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小課堂】學會這樣發(fā)指令,還怕自閉癥孩子不聽話嗎?
很多家長都曾這樣抱怨:孩子不聽我的指令,喊破喉嚨也不管用,怎么辦?
確實,孩子“不聽話”是讓很多家長都非常頭疼的一件事,但有時候,我們也要反思,是不是我們下達指令的方式不正確,孩子才不愿意聽從呢?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家長怎么下指令,孩子更樂意聽?

01、給指令前,先獲得孩子的注意力
當孩子的眼神在飄著,我們和他說話,他肯定不會理會。從教學角度來講,我們首先要確認他的動機在哪里,找到他想玩的玩具,他才更有可能關(guān)注到我們。
比如,當我們很餓的時候,我們的動機就在于吃飯。這個時候如果讓我們?nèi)プ鰟e的事情,玩別的游戲,肯定是不愿意的。所以,孩子也一樣,我們給指令前,要先確認孩子的動機,并且確保他的注意力是在我們這里的。
02、指令清晰明了,讓孩子能記住
我們要確保我們下達的指令,孩子可以記住,還不是說他可以執(zhí)行。例如,我們讓孩子“拿椅子去操場上課”,但是這句話比較長,包含的信息也很多,孩子或許根本記不住我們說的是什么。
但是,孩子是可以單獨執(zhí)行每個指令的,我們說拿椅子,他可以做到,然后去操場的指令,也可以執(zhí)行。
這時候,孩子有執(zhí)行能力,但是他的聽覺記憶的長度不夠,記不住較長的句子,也不能夠完成我們的指令。
03、能聽懂,能執(zhí)行
孩子能夠記住是一方面,另外就是我們下達的指令符合他的能力,他既可以聽懂,也可以做到。
例如:在教學中,我們教孩子拍手,我們需要先教他什么是拍手,他才能聽懂我們下的指令。當孩子理解拍手是什么意思后,可是他的肢體不允許他做這個動作,這個時候就是孩子可以聽懂,卻執(zhí)行不了。
在給孩子上精細動作的課程時,就經(jīng)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
我們用手指比V字形,然后讓孩子做一樣的動作,孩子能聽懂模仿的指令,也能夠看到老師要做的樣子,但是他的手指不夠靈活,做不出同樣的動作。這個時候,孩子會拿另一個手按著自己不太靈活的手指頭,做同樣的動作給老師看。那么,這個動作對孩子來說就比較困難,他在執(zhí)行上會有難度。
所以,在生活中,我們希望孩子能夠執(zhí)行我們的指令,那么下達的指令一定要確保孩子可以聽懂后還能做到。

04、避免反復下指令,需要時給予輔助
我們在前面提到,當孩子沒有及時執(zhí)行家長的指令時,家長經(jīng)常會重復下指令,那么這個時候的指令都屬于空指令。
例如,孩子下課該回家了,媽媽會對孩子喊“回家了”,如果孩子沒有聽,媽媽會隔一段時間再次喊“回家了”,喊了很多次以后,孩子依然沒有執(zhí)行。
那更好的做法應該是:媽媽在第二次喊孩子回家后,就應該及時上去拉他回去,給予及時輔助,避免出現(xiàn)重復下指令、空指令的情況,做一個言出必行的有“威嚴”的家長。
05、讓孩子進行積極的選擇
有時候,孩子不聽我們的指令,很有可能是因為我們下的指令太負面,我們可以嘗試從積極的選擇開始。
比如,問孩子你是要吃餅干還是要出去玩?這兩個選擇他都很喜歡,那么他肯定很愿意去聽你的指令。相對應,我們的教學都是從提要求開始介入,我們會拿孩子喜歡的兩種東西讓他選擇,你要車還是要蘋果?孩子可能會選擇某一樣,也就是孩子是會聽我們話的。
為什么他會聽話?因為我們做了他很喜歡的事情,我們所有的選擇都是他很喜歡的,這樣就是比較積極的選擇。
06、讓服從指令成為既定事實
另外,將指令搭配順勢的行為,讓服從指令成為既定的事實也很重要。
老師在初期教學的時候,或者是新手家長下指令的時候,這一點是比較重要的。就是指我們下完指令后,孩子就會去做這個事情。
具體怎么做呢?我們不妨可以在看到孩子馬上要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及時的把下指令的聲音搭進去。
例如,小龍很喜歡將裝飾品插在沙盤里,所以我每次都拿著裝飾品對他說“拿著”,小龍就會很快地接過來,為什么會拿著?是因為他喜歡這個東西,但看起來卻像我在給他提要求,我把主動權(quán)握在了手里,而不是他伸手搶到的。
小龍拿到裝飾品以后,我會知道他的下一步就會把裝飾品插在沙盤中,所以在他插之前,我就會及時的對他說“插上”。但這不是我讓他插上的,他有這樣做的動機,但是我把我的聲音配在了他的行為里面,潛移默化地讓他在我的指令下去做一些動作。
在初期,我們做的都是他喜歡的,后期就可以逐漸泛化到一些中性的指令。

07、讓孩子進行強迫選擇
讓孩子進行強迫的選擇與積極選擇其實是相對的,而強迫選擇就前進了一步。有時候,我們讓孩子做一件他不愿意做的事情,就需要用到這個辦法。
例如:孩子生病后,媽媽讓他喝藥,但是他哭著不喝。這時候我們可以給孩子選擇:“你是讓媽媽抱著喝藥還是坐下來喝藥?”
這樣的問題,我們沒有給孩子不錯的選擇,但又給了他選擇的空間,而這個空間是相對比較窄的,從而可以讓孩子跟著我們的思路走。
08、提供輔助,保證孩子執(zhí)行你的指令
當孩子不能完成指令的時候,我們就要及時的給予他肢體輔助,避免我們的指令變成空指令。
這種情況包括兩種:第一種是孩子的能力不夠,第二種是當孩子不想做的時候,這兩種情況我們都要及時給予輔助。
例如,孩子搶了別的小朋友的玩具,我們會對他說:“還給小朋友”,但是孩子不理解這句話的意思。當我們第二次說:“還給小朋友”的時候,可以找別的人扶著孩子的手完成動作。這樣我們的指令沒有失效,但是他的反應可能是需要在輔助下完成。
同時,我們也要去考慮,是孩子沒有動機嗎?是我的指令太難了嗎?下次就要及時調(diào)整。如果我們的指令合宜合景,孩子沒有做,那就應該給予輔助,如果孩子不會,那我們就要去教他,也是要及時輔助的。
09、強化孩子執(zhí)行指令的行為
當孩子完成指令后,我們要及時給他強化。
例如,我們讓孩子幫忙拿鞋子,完成后我們可以對他說:“寶貝好棒啊,謝謝你幫我拿鞋子,你真能干!”這樣的贊美,也可以給他一個抱抱,或者給他撓撓癢癢,甚至也可以獎勵他一些強化物品。讓孩子知道執(zhí)行指令后,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
當然,我們的強化是要有變動的,我們不能每次都給孩子獎勵。在初期,或者發(fā)出一些新指令的時候,需要及時強化。之后,我們可以不定期地給孩子獎勵,讓孩子可以更好地維持行為。

廣州天使兒童醫(yī)院
健康一個孩子,幸福一個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