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病學重點(非醫(yī)學專業(yè)慎入)
1.定位診斷及常見癥狀
?
1.1意識障礙
嗜睡 能被叫醒,可簡單回答
昏睡 高深呼喚,能模糊回答
淺昏迷 刺激有反應
中昏迷 強刺激反應減弱
深昏迷 完全無反應
?
1.2眼球運動障礙
直接對光反射弧:光刺激作用于感光細胞-視神經-中樞-動眼神經-縮瞳肌
間接對光反射:直接刺激+,間接刺激-,為對側動眼神經異常
瞳孔縮?。篐orner綜合征:頸交感神經受損,一扯瞳孔縮小,眼裂減小,眼球內陷,面肌少汗。
瞳孔變大:交感神經散瞳,動眼神經拮抗縮瞳。
?
1.3失語
外側裂失語綜合征;經皮質性失語綜合征;完全失語;命名性失語;皮質下失語
?
1.4麻痹
真性球麻痹:舌咽迷走神經受損,一側麻痹,表現為身音嘶啞,吞咽困難,飲水嗆咳。
假性球麻痹:雙側麻痹,舌咽迷走神經核上病變。
而這病變部位及波及范圍不同,真性球麻痹咽反射消失,假性球麻痹咽反射亢進
?
1.5運動障礙
錐體束損害導致上/下運動神經元癱瘓
上運動神經元癱瘓:顱神經核以上,脊髓前角以上病變,又稱痙攣性癱瘓,表現為肌張力增強,腱反射亢進,病理征陽性
下運動神經元癱瘓:&及核以下,脊髓前角以下的病變,又稱遲緩性癱瘓,表現為肌張力減弱,腱反射減弱,病理征陰性
大腦半球病變:偏癱
腦干病變:交叉癱
脊髓病變:截癱
小腦病變:不會癱瘓,但出現共濟失調
?
1.????? 神經系統(tǒng)檢查
?
腰穿禁忌癥
顱內壓升高,腦疝,后顱窩占位性病變
腰穿部位有開放性損傷,感染,結核
出血性傾向不宜搬動
脊髓壓迫癥,脊髓功能喪失
腦脊液正常壓力:80-180mmH2O
腦脊液蛋白質:0.15-0.45g/L
腦脊液糖:2.5-4.4mmol/L
氯化物:120-130mmol/L
肌電圖作用:鑒別肌源性/神經源性
電刺激:診斷重癥肌無力
腦電圖:診斷癲癇
?
3偏頭痛
?
最常見:無先兆偏頭痛,占80%
典型偏頭痛分期:前驅期,先兆期,頭痛期,頭痛后期
發(fā)作期治療:癥狀開始時立即用藥,非特異性止痛藥(非甾體類抗炎藥/**)特異性藥物:麥角類,曲普坦類
預防藥:托吡酯
緩解用藥:β腎上腺素阻滯劑,鈣拮抗劑,抗癲癇藥物,抗抑郁藥物,5-HT受體拮抗劑
?
4.腦血管病
?
4.1缺血性腦血管疾病
A.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有局部腦或視網膜缺血引起的短暫性神經功能缺損(TIA)
頸內動脈系統(tǒng)TIA:常見大腦中動脈缺血,單癱,輕偏癱,面舌癱;大腦前動脈缺血,人格情感障礙,下肢無力;頸內動脈缺血:視力模糊,失明,眼動脈交叉癱,Horner征
椎-基底動脈系統(tǒng)TIA:常見眩暈,平衡障礙,眼球運動障礙;可能出現單/雙側面部、口周麻痹,單獨出現或者伴有對側肢體癱瘓,感覺障礙,(不)典型腦缺血綜合征。特殊情況會有:跌倒發(fā)作,短暫性全面遺忘癥,雙眼視力障礙發(fā)作。
B.腦血栓/腦栓塞
常見病因:動脈粥樣硬化,波及:頸內動脈
?
4.2出血性腦血管疾病
腦出血常見病因: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波及:大腦中動脈的豆紋動脈
蛛網膜下腔出血常見病因:腦動脈瘤
溶栓時間窗:6-8小時,腦干可延長至12小時
?
5脊髓疾病
?
5.1常見部位
脊髓反射中樞不需要大腦,屬于初級反射
肱二頭肌中樞:C5-6
肱三頭肌中樞:C7
膝反射中樞:L2-4
脊髓最容易發(fā)病的部位:T3-5
?
5.2橫慣性脊髓炎
易出現脊休克
休克期:無運動,無感覺,無反射
病理改變:肉眼可見節(jié)段脊髓腫脹,質地變軟,充血,有滲出物;切面見脊髓軟化,邊緣不清,界限不清;鏡下可見血管擴張,充血,炎細胞(淋巴c,漿c)浸潤。
治療:免疫球蛋白,激素,抗炎藥
?
5.3脊髓壓迫癥
脊髓半切綜合征:病變神經面以下對側痛溫覺喪失,同側深感覺喪失及上運動神經元癱瘓。
見于脊髓外腫瘤早期,脊髓外傷
?
6.周圍神經疾病
?
6.1周圍神經病的病理改變
華勒氏變性:物理因素導致的軸突髓鞘退化
軸突變性:化學因素導致的軸突髓鞘變性
神經元變性
節(jié)段性脫髓鞘:腦蛋白營養(yǎng)不良導致的髓鞘脫失,兒童多見
?
6.2三叉神經痛
面頰上下額及舌部明顯劇烈樣電擊樣疼痛,持續(xù)1-2min,突發(fā)突止,間歇期正常
病變部位:三叉神經2/3支分布區(qū),上/下頜支多見
主要用藥:卡馬西平
?
6.3特發(fā)性面神經麻痹
膝狀神經節(jié)綜合征(Hunt綜合征)
缺乏血管屏障,易被病毒感染,
表現為乳突部疼痛,耳廓、外耳道感覺減退,外耳道鼓膜皰疹
?
6.4周圍性/中樞性面癱的鑒別
周圍性:病變同側一半癱瘓
中樞性:病變部位的對側下部癱瘓
表現:額紋變淺或消失,眼閉合不全,鼻唇溝變淺,口角下沉
脊神經節(jié)感染:帶狀皰疹
?
6.5吉蘭巴雷綜合征
急性炎癥性脫髓鞘性多發(fā)性神經根神經病
多發(fā)性,對稱性,有炎癥造成,病理改變?yōu)楣?jié)段性脫髓鞘
診斷:腦脊液蛋白-細胞分離
?
7.重癥肌無力
?
概念:神經-肌街頭傳遞功能障礙,屬于獲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病變部位/主要原因:突觸后膜Ach受體減少
臨床特征:部分/全身骨骼肌無力,極易疲勞
診斷:乙酰膽堿受體抗體(+)可確診
并發(fā)癥:胸腺增生,胸腺瘤
危象及治療:肌無力危象:增加抗膽堿酯酶藥物劑量;膽堿能危象:停用抗膽堿藥物或重調劑量;反拗危象:停用抗膽堿藥物,維持輸液,保持呼吸道通暢
分型:I IIA IIB III IV V
最常累計:眼外肌
?
8.帕金森
?
概念:變性性疾病
病變部位:中腦黑質多巴胺神經元減少
主要癥狀:禁止性震顫,運動遲緩,肌強直,姿勢步態(tài)異常
治療用藥:最主要:左旋多巴
(1)????? 抗膽堿藥:苯海索
(2)????? 多巴胺受體激動劑:溴隱亭
(3)????? COMT抑制劑:托卡朋
(4)????? 單胺氧化酶抑制劑:司來吉蘭
(5)????? 多巴胺前體:復方左旋多巴
(6)????? 金剛烷胺
為什么用左旋多巴?
多巴胺不能直接通過血腦屏障,前體左旋多巴90%被首關消除,10%進入腦,在多巴胺脫羧酶作用下生成多巴胺。VB6促進多巴胺羧化酶作用,不能和左旋多巴合用
?
9.癲癇
?
蓋簾大腦皮層神經元高度重復異常放電
分類:癥狀性,特發(fā)性,隱源性
臨床分類:部分性,全面性,不能分類
部分性與全面性發(fā)作區(qū)別:
(1)????? 病變部位:單側局部(部分),雙側(全面)
(2)????? 意識障礙:單純部分性發(fā)作無,復雜部分性和全面發(fā)作有
癲癇診斷:主要是病史,腦電圖輔助診斷
廣譜藥:丙戊酸鈉
持續(xù)狀態(tài)用藥:10-20mg地西泮靜脈注射(首選)
?
10.中樞神經系統(tǒng)感染性疾病
?
10.1單純皰疹病毒腦炎
病原微生物:單純皰疹病毒
病變部位:額顳葉
診斷標準:病理檢測:神經元/膠質細胞可見酸性包涵體,內有單皰病毒顆粒
臨床表現:70%出現精神癥狀,發(fā)熱,頭痛,嘔吐,伴有意識障礙,癲癇,晚期出血性壞死
?
10.2結核性腦膜炎
病原微生物:結核桿菌
病變部位:軟腦膜
臨床表現:軟腦膜出現結核結節(jié)破裂,在蛛網膜下腔擴散。腦膜刺激征,腦實質出現局灶性神經功能缺損
與單皰區(qū)別:結核起病慢,有結核節(jié)癥狀,腦脊液檢查顯示結核腦炎糖及氯化物減低,單皰腦炎糖及氯化物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