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迷信,甲(分析反科學的行為2)
論迷信,甲(分析反科學、迷信偶像的行為)
“迷信”,對這個詞語,筆者最近幾年聽到人們有兩種有名的解釋:
第一種說,“腦子不夠用,反對科學?!保ㄎ湫g愛好者的說法)
第二種說,“迷信、迷信!迷迷糊糊的你就信了?!保ㄏ嗦曆輪T,也就是文藝工作者的說法)
敢問:“腦子不夠用的迷信者,他們是真的腦子不夠用嗎?!”
(筆者認為)不是。
相反,他們是很聰明的人。
聰明在哪里?
他們很會生活、很會享受、很會做生意、很會出名。
但是他們不能相信科學。
請注意哦,是“不能!”
為什么呢?
科學,《說文》說:“科,程也。從禾,從斗。
斗者,量也。”
本義為“區(qū)分”,引申為“查程度”,俗話說叫“稱一稱斤兩?!?/p>
學,動詞、名詞,指做事、學問、學習態(tài)度。
科學,需要人親自去驗證和探索;
不管有多難,探索、對比、驗證之后,就減少了被人欺騙的可能。
能做到嗎?
所以有的人妥協(xié)了,妥協(xié)以后,神經(jīng)一下子松弛了;他們覺得,求索知識不如求神棍,
他們覺得,科學實驗不如去占卜一下龜筮。
尤其是當自己的親人篤信偶像的時候,求仙問卜,在偶像前面磕頭如“搗蒜”的時候,
他們無奈作罷,也就不再堅持了。
有人在網(wǎng)絡上提問:“迷信的人啥樣子?”
一個網(wǎng)友說,“有人遇到困難時,
常去求神問卦、算命、抽簽、測字、相面、降仙以求解脫?!?/p>
(在心理上主動求撫慰)
另一個網(wǎng)友說:“迷惘的信服,盲目的相信…”
請問讀者:“上面的兩個回答有無共同點呢!?”
我們觀察一下,可以知道:
就是遇到難辦的事情,明里一套,暗里一套;
這暗里的一套就是迷信。
也許是習慣,也許是受到親友的熏陶,也許是他所處的環(huán)境使然… …
那么明里一套是什么?
那就是,他會信誓旦旦,言之鑿鑿,
然后,轉(zhuǎn)過臉,他會問某個“仙家”,他問怎么辦?
“仙家”會慢慢地給他答案。
最后怎么辦?
他會聽從“高人”的指點,
高人一點撥,他的真理通了。
第二種是“迷迷糊糊你就信了?!?/p>
他們在懵懂中被裹挾著,迷迷糊糊的,就像一個小寶貝兒,你懷抱著他(她),晃呀晃呀、和聲細語,
哄騙著,小寶貝兒睡著了。
這是什么情況?
他們也許是善良的,
他們求人的樣子,就像把鼓槌倒拿著,隨時遞給神棍,讓神棍敲打自己這面鼓。
人性有時候會認為“自己的道理需要驗證”,或者應了俗話“外來的和尚會念經(jīng)”。
他們也許是虔誠的,
對自己內(nèi)心的偶像、外在的木頭偶像、石頭偶像、黃金偶像、白銀偶像、書本上的偶像、電視劇偶像非常虔誠,
逢山拜山,逢神拜神,熱衷于崇拜新鮮的事物。
但是有一條很不一樣,我觀察過這種人,如果他們接觸正教,他們對正教的教義沒有興趣。
這是怎么回事?
因為他們覺得那是復雜的、繁瑣的、勉為其難的規(guī)矩和哲學的語句,
就像鼎中的香灰,他們是棄之如敝履呀!
他們只在點燃香火的時候非常虔誠,
念叨著“保佑我吧… …我會… …”
迷信的人對于正教中的幾種有益的東西———
“有益于人的生活哲理”、
“正教的教義”、
“傳世的經(jīng)典文章”、
“忠義的宗教故事”,
他們是不大感興趣的;
為什么?
“跟我有半毛錢關系?”他們輕蔑地說。
在迷信者眼中,正教的信仰和世俗神棍一樣,都是為自己牟利、圖安穩(wěn)的工具。
(6.19日,11:38一改,12:16二改)
本文為我原創(chuàng)
- 科學精神
- ?
- 迷信
- ?
- 利益
- ?
- 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