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智慧》 筆記3
◆ 第二章 人的自身?
◆ 個人生活和理智生活
>> 僅僅依賴閑暇時間是不夠的,還需要有充沛的剩余力量才能過上這種生活
>> 塞涅卡說:“蠢人的閑暇就相當(dāng)于死亡,它把人活活地埋葬?!?
>> 根據(jù)剩余力量的多少與強(qiáng)弱,理智生活又可分為好幾個等級,從收集制作昆蟲、鳥類、礦物的標(biāo)本,到創(chuàng)作詩詞歌賦、研究哲學(xué)命題,都是這一類生活的體現(xiàn)。這種精神生活既可以抵擋無聊的干擾,又可以幫助我們避開無聊的破壞,比如它使我們遠(yuǎn)離壞朋友,幫助我們防范危險、不幸、損失和無用功,而那些把幸福全部寄托于外界的人,無可避免地會遇到這些苦惱。有一個例子就是,我的哲學(xué)雖然沒有給我賺得一分錢,卻替我省了不少花銷。

◆ 精神富有是真正的富有?
?>> 一旦失去這些或者對這些心生失望,他們的幸福也就沒有基礎(chǔ)了。換言之,他們的關(guān)注點不在自身,而是隨著每個欲念不停轉(zhuǎn)換。
>> 普通人無法全身心地投入學(xué)術(shù)研究中,而且不會任由這種研究占據(jù)整個生活?
?>> 只有那些具有極高智慧的被稱為“天才”的人才能做到這種程度。他們把整個時間和精力投入其中,全力表達(dá)不一樣的世界觀,或者用詩和哲學(xué)來表現(xiàn)他們怎樣看待人生。安靜的獨處是他們完成作品所急需的東西,所以他們偏好獨處,最愛閑暇時間,其余的一切非但沒有價值,還是負(fù)擔(dān)。?
>> 這類人的關(guān)注點都集于自身,所以他們是極少數(shù)人,即便性格友好,也不會把很多熱情和興趣投注到友情、親情或者社交方面。他們只在乎真正的自我,而對其他一切都無所謂,這一點讓他們的性格顯得孤僻。
?>> 主體因素比起客觀環(huán)境,與人的關(guān)系更為密切,因為客觀環(huán)境是起間接作用的,需要主體因素來當(dāng)媒介。?
?>> 盧奇安認(rèn)為:“精神富有是唯一真正的富有,其他的財富帶來的危害可能大于它帶來的好處?!?
>> 精神富有的人只想擁有寧靜和閑暇,而不需要外在的物質(zhì)財富,因為他們需要閑暇時間來完善自己的智慧和享受寶貴的精神財富。?
>> 《尼各馬可倫理學(xué)》一書里,亞里士多德這樣評論:投身于哲學(xué)的人生是最幸福的。他還在《政治學(xué)》里說:“能夠自由地運用任何種類的力量就是幸福。”?
?>> 歌德在《威廉·邁斯特》中是怎樣說的:“如果天賦才智能自由地施展,那么在施展的時候,這個人是最幸福的人。”?

◆ 沒有精神需求,就沒有精神幸福?
?>> 他們無法獲得精神上的快樂,因為“沒有真正的需要,就不會有真正的快樂”。 >> 他們不斷追求現(xiàn)實中的物質(zhì)來彌補(bǔ)空虛的心靈。然而,現(xiàn)實中的物質(zhì)總是有限的

?◆ 第三章 人所擁有的?
?>> 幸福論者伊壁鳩魯認(rèn)為,人類的需要可以被劃分成三類。不得不說,他的劃分很明智。第一類,天生而必不可少的需要。例如飲食和衣服。這些需要是基本的,而且容易滿足,但是如果不滿足它們,就會造成痛苦。第二類,天生但不迫切的需要。例如一些感官上的享樂。這里附帶說明一下,第歐根尼·拉爾修曾記錄了伊壁鳩魯沒有明說是哪些感官,所以這里對伊壁鳩魯學(xué)說所做的闡釋會更明確一些。第二類需要更難被滿足。第三類,非天生又不迫切的需要。例如對奢華、鋪張的需要,對盛名和臉面的需要。這類需要就像永遠(yuǎn)填不滿的無底洞,也很難滿足。?
?>> 如果只看人所實際擁有的數(shù)量來衡量他的幸福,而忽略他期望獲得多少,是毫無意義的。?
>> 對于需要的東西,人有自己的視線范圍。如果他有把握獲得視線范圍之內(nèi)的某物,他就會感到快樂;但是如果無論如何都不可得,他就會極度苦惱。在視線范圍以外的東西,對他就沒有什么影響了。
?>> 財富就像是海水,越喝就越感到口渴,名聲也是同樣的道理。 >> 這種膨脹讓人感覺快樂,不過等到膨脹的胃口得到了滿足,快樂也會消失不見,因為我們會適應(yīng)膨脹后的狀態(tài)。?
>> 一旦了解到人類的需要多如繁星,了解到這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chǔ),我們就不會好奇為什么比起外界的其他東西人們更看重財富,為什么財富被當(dāng)成無上的榮耀;我們也不會好奇為什么有的人會把斂財當(dāng)作畢生的事業(yè),把其他不屬此類的比如哲學(xué),棄置一旁。?
?>> 其他任何事物都只能滿足一個需要:食物是饑餓時最美好的東西,好酒對于愛酒的人是美好的東西,藥品對于病人是美好的東西,火爐在寒冷的冬日是美好的東西,愛情對于年輕人是美好的東西。這些美好都是相對的,只有財富具備絕對的好處,因為錢既能滿足某種特殊的需要,又能滿足抽象的普遍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