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讀
《悉達多》赫爾曼·黑塞
“我如何能放他回俗世生存呢?他一定會自認為高人一等,他一定會在享樂和權勢中失去自我,他一定會重蹈他父親的覆轍,他會深深墮于輪回之中。”
你真的以為你的愚笨能使你的兒子得以幸免嗎?你這樣做就能庇護你的兒子免于輪回嗎?如何可能呢?通過調教、祈禱或是訓誡嗎?
你不能阻止他走向自己的命運,悉達多?!S穌德瓦
可我也不能阻止自己去尋找他。
《羅斯哈爾德》
畫家維拉克特從內(nèi)心的痛苦中尋求創(chuàng)作的靈感,在創(chuàng)作中逃避家庭一潭死水的現(xiàn)實。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我認為畫家是放任自己沉浸在痛苦之中的。維拉克特想要一個熱情、充滿活力的妻子,可是他的妻子沉靜、擅長忍耐。對方都不是自己想要的樣子,從最開始二人就知道,而婚后也沒辦法調和,于是兩人默契的在孩子和外人面前維持最后的體面。陰郁、死寂的家庭環(huán)境已然形成,貌合神離的夫妻二人只能各自尋找感情寄托。在羅斯哈爾德這座大莊園里,孩子成為二人寄托感情的對象,由此引發(fā)的爭奪也因畫家的失敗而落幕。父親在爭奪孩子情感的過程中一向很難贏得過母親,更惶說一個逃避到工作中去的父親。小兒子皮埃爾的死亡讓畫家從爭奪孩子的愛中徹底解脫出來,雖然過程是痛苦的,但畫家也終于感受到了自由。這不知怎么地讓我聯(lián)想起“殺妻證道”這個詞,感覺二者之間有某種隱秘的共通之處。給人一種在愛的灰燼中涅槃的感覺。所以畫家最愛的小兒子皮埃爾的死亡是必須的,只有這樣,畫家才能真正的脫離這個陰郁、死寂的家庭,而這分崩離析的家庭也會給每人新生。
書籍很短,二百來頁,昨晚花了兩小時讀完。黑塞的文字總是娓娓道來,讓人沉浸其中。羅斯哈爾德給人的意象就像一座盛開著玫瑰,但玫瑰散發(fā)的是腐爛氣息的莊園,唯一象征著生命活力的皮埃爾怎么可能不成為沒有生命力的夫妻二人的爭奪對象呢。畫家決意離開莊園前畫的那幅畫不正是對這個家庭最現(xiàn)實的描述么。畫家與妻子面容模糊,分立在孩子兩旁,整個畫面的上半部分以及畫家與妻子的調色都是灰暗陰翳的,唯一的亮色在天真的孩子身上,在盛開著的玫瑰園里,孩子不諳世事的追逐著蝴蝶。畫家特意將畫中皮埃爾的年齡畫小了幾歲,意在希望孩子永遠不要長大,停在最天真的年紀,這樣畫家就不會失去他了。畫家自己也清楚的知道他極可能像失去大兒子那樣也失去皮埃爾,所以,畫中的皮埃爾永遠的活在了三歲。但兒子不可能活在畫中,小兒子注定是要失去的,只是未曾想是以死亡這樣的方式。書中其實也隱晦的暗示了小兒子因何患上腦膜炎,就是那日,皮埃爾發(fā)現(xiàn)自己進不去母親與阿爾伯特的世界,在父親的畫室里也得不到父親的關注,于是,極大的失落中恍惚睡在了草叢之中。
畫家是自私的,他只需要孩子展現(xiàn)他充滿生命力的一面以給自己灰暗的世界帶來色彩即可,卻從未想過如何去和孩子相處,如何滿足孩子的需要,他只是在借孩子滿足自己而已。而最后皮埃爾的死亡也讓畫家意識到原來自己是如此自私,將孩子當成了工具。
《我的信念》羅素
美好人生由愛構成,愛由知來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