和《建黨偉業(yè)》,堪稱中國史上最完美最震撼的紀錄片。郭帆真的是第一次用紀錄片的方式講一個科幻故事。他想讓讀者也參與,創(chuàng)造一個因你們而存在的故事。 看完《流浪地球2》之后,我在影評里只寫了一句話:中國科幻的未來必將會是巔峰。 三體旗艦店,是我曾經經常光顧的動畫周邊官方網店。像模型,郵票,雨傘等產品,我都買過,收藏過,流浪地球2電影上映后,我還眾籌了 MOSS 模型等周邊,還有漫畫集等,希望有一天能集齊所有周邊產品吧。 不得不說,《流浪地球》1和2兩部最精彩也是最完美的地方,就是用紀錄片的方式講述了一個未來的科幻故事,在中國科幻電影問世之前,這真的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兩部電影的票房均超過40億,《流浪地球2》還創(chuàng)下了單天票房的歷史記錄。郭帆導演將這一切變成了可能,我們在現(xiàn)實和未來之間,創(chuàng)造了前所未有的故事。 中國科幻的最后,你希望是什么樣的結局呢? 從《鯨歌》到《球狀閃電》,從《三體》到《流浪地球》電影,我們見證了劉慈欣和郭帆兩人一步步的構建中國科幻大廈的基石,也一起見證了許多令人難忘的旅程。"即使悲劇不可避免,我們也會義無反顧的走下去,終有一天,我們會再次看到藍天,鮮花掛滿枝頭。"我從接觸第一部科幻小說《三體》開始已經有六年多了,也許我們每一位科幻愛好者都和我一樣,一直在見證著熱愛著這個故事,我們也期待在未來中國科幻將如那流浪的地球一般,歷經千辛萬苦走向世界,向全世界宣告著什么是中國,什么是屬于中國的文化。 這就是最完滿的地方,也是我最喜歡這個故事的原因。我參與到這個故事中來,遇到一群性格迥異的人物,遇到和我一樣的科幻愛好者,真的是我這輩子最感動的事。 不管怎么說,我們把這個故事完完整整的做完了,故事總有結束的時候,但留下的記憶不會消失,我很感謝劉慈欣和郭帆導演為我們帶來的一切,也希望宇宙給了我們一個劉慈欣,劉慈欣能給我們千萬個宇宙。熱愛可抵歲月漫長,在這個故事最后,我們不僅僅喜歡這個故事本身,或者是這個故事的創(chuàng)作者,我們喜歡的是見證了這個故事的自己,也是我們期待的美好的未來。因為科幻結識的朋友們,或者人生中某些重要決定,它們一定會和這個故事一起刻在你生命中的不可替代的一部分。 我們都盼望著明天會更好,每個人都因平凡而偉大,科幻故事一直都在,且行且看,盡力而為,不要害怕,不要后悔,我們要笑著走向未來,那些故事,“我在,一直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