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個不迷信之——陰陽學

中國東漢偉大的哲學家王允說:
事莫明于有效,論莫定于有證。[1]
中國古代有陰陽的說法:
(陰陽)二炁交感,化生萬物。[2]
天地和而萬物生,陰陽接而變化起。
天地感而為萬物化生。[3]
伏羲氏定天地,分陰陽。[4]
現(xiàn)代《辭?!贩Q“陰陽”為:
最初指日光的向背,向日為陽,背日為陰。(意思是面對太陽的是陽面,背對太陽的是陰面——筆者)后來引申為氣候的寒暖。中國古代思想家看到一切現(xiàn)象都有正反兩方面,就用陰陽這個概念來解釋自然界兩種對立和相互消長的氣或物質勢力。如西周末年伯陽父認為“陽伏而不能出,陰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國語》/周語上)?!独献印?42章:“萬物負陰而抱陽。”肯定陰陽的矛盾勢力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易傳》作者進一步提出“一陰一陽之謂道”的學說,把陰陽交替看做宇宙的根本規(guī)律,并用陰陽來比附社會現(xiàn)象,引申為上下、君民、君臣、夫妻等關系。戰(zhàn)國末期,以鄒衍為代表的“陰陽家”,“乃深觀陰陽消息,而作怪迂之變”(《史記》/孟子荀卿列傳),則把“陰陽”變成了和“天人感應”說結合的神秘概念。后西漢董仲舒又進一步提出“陽尊陰卑”說。[5]

早期正宗的太極圖沒有后來的陰陽太極圖好看
陰陽說的不同
陰陽學和道家是密切相關的,道家最重要的書籍《老子》說: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萬物負陰而抱陽,中氣以為和。[6]
《老子》中說陰陽二字的,這里“萬物負陰而抱陽,中氣以為和”唯一說了,但是道家里的陰陽學是萬物分陰陽兩個元素,如《周易》[7]和《易傳》說“一陰一陽之謂道”,又如認為女屬陰、男屬陽,而不是“萬物負陰抱陽”(萬物都是背陰而向陽),兩方不同,也就是要么只一方是對的,要么兩方都是錯的,這個矛盾這么多年來我沒看到有人發(fā)現(xiàn)。
二元對應化
世界上很多東西能簡化到兩個元素,如正極、負極;二進制的1、0;男(雄性)、女(雌性);狂、狷;強、弱;剛硬、柔軟;是、非;善、惡;優(yōu)、劣(見《三十個常見門派的二分錯誤》);活動、靜止;開(張)、關(合);外、內;地、天;白天、黑夜;生、死;高(上)、低(下)(還有中);升、降(還有平);左、右;前、后;肥、瘦(還有正常身材);直、??;熱、冷;加(多)、減(少);激進、保守、美丑,把陰陽與之對應就有了可能。
如天、地,《禮記》/郊特牲:
“樂由陽來者也,禮由陰作者,陰陽和而萬物得?!?br/>孔穎達疏:“和,猶合也,得謂各得其所也,若禮樂由于天地,天地與之和合則萬物得其所也?!?/p>
動、靜,《大戴禮記》/文王官人:
“考其陰陽,以觀其誠。”
盧辯注:“陰主靜,陽主動,考其陰陽者,察其動靜也?!?/p>
日(太陽)月(月亮),唐·杜甫《閣夜》詩:
歲暮陰陽催短景,天涯霜雪霽寒宵。
宋·蘇轍《冬至日》詩:
陰陽升降自相催,齒發(fā)誰教老不回?
晝(白天)、夜,《禮記》/祭義:
日出于東,月生于西,陰陽長短,終始相巡?!?br/>孔穎達 疏:“陰謂夜也,陽謂晝也。夏則陽長而陰短,冬則陽短而陰長,是陰陽長短?!?/p>
《國語》/周語上:
“陰陽分布,震雷出滯。”
韋昭注:“陰陽分布,日夜同也?!?/p>
生、死,《楚辭》/九歌·大司命:
乘清氣兮御陰陽?!?br/>王逸 注:“陰主殺,陽主生。言司命常乘天清明之氣,御持萬民死生之命也。
陽間(人間)、陰間(陰曹地府):
唐 唐晅妻 張氏《答夫詩》之一:
陰陽徒自隔,聚散兩難心。
開、合,《后漢書》/班固傳 上:
張千門而立萬戶,順陰陽以開闔。”
李賢注:“《前書》曰,建章宮度為千門萬戶。合謂之陰,開謂之陽。
奇數(shù)、偶數(shù),漢·班固《白虎通》/嫁娶:
七歲之陽也,八歲之陰也,七八十五,陰陽之數(shù)備。
君、臣,《楚辭》/九章/涉江:
“陰陽易位,時不當兮?!?br/>王逸注:“陰,臣也。陽,君也?!?br/>洪興祖補注:“陰陽易位,言君弱而臣強也?!?/p>
而現(xiàn)實中除了君臣還有平民,古代還有奴隸。
男陽、女陰說及問題
《禮記》記載:
“玄冕齊戒,鬼神陰陽也。”
孔穎達疏:“‘鬼神陰陽也’者,陰陽謂夫婦也。著祭服而齊戒親迎,是敬此夫婦之道如事鬼神,故云‘鬼神陰陽也’?!盵8]
元朝丘處機認為:
夫男陽也,屬火;女陰也,屬水。惟陰能消陽,水能克火。[9]
明朝歸有光《貞女論》認為:
陰陽配偶,天地之大義也。
還會對應到生殖器,男的叫□具,女生叫□道,《明律》/斗毆 記載:
若斷人舌及毀敗人陰陽者并杖一百,流三千里,仍將犯人財產(chǎn)一半斷付被傷篤疾之人養(yǎng)贍。
但是現(xiàn)實當中有男娘炮,有許多女漢子。男性有天生安定型性格,是天生就柔和的,女性有天生超越型性格的,是天生就好強的。[10]有男性在家家務主內,女人出去打工主外。并不是簡單的男陽、女陰。
道教里以純陽為仙、半陰半陽為人、純陰為鬼,以達到純陽的境界為目標。[11]道教名人的名字會有個“陽”字,如魏伯陽、呂純陽、張紫陽、王重陽,表達出想“飛仙”的愿望。但是為何又定男陽、女陰?難道男是仙,女的是鬼?道教追求長生,但是“陰”的女性在人類歷史上平均壽命一向比男性壽命長。
應用到五行
有陰陽五行之說,陰陽變五行,如宋·周敦頤《通書》:
二氣五行,化生萬物。
如張介賓說:
五行即陰陽之質,陰陽即五行之氣,氣非質不立,質非氣不行。行也者,所以行陰陽之氣也。[12]
但是五行學是錯誤的,見《為什么說五行學說不是真理?》。
錯誤的實踐應用
易經(jīng)
在《易經(jīng)》里,所有的“卦”都是由“陰爻”和“陽爻”兩種構成。但是《易經(jīng)》自己就算不準,見《為什么說〈易經(jīng)〉不可信?》。
武術
太極拳的核心是太極,太極與陰陽學一體。太極拳在清朝初期才創(chuàng)始,[13]太極拳和所有古代主流武術一樣,在現(xiàn)代舞臺上(之所以說這個,是因為古代那種瞬間往死里打的壓箱底絕招,現(xiàn)代中國把武術定為強身健體,不能找散打也出一套拿來比賽看誰高)打不過現(xiàn)代散打,武術家李小龍也認同,網(wǎng)上有不少雙方對壘的比賽就是例子。
戰(zhàn)場
明朝萬歷二十八年爆發(fā)了播州之役,被視為明神宗三大征之一,當明軍到達播州鎮(zhèn)壓候土司楊應龍時,看到的是這樣的一副場面——數(shù)百名婦女脫光了衣服站在城墻上手拿簸箕向他們扇動。
明軍一臉懵逼,但很快反應過來,這是邪術啊!于是決定采用傳統(tǒng)的祛邪方法:潑狗血。
滑稽的一幕產(chǎn)生了,兩軍對峙,一方站著一排排赤身裸體的婦人,白花花一片晃得對面頭暈目眩,另一方奮力地向這些婦人身上潑著狗血,一臉嚴肅。
他們認為婦女屬陰,中國的古人將火炮當作有靈性的雄性物,陰陽相克,赤身裸體的婦女能克制明軍的火器,被稱為陰門陣。發(fā)展到后面,什么婦女(因補)、月經(jīng)、尿糞、衣褲等陰穢物都成了戰(zhàn)場上的法寶。
諸如此類很多,見《戰(zhàn)爭中令人窒息的陰陽五行學》,但是這些做隨機大樣本重復對照試驗就能知道是無效的,和陰陽相克沒有關系,中國歷史上對外戰(zhàn)爭勝負乃常事,大航海時代西方科技發(fā)達后橫掃全球,包括多次對中國戰(zhàn)爭的勝利,不是根據(jù)陰陽相克學。
醫(yī)學
中國古代主流醫(yī)學是根據(jù)陰陽和五行學研發(fā)出來的,最重要的書是《黃帝內經(jīng)》,如其說:
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14]
又認為礦物藥質地沉重而主降,屬性為陰,植物藥質地輕清而屬陽。又認為植物藥而言,凡藥用其花、其葉、其枝者多屬陽,又認為其根、其干者多為陰。又認為:
陽為氣,陰為味……陰味出下竅,陽氣出上竅。味厚者為陰,薄為陰之陽。氣厚者為陽,薄為陽之陰。味厚則泄,薄則通。氣薄則發(fā)泄,厚則發(fā)熱。
氣味辛甘發(fā)散為陽,酸苦涌泄為陰。[15]
但是《黃帝內經(jīng)》自己就有幾個核心性的錯誤,[16]而科學醫(yī)學不是根據(jù)他們研發(fā)出來的,總體療效好過全球所有的古代主流醫(yī)學不知道多少倍,見《科學醫(yī)學的勝利數(shù)據(jù)》,證明陰陽學直接應用于醫(yī)學是不對的。

總結
所以陰陽學需要被可靠學(科學)嚴格驗證才被正式采用,而不是有的人看見什么二個元素是相反的就往里面套,這種是初中沒讀完的人都能做到的套。應該先把目前已被證明存在、應用有效的化學(118個化學元素)、物理學了,還有需要再深入,符合可靠學(科學)原則。

來源:
王充《論衡》,藝術中國網(wǎng),1947年/第378頁。??
宋·周敦頤《太極圖說》。??
《荀子》/禮記。??
宋·高承《事物紀原》/天地生植/陰陽 引《春秋內事》。??
《辭海》/1999年縮印本(音序)4/第2546頁/陰陽。??
《老子》/第5章 中和(42)。??
《周易》/系辭傳。??
《禮記》/郊特牲。??
元·耶律楚材《玄風慶會錄》。??
認知圣經(jīng)《天生性格學》,2019年。??
《王陽明與道教養(yǎng)生》??
張介賓《類經(jīng)圖翼》/卷一/五行通論。??
《辭海》/1999年縮印本(音序)3/第2046頁/太極拳。??
《黃帝內經(jīng)》/陰陽應象大論。??
《黃帝內經(jīng)》/素問/陰陽應象大論。??
認知圣經(jīng)《〈黃帝內經(jīng)〉六大錯誤》,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