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識考點—神舟十二、十三號
【神舟十二號】
一、新聞回顧
1.2021年6月17日,搭載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二運載火箭,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點火發(fā)射。此后,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順利將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3名航天員送入太空,飛行乘組狀態(tài)良好,發(fā)射取得圓滿成功。
2.15時54分,神舟十二與天和核心艙成功對接,整個交會對接過程歷時約6.5小時。18時48分,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先后進入天和核心艙,標志著中國人首次進入自己的空間站。
這是神舟系列飛船的第十二次飛行任務,同時也是第七次載人發(fā)射任務。
3.2021年9月17日,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反推發(fā)動機成功點火后,順利降落在東風著陸場預定區(qū)域。這是神舟飛船首次在東風著陸場著陸。
二、重大突破一一五個首次
1.首次實施載人飛船自主快速交會對接
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最快能實現(xiàn)發(fā)射后6.5小時與空間站對接。
2.首次實施繞飛空間站并與空間站徑向交會
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的交會能力得到加強,在本次任務中首次開展繞飛和徑向交會對接試驗。
【2021年9月16日,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與天宮空間站的天租核心艙成功實施分離,并成功進行了“徑向交會實驗”。】這個區(qū)別王神舟十三號的徑向交會對接。
3.首次實現(xiàn)長期在軌???/p>
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將實現(xiàn)在軌???個月。
4.首次具備從不同高度軌道返回東風著陸場的能力
在神舟十二號之前,載人飛船都從固定的軌道返回地球,本次載人飛船返回高度從固定值調(diào)整為相對范圍,提高載人飛船返回適應性和可靠性。
5.首次具備天地結(jié)合多重保證的應急救援能力
神舟團隊開創(chuàng)了天地結(jié)合的應急救援任務模式,即攜帶兩艘飛船進場,由一艘船作為發(fā)射船的備份,作為遇到突發(fā)情況時航天員的生命救援之舟。
三、乘組人員
飛行乘組由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和湯洪波三人組成,聶海勝擔任指令長,備份航天員為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
其中,聶海勝參加過神舟六號、神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劉伯明參加過神舟七號載人飛行任務,湯洪波是首次飛行。
四、航天員主要完成四項任務
一是要開展核心艙組合體的日常管理。
二是要開展出艙活動及艙外作業(yè)。
三是要開展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
四是要進行航天員自身的健康管理。
【課后練習】
1.(單選)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成功發(fā)射。神舟十二號首次實現(xiàn)了長期在軌???,在軌??浚? )。
A.3個月
B.6個月
C.9個月
D.12個月
【答案】A。公眾號解析: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將實現(xiàn)在軌???個月,為此研制團隊對返回艙、推進發(fā)動機和貯箱的熱控方案,船站并網(wǎng)供電方案進行了專項設計,使飛船具備了供電、熱環(huán)境保障的適應性配套條件。
2.(單選)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成功發(fā)射。與身著灰色調(diào)外衣的前輩相比,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一身銀閃閃的嶄新“外衣”讓人眼前一亮,這是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529廠歷時兩年精心研制的一款新型“( )”。
A.低吸收-低發(fā)射熱控涂層
B.低吸收-高發(fā)射熱控涂層
C.高吸收-低發(fā)射熱控涂層
D.高吸收-高發(fā)射熱控涂層
【答案】A。公眾號解析:這件“外衣”學名“低吸收-低發(fā)射熱控涂層”,它是一種噴涂在航天器外表面的熱控制材料。它可以通過它自身對太陽輻照的低吸收強反射能力,大大減少飛船受太陽長時間輻照的內(nèi)部溫度升溫現(xiàn)象,再通過它自身的極低的紅外發(fā)射特性,在飛船處于背陽面時期減少輻射漏熱,大大減緩艙內(nèi)溫度下降速率,起到保溫效果。
3.(多選)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成功發(fā)射。飛船由( )構成。
A.返回艙
B.軌道艙
C.推進艙
D.核心艙
【答案】ABC。公眾號解析:飛船由軌道艙、返回艙和推進艙構成。
4.(單選)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成功發(fā)射。下列不屬于本次飛行乘組人員的是( )。
A.費俊龍
B.聶海勝
C.劉伯明
D.湯洪波
【答案】A。公眾號解析:飛行乘組由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和湯洪波三人組成,聶海勝擔任指令長,備份航天員為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
5.2021年9月17日,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反推發(fā)動機成功點火后,順利降落在( )著陸場預定區(qū)域。這是神舟飛船首次在該著陸場著陸。
A.四子王旗
B.東風
C.旗艦
D.巴爾丹
【答案】B。公眾號解析:9月17日,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反推發(fā)動機成功點火后,順利降落在東風著陸場預定區(qū)域。這是神舟飛船首次在東風著陸場著陸。
【神舟十三號】
一、新聞回顧
1.2021年10月16日0時23分,搭載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三運載火箭,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按照預定時間精準點火發(fā)射,約582秒后,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順利將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3名航天員送入太空,飛行乘組狀態(tài)良好,發(fā)射取得圓滿成功。
10月16日6時56分,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與空間站組合體完成自主快速交會對接。
這是神舟系列飛船的第十三次飛行任務,同時也是第八次裁人發(fā)射任務。
2.2021年11月7日晚,神舟十三號航天員乘組進行首次出艙活動,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著“飛天”艙外服進行艙外作業(yè),航天員葉光富在艙內(nèi)配合支持。王亞平是中國首位進行出艙活動的女航天員,邁出了中國女性艙外太空行走第一步。劉洋是神舟九號女宇航員,亦是中國首位登上宇宙的女航天員。
3.2021年12月9日,神舟十三號飛行乘組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生動介紹展示了空間站工作生活場景,演示了微重力環(huán)境下細胞學實驗、人體運動、液體表面張力等神奇現(xiàn)象,并講解了實驗背后的科學原理。這是中國空間站直次太空授課活動。
4.2022年1月8日,神舟十三號航天員在空間站核心艙內(nèi)采取手控遙操作方式,圓滿完成了天舟二號貨運飛船與空間站組合體交會對接試驗。
二、乘組航天員
翟志剛、王亞平和葉光富。
翟志剛在2008年執(zhí)行過神舟七號飛行任務,并成為第一位出艙活動的中國人。
王亞平在2013年執(zhí)行過神舟十號飛行任務,并首次進行了“太空授課”。本次航行中,王亞平是中國女航天員首次進駐中國空間站,成為中國首位實施出艙活動的女航天員。
葉光富年齡最小,為80后,是首次執(zhí)行太空任務的航天員。
三、主要任務
1.開展機械臂輔助艙段轉(zhuǎn)位、受控操作等空間站組裝建造關鍵技術實驗;
2.要進行2-3次出艙活動,安裝大小機械臂、雙臂組合轉(zhuǎn)接件及懸掛裝置,為后續(xù)空間站建設任務做準備;
3.要進一步驗證航天員在軌駐留6個月的健康生活和工作保障技術;
4.進行航天醫(yī)學、微重力物理領域的科學技術試驗與應用,開展多樣化科普教育活動;
5.全面考核工程各系統(tǒng)執(zhí)行空間站任務的功能性能以及系統(tǒng)間的匹配性。
四、首次任務
1.首次與49噸級的空間站組合體自主快速徑向交會對接
神舟八號以來5艘飛船與目標都是軸向?qū)?,?b>徑向與軸向的夾角呈90度,難度更大。
2.首次在軌飛行6個月,實現(xiàn)4個載人航天器形成組合體長期在軌飛行
中國航天員將創(chuàng)紀錄地長期照料空間站,并在天宮里過新年。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與先期發(fā)射的天舟三號及天舟二號、天和核心艙組成的“一”字型組合體實施自主快速徑向交會對接。
【課后練習】
1.(多選)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號飛船成功發(fā)射。本次飛行乘組的航天員有( )。
A.聶海勝
B.王亞平
C.翟志剛
D.葉光富
【答案】BCD。神舟十三號航天員是翟志剛、王亞平和葉光富。
2.(多選)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號飛船成功發(fā)射,將首次與( )實現(xiàn)4個載人航天器形成組合體長期在軌飛行。
A.天舟二號
B.天和核心艙
C.天舟三號
D.天夢空間艙
【答案】ABC。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號飛船成功發(fā)射,將首次與天舟三號及天舟二號、天和核心艙實現(xiàn)4個載人航天器形成組合體長期在軌飛行。
3.2021年11月7日,神舟十三號航天員出艙活動。( )成為中國首位進行出艙活動的女航天員,邁出了中國女性艙外太空行走第一步。
A.姚麗
B.孫明慧
C.劉洋
D.王亞平
【答案】D。公眾號解析:2021年11月7日晚,神舟十三號航天員乘組進行首次出艙活動,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著“飛天”艙外服進行艙外作業(yè),航天員葉光富在艙內(nèi)配合支持。王亞平是中國首位進行出艙活動的女航天員,邁出了中國女性艙外太空行走第一步。劉洋是神舟九號女宇航員,亦是中國首位登上宇宙的女航天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