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小團體”負面發(fā)展必然性
在一個成員數量不斷上升,成員成分不斷復雜(多樣化)的大群體內,“小團體”的野蠻生長,必然會帶來負面影響。
首先,要肯定“小團體”在部分小體量的虛擬主播中的作用——能夠穩(wěn)定主播的觀眾以及收入來源。但是,小團體的發(fā)展,其必然伴隨領頭人物的話語權集中。這一點對于小體量主播來說,只要能夠保持與小團體的直接接觸,那么在一定程度上便能夠掌握話語權。而這與小體量主播的盈利生存并不會產生沖突,反而會產生增益。
話語權集中,反映在小團體之中,便是無法容忍多種聲音。思想的進步成長,靠的不是一直妥協(xié)的中間派,而是不斷批判交鋒的多個極端。這里并不是說極端優(yōu)于純良,而是極端的思想更能夠清楚的認識到不同意識之間所表達的訴求。純良的中間派雖然可以保證言語上的良性發(fā)展(對各類話術的兩性結構),但很難產生批判性的前進。
小團體的生長,則是中間派和單個極端派的兩種發(fā)展路線。無論是哪一種發(fā)展路線,都會讓小團體內部的思想與大群體脫節(jié),逐漸喪失對事物的批判認知能力。事實上,小團體在大群體中的表現,類似“有事不在大會說,背后搞小動作”。
“虛假同感偏差”,小團體中的核心人物往往會產生此心理效應,高估自己的影響力。當周圍都是與自己產生人際聯(lián)系的個體時,更會造成信息孤島,產生錯誤判斷,最后感性占據心頭,結果可想而知。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