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望、欲望
牛頓120、欲、望、欲望
?
亞里士多德(百度百科):…
?
成就
教育
…
亞里士多德把人的靈魂分為兩個部分,一是非理性靈魂,其功能是本能、感覺、欲望等…
…靈、魂、靈魂,非、理、性、理性,功、能、功能,本、能、本能,感、覺、感覺:見《牛頓119》…

…欲:1.欲望:食~。求知~。
2.想要;希望:~言又止。從心所~。
3.需要:膽~大而心~細。
4.將要:搖搖~墜。山雨~來風滿樓…

…望(百度百科):“望”最早見于商代甲骨文,是會意字。
(…會:理解;懂得:體~。誤~。心領神~。只可意~,不可言傳…
…意:意思:來~…
…會意:造字法之一。會意是說字的整體的意義由部分的意義合成,如“信”字?!叭搜詾樾拧?,“信”字由“人”字和“言”字合成,表示人說的話有信用…
…會意字:指用兩個及兩個以上的獨體漢字,根據(jù)各自的含義所組合成的一個新漢字,這種造字法就叫作會意。用會意造字法造出的漢字就是會意字…)
?
甲骨文主要有兩種形體,一種形體像人舉目仰望的樣子(圖1),“目”是豎的,并且睜得大大的。上古以“橫目平視”為“見”,“縱目仰觀”為“望”。另一種是一個人站在一個高出地面的土墩(dūn)上舉目仰望的形狀(圖2)?!巴钡脑x是人站在高處看得遠,有所等侍的意思。
?
“望”這個會意字在金文里有多種形式:豎著的眼睛多了個眼珠子,更活靈活現(xiàn)(圖3),人站的土墩變成實體的“土”了;人足和土墩已訛(é)變?yōu)椤叭桑╮én)”,而在豎眼的右邊加了個“月”(圖4),隸定后寫作“朢”,大有“舉頭望明月”的意味。
(…形、式、形式:見《歐幾里得13》…
…訛:見《歐幾里得52》…
…變:見《歐幾里得29》…
…訛變:見《歐幾里得52》…)
?
從周代初期起,古代的歷法把月十五日(月圓時)叫作“望”?!巴R)”字的金文便是根據(jù)這個意想造出來的。
后來,“朢”的形體中像目的部分或訛變?yōu)椤岸保▓D13),或出現(xiàn)一種訛近“亡”的寫法(圖14):豎眼(“臣”)不見了,以“亡”(本是眼睛被刺破了眼珠子的形象)代替“目”作為聲符,而且將“月”變成“夕”(“夕”的古文是“月”中無點,本是月亮初升的形象)。這一來,這個字就變?yōu)樾温曌至恕?/p>
在這訛變的基礎上,便干脆將這部分寫作“亡”(圖15),以之提示字的讀音,因而又有了“望”字,成為“朢”的異體。
(…基、礎、基礎:見《歐幾里得37》…)
?
再到后來,人們又采用異體字分工方式,以“望”字專門表示張望、瞭望、遠望之望。而以“朢”字專門表示朔朢之朢。
漢字簡化,朔朢之朢、張朢、遠朢、瞭朢之朢統(tǒng)一作“望”。
?
最早見于商代甲骨文。望的古字形像一人站立地上張大眼睛遠望的樣子,本義指向遠處、高處看。
由本義引申指期待、希望;又指拜訪,如:探望、拜望、看望。
由本義又假借指名望。如:望族、聲望;又引申指朝、向…

…望(百度漢語)2:會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臣”,像眼睛;下面是“壬”,像一個人站在土地上遠望。小篆(zhuàn)又加“月”字,表望的對象。本義:遠望。
?
字義:
1.看;向遠處看:他~了一眼就走了。一~無際。
2.拜訪;問候:拜~。探~。
3.盼望;希望:渴~。豐收在~。
4.聲譽。也指享有聲譽的人:威~。一鄉(xiāng)之~。
5.介詞。向;朝:他~我們點頭微笑。
6.農(nóng)歷每月十五日(有時是十六或十七):朔~(朔是初一)…
?
欲望(百度百科):對能給予愉快(或滿足)的事物(或經(jīng)驗)的有意識的愿望。
(…意、識、意識:見《歐幾里得142》…)
?
欲望(心理學名詞)2:欲望是由生物的本性產(chǎn)生的、想達到某種目的的要求,欲望無善惡之分,關鍵在于如何控制。
…心、理、心理:見《牛頓86》…
…學:見《歐幾里得4》…
…目、的、目的:見《歐幾里得195》…
?
欲望是世界上所有動物最原始的、最基本的一種本能。從人的角度講,是心理到身體的一種渴望、滿足,它是一切動物存在必不可少的需求。一切動物最基本的欲望就是生存與存在。
…基、本、基本:見《歐幾里得2》…
…本能:見《歐幾里得54》…
?
欲望,簡單的來說就是愛與不滿足。
?
欲望(百度漢語)3:想得到某種東西?或想達到某種目的的要求:求知的~。
?
“文學中常用的比喻即類似聯(lián)想,如“霜葉紅于二月花”。
請看下集《牛頓121、思、考、思考,演、算、演算,似、相似,聯(lián)想,相似聯(lián)想》”
?
若不知曉歷史,便看不清未來
歡迎關注嗶哩號“中國崛起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