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克里希那穆提:愛是不可培育的(你在追尋什么?)

2023-03-23 20:58 作者:qingxing123  | 我要投稿

選自《認識你的心》,克里希那穆提 著,依妮 譯,2020,p376-383。

我們的心為什么一刻也不得安寧?我認為,由我們來親自探明這個問題,這樣做是有益的,值得的。我們的心就像大海一樣,從來不會靜止,從來不會寧靜;雖然表面上可能風平浪靜,但是內(nèi)心卻充滿波動,充滿暗流以及各種各樣的騷動。我認為,比較深入地探索這個問題,而不只是問怎樣讓心安靜下來,這是非常必要的。我們沒有辦法讓心安靜。當然,你可以吃一片藥,一片鎮(zhèn)靜劑,或者是盲目地追隨某個體系;你可以用祈禱、用重復念誦什么東西來麻痹心智,但是一個被麻痹的心智,根本就不是心智。所以在我看來,深入地探索這個問題極為重要:心智為什么永遠在追尋什么東西,得到以后又不滿意,然后繼續(xù)追逐另一個東西——無休止地從滿意滑向失望,從實現(xiàn)成功滑向痛苦挫敗。我們必須了知這種從快樂到痛苦的無盡循環(huán)。在這個世界上,每一事物都是短暫的匆匆過客;我們生活在遷流變化之中,沒有任何地方能夠讓人偏安一隅,尤其是內(nèi)心沒有安處之地,因為心智的每一個隱蔽之處都受到攪擾。在我們的內(nèi)心,沒有未受攪擾之處。我們已經(jīng)有意識或者無意識地力求以各種各樣的方法,帶給心智安靜、寧靜、安寧之境;我們一經(jīng)得到它,旋即又失掉它。你必須覺知在你內(nèi)心正在發(fā)生的這種無止境的追尋。

因此我想建議,讓我們小心鄭重地,不帶任何教條,不做任何引用,不得出任何結論地,這樣來努力探索我們的心智的這種無休止的活動。我認為,我們必須從這個問題開始,就是問問我們自己:我們究竟為什么追尋?我們?yōu)槭裁磳ふ遥覀優(yōu)槭裁从羞@種想要到達、得到、變成某種東西的渴望?你們來聽講座,可能是因為有一點兒好奇,不過呢,我希望你們更多是因為想要找到、想要求得什么東西。你在追尋的是什么呢?你為什么追逐呢?如果我們能夠通過問我們自己為什么在追尋,由此來深入地探索這個問題——如果我們能以這個問題為手段,打開探索之門,那么也許我們可以窺見某種東西,它不是虛幻之物,它沒有那種只是讓人快樂或滿足的東西所具有的短暫特性。

你為什么追尋?你追尋的是什么?不知道你是否問過自己這個問題?你知道,每一個挑戰(zhàn)都是新的,因為它是某種需要你全神貫注的事情。你必須做出回應,你無法轉身無視它,你或者是完全地、充分地回應它,或者是部分地、不充分地回應它。不能完全地回應一個挑戰(zhàn),就造出沖突。這個世界的現(xiàn)狀是持續(xù)不斷地向我們每一個人提出挑戰(zhàn),如果我們不能做出充分的、透徹的回應,如果我們不能對于挑戰(zhàn)本身具有的美做出回應,那么我們必定陷入混亂、焦慮、恐懼、痛苦。同樣的,這個問題——你在追逐什么?你為什么追逐?——也是一個挑戰(zhàn),如果你沒有投入整個生命去回應它,而僅僅把它當做一個理智層面的問題,給出片面的回應,那么顯然你絕不會找到完整的答案。如果你只是按照你得出的一定的結論,做出思考或陳說,那么你對挑戰(zhàn)做出的回應就是片面的、不充分的。挑戰(zhàn)永遠是嶄新的,你必須重新回應它——而不是用你的習慣的、通常的方式來回應它。如果我們可以問自己這個問題,就像我們是第一次面對這個問題,那么我們的回應將完全不同于理智層面的膚淺的回應。

你在追尋什么,你為什么追尋它?不就是這種追尋,無休止地鼓動我們,讓我們不得安寧嗎?假如沒有追尋,你就會停滯、退化嗎?或者說,有一種與此全然不同的“探尋”?不過,在我們的探索進入這些比較復雜的方面之前,我認為重要的是先探明,你和我作為個人,正在追尋什么。顯然,膚淺的回答總是說:“我在尋找快樂,尋求實現(xiàn)成功?!钡?,在我們追尋“快樂”,追逐“成功”的時候,我們從來沒有停下腳步問問自己,到底有沒有“實現(xiàn)成功”這回事。我們渴望實現(xiàn)成功或獲得滿足,我們追求它,卻沒有看看,在這些詞匯背后,有沒有任何真實性。在我們追尋實現(xiàn)成功的過程中,“成功”的表義是一天天、一年年有著不同的變化。厭惡了世俗的成就滿足感,我們轉而在善行中、在社會服務中、在兄弟般的友愛中、在愛你的鄰人中尋求快樂。但是早晚有一天,這種通過善行來達到成就感的活動也結束了,我們又轉而追尋其他方向。我們試圖通過理智活動,通過推理、邏輯,來尋找快樂,或者我們變得多愁善感、感情泛濫、羅曼蒂克。在不同的時間,我們賦予“快樂”這個詞匯不同的含義。我們把快樂解釋為我們所謂的和平、上帝、真理;我們把快樂看成一個像天堂一樣完滿的居所,在那里我們所有的夢想都能實現(xiàn),永遠不會受到擾亂,等等。我們大多數(shù)人都想要這個,不是嗎?這就是為什么你閱讀印度教圣典、《圣經(jīng)》、《可蘭經(jīng)》或者其他宗教典籍的原因——希望讓煩亂不滿的心安靜下來。也許這就是你來這兒聽講座的原因吧。

“追尋”意味心中有著一個目標,有一個結果,不是嗎?不會有對于不知道的東西的尋求。你只能追尋你已經(jīng)知道且失落的東西,或者是追尋你聽說過并且想要得到的東西。你不會追求你所不知的東西。你以某種特別的方式,已經(jīng)知道什么是快樂。你已經(jīng)嘗到它的滋味,過去的事情給了你快樂的感覺、悅意、美好,于是你知道了快樂的品性、性質(zhì),以及你所展現(xiàn)的那種記憶。但是,你過去已知的東西,并非“當下之是”;你的記憶所顯示的東西,已經(jīng)不是你所想要的。你并不滿足于已經(jīng)嘗過的東西;你想要更多、更多、更多的什么東西,因此你的生命是沒完沒了的奮斗。

希望你正在傾聽我講的內(nèi)容,不是把它當作聽一堂課,而是仿佛在看一部你自己努力奮爭、摸索、追尋、渴望的影片。你充滿了痛苦、焦慮、恐懼,陷入巨大的希望和失望之中,陷入尖銳劇烈的矛盾之中,并從這種壓力中做出行動。你了解所有這一切。你追求外在的成功,在你的住宅、在你的家庭、在辦公室等方面取得成功,在成為富人或者是總督察,或者是大法官,或者是首相等目標上取得成功——你知道所有這些向著成功和成就的階梯攀爬的事情。一直爬到你老了,然后你去追尋上帝。你集聚金錢、榮譽、地位、聲望,然后到了一定年紀,你轉向可憐的老上帝。朋友們,上帝可不愿收留這樣的人。上帝想要的是不做奴隸的完整的人。他不想要心靈干癟枯萎的人,他想要的是生動活躍、懂得愛、飽含喜悅之心的人。

但是不幸的是,在我們對快樂、對成功的追索中,充滿了無休止的斗爭。在外部世界,我們做每一件可能的事情,以確保自己得到那種快樂,但是外在之物落空了。房子、財產(chǎn)、妻兒——統(tǒng)統(tǒng)都會失去,死亡總在一旁等著。于是我們轉向內(nèi)心世界,我們修習各種各樣的東西,努力控制我們的心、我們的情,我們遵循某種善行準則,希望有一天我們可以達到那種不受擾亂的快樂之境。

現(xiàn)在,我看到了發(fā)生的所有這一切,我問自己:我到底為什么追尋?我們加入那些允諾給予我們精神回報的社團,我們追隨宗教導師,他告誡我們要奮斗、要犧牲、要克己,等等所有這類事情;因此我們就無休止地追求。為什么會有這種追求呢?驅使我們在外部、在內(nèi)心不停追求的那種沖動、那種渴望,它到底是什么?外在的和內(nèi)心的追求活動,有什么根本的不同嗎?還是說它們就是同一種活動?不知道我說明白了沒有。我們把自己的生命分割成我們所謂的外在生活和內(nèi)在生活。我們?nèi)粘5男袨楹妥非?,是外在的生活,當我們在外部世界得不到幸福、快樂、滿足,我們就反過來求助于內(nèi)心世界。但是我們在內(nèi)心世界仍然難免挫敗和失望。

那么,到底是什么驅使我們不停地追求呢?請你一定要問自己這個問題,和我一起探索這個問題。一個快樂喜悅的人一定不會追求上帝;他不會努力求取美德;他的生命本身已經(jīng)是美妙燦爛、光彩鮮亮。那么,到底是什么驅使我們追求,并做出如此巨大的努力呢?如果我們能夠覺悟這一點,那么也許我們就能夠超越這種永不停歇的尋求了。

你知道你的追尋原因何在嗎?請不要給出一個膚淺的回答,那樣只會障礙你看到事實。如果你深入地探索自己,你會發(fā)現(xiàn),你的追尋是因為我們每個人內(nèi)心懷有孤獨感、寂寞感、空虛感,懷有一種無法填補的內(nèi)心空洞。無論你做什么——做好事,冥想,融入家庭、團體、宗族、國家——那種空虛依然如故,那種空洞無法填補,那種孤寂無法驅散,這就是我們造成無休止地追尋的原因,不是嗎?無論你管這種感覺叫作什么名字,并不重要。在你的內(nèi)心深處,隱藏著這種空虛感、寂寞感、徹底的孤獨感。如果心智能夠深入探索這個內(nèi)心的空洞并認識理解它,那么也許它就不再是一個問題了。

有這樣的時刻,也許是你獨自步行,也許是你獨坐家中,你一定體驗過這種孤寂感,駭人的與世隔絕之感——與你的家庭,與朋友,與思想觀念、希望等等隔絕——于是你覺得你跟任何人、任何事都沒有了關系。如果心智沒有透徹地洞察這種感覺,沒有接受它、理解它,那么心智就無法終結這種感覺。

我認為,“知道”和“體驗”是不同的。你也許是由于聽說過,或者是讀到過,從而知道什么是這種孤寂感,然而“知道”是完全不同于體驗狀態(tài)的。你也許博覽群書,你也許積累了很多經(jīng)驗,因此你知道很多東西,但是“知識”是沒有生命的。如果你是一個藝術家、一個畫家,那么每一根線條,每一點陰影,對你來說都有意義。你總是在觀察,觀察陰影的運動與濃淡、曲線的美妙、一張臉龐的表情、一棵樹的枝葉、各處所見的色彩——你對每一件事物都是敏感的。但是知識卻無法帶給你這種洞察力、這種對于所見之物的感知、體驗的能力?!绑w驗”是一回事,而“經(jīng)驗”是另一回事。經(jīng)驗、知識是過去的東西,它作為記憶而其作用;然而體驗是一種對于當下的活生生的洞察覺知。它是對于當下之美、之寧靜、之非凡深邃的生動的覺知。你必須以同樣的方式來覺知孤寂,你必須感知它,真實地體驗這種徹底的孤獨感。如果你能夠體驗它,那么你將會發(fā)現(xiàn),和它相伴實際上是多么的困難。我不知道你曾否跟優(yōu)美的夕陽相伴。

朋友們,要知道,有一種發(fā)散光芒的愛,是不可培育的。愛不是“善行”的結果;無論你多么和善可親、慷慨大度,這些都不會給你愛。愛既是廣大無邊的,也是具體深入的。一個擁有愛的心智就是美德,它并不尋求美德。它不會走錯路,因為它知道什么是對,什么是錯。正是沒有愛的心智,才會尋求美德,才會向往上帝,才會緊附于一套信仰,因此而毀壞了它自己。愛——這種品格,這種感覺,這種沒有任何特定對象的同情之心,它就是生命的本質(zhì)精髓——它不是心智可以抓獲的什么東西。我先前說過,當理智操縱純粹的感覺,平庸就產(chǎn)生了。我們大多數(shù)人都有如此高度發(fā)達的理智,以致理智總是敗壞純粹的感覺。因此,盡管我們擅長推理思辨,但是我們的感覺卻平庸不敏。

那么,這種孤獨感是一種純粹的感覺,它沒有被心智所敗壞。正是心智在害怕、在恐懼,所以它說:“我必須擺脫這種孤獨感?!?strong>但是如果你單純地覺知這種孤獨,如果你就讓它和你待在一塊,那么它就具有純粹感受的性質(zhì)。不知道我說明白了沒有。

你曾經(jīng)非常真實地看過一朵鮮花嗎?這可不容易。也許你認為你觀看過它,也許你認為你愛過它。但是你真正做的是:你看到了一朵花,你叫出它的名字,你聞過它的味道,然后你走開了。正是你對這朵花的命名,你對這朵花的嗅味,喚起了你心中某些記憶的反應,因此你從未真正看過這朵花。請你試著不要有心智的任何干涉,就只是看一朵花,看夕陽,看一只鳥兒,或者看你愿意看的什么東西,那么你會發(fā)現(xiàn),這樣的“看”是多么的困難。但是只有這樣的“看”,才會有對于事物的完整透徹的洞察感知

這種孤寂,這種徹底的孤獨之感的純粹的感受,你可以就像觀看一朵花那樣去觀察它——全神貫注地看著它,不叫出它的名字,不試圖逃避。如果你的探索進入如此之深,那么你會發(fā)現(xiàn),心智只是一種無為之狀。請不要把這個翻譯成梵語,或者其他任何語言,不要把它和你讀過的什么東西加以比較。我現(xiàn)在告訴你的,不是你曾經(jīng)讀過的東西。所有的書本描述都不是生命的“當下之是”。

我在說,如果心智能夠體驗這種孤獨感,不是在語言文字上知道,而是真實地和它相伴,那么心智就會進入一種全然無為的覺知——“無為”不是一種對立的反面。我們大多數(shù)人只懂得對立性——“積極作為”和“消極無為”,“我愛”和“我不愛”,“我想要”和“我不想要”。我們只知道這些東西。但是我現(xiàn)在告訴你的境界不屬于這種性質(zhì),它沒有對立面。它是一種全然無為之境。

不知道你是否思考過“創(chuàng)造”的性質(zhì)或本質(zhì)。天資聰慧、富于才干,這個意義的“創(chuàng)造力”,和真正的“創(chuàng)造狀態(tài)”完全不同。不知道你是否有過這樣的體驗,當你獨自行路,或者坐在屋里,突然感到一種非比尋常的欣樂。你想要把它表達出來,于是你寫了一首詩或者畫了一幅畫。如果這首詩或這幅畫變得時髦起來,社會就會奉承你,人們?yōu)樗督o你很多錢,使你發(fā)財,于是你就被這些東西卷走了。現(xiàn)在,你又尋求再次經(jīng)歷那種極度的欣樂,而它是不請而至的。只要你尋求它,它就絕不會到來。但是你千方百計不停地追尋它——通過自我訓練,通過修習某個系統(tǒng),通過冥想,通過飲酒,通過女人——你努力嘗試一切辦法想要重返那種巨大的輝煌之情、喜悅之情,它是所有創(chuàng)造的源頭。但是你永遠無法找回它。它只能是悄然而至,不請而來。

那么,所有的創(chuàng)造都是從這種無所作為的境狀發(fā)生。你的筆尖自然而然流淌出詩歌;你的臉上自然綻放笑顏,不帶一點心計;你和藹可親,沒有任何目的;你仁慈善良,沒有任何恐懼,沒有任何原因這些都是從這種非凡的全然無為之境中自然生出。創(chuàng)造就蘊含于其中。如果你不理解追尋活動的整個過程,由此而使所有的追尋徹底停止,那么你就不可能達到無為之境。認識理解追尋并停止追尋,這是發(fā)生在探索的起點,而不是在探索的盡頭。如果有人說,“我最終將理解‘追尋’,然后我就不再尋求了“,那么這是不智的、愚蠢的。因為終點就在起點,這里沒有時間。如果你開始探索認識你自己,覺察了你為什么追尋以及你在追逐什么,那么你就能在頃刻之間掌握追尋的全部含義,這時你將發(fā)現(xiàn),你的心智不帶任何意圖,沒有任何動機,發(fā)生了根本的革命、徹底的轉變。唯有如此,真理才會降臨。

真理不會降臨這樣的心智:它背負著經(jīng)驗的包袱,塞滿了知識,積攢著美德,溺斃在戒律、控制之中。真理只眷顧這樣的心智:它是真實的清純無染,沒有恐懼。這種心智已徹底覺悟它自己的追尋,已步入至深的無為之境——只有這樣的心智才沒有恐懼。這時,我們?nèi)巳硕计诖蛲哪欠N非凡之物將會降臨。它是難以尋捉的,如果你伸出兩手去抓它,那么它就不會顯現(xiàn)。你不可能抓到那不可測度的無限之物。為了迎接它,你的手、你的心、你的全部生命,必須安靜,徹底寧靜。你無法追尋它,因為你不知道它是什么。當心智認識理解了追尋的全部活動之時,那不可測度之物將呈現(xiàn)于此。不是在認識的終點,而是在認識的起點——這是持續(xù)不斷的自我認識的運動。

1959年12月6日

克里希那穆提:愛是不可培育的(你在追尋什么?)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普定县| 报价| 夹江县| 株洲县| 漳浦县| 噶尔县| 巩义市| 云安县| 桃园县| 安图县| 诸城市| 宜昌市| 邵阳县| 淮滨县| 肥城市| 洛阳市| 浮山县| 廊坊市| 阿鲁科尔沁旗| 德江县| 大同市| 兴业县| 涟水县| 永城市| 镇安县| 庆云县| 繁昌县| 拜泉县| 罗源县| 库车县| 克什克腾旗| 沁阳市| 芷江| 呼和浩特市| 宁陕县| 腾冲县| 饶平县| 琼结县| 湖州市| 紫云| 安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