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這個思路,你就可以把肩膀練寬

理論部分:肌肉功能與解剖
組間休息一分鐘(視頻未提)
啞鈴推舉 4組*6-8次
阿諾德推舉 4組*6-10次
啞鈴前平舉 5組*8-12次
啞鈴側平舉 4組*8-10次
啞鈴俯身飛鳥 4組*8-10次
對握俯身飛鳥 3組*12-15次
有一定基礎/前束過強的小伙伴,后束動作放前面
啞鈴俯身飛鳥 5組*8-10次
對握俯身飛鳥 4組*8-10次
啞鈴推舉 3組*6-8次
阿諾德推舉 3組*10-12次
啞鈴前平舉 2組*12-15次
啞鈴側平舉 4組*8-10次
啞鈴推舉4組*6-8次
站立姿態(tài),雙腳與肩同寬,外八30°
肩膀外展60°,手腕微曲
手肘向前,小臂垂直地面
稍微挺胸,后背有緊張感
推的同時頭往前探,啞鈴自然靠近
頂端時手臂微曲,上斜方肌有擠壓感
下來時,小臂垂直向下,手肘往前頂
下降到下巴為止
阿諾德推舉4組*6-10次
起始位掌背朝前,推上去的同時旋轉大臂
大臂旋轉到外展60°的方向就往上推
與推舉不同,頭保持中立位
控制小臂垂直向上,避免啞鈴碰到一起
啞鈴前平舉5組*8-12次
手臂微曲,抬起啞鈴同時將手臂往內旋轉
上升到頂的時候,大臂略高于肩,手肘沖向側方
啞鈴握著前段,前束發(fā)力多,反之,中束發(fā)力多
向上抬起手臂的同時,稍微往外拐一點,避免肩部撞擊
下來時原路返回
如肩膀不適,建議身體向前傾斜45°
啞鈴側平舉4組*8-10次
雙腳比肩略窄,外八30°
啞鈴貼在褲子口袋附近,不要低頭,目視前方
舉起時讓大臂內收30°,可以穩(wěn)定和避免斜方肌過多借力
舉起時,大小臂夾角保持不動,想象手肘去夠東西
啞鈴到大臂略高于肩
在頂端讓啞鈴向前下方旋轉,可以增大中束受力
下放到口袋時,手臂仍保持微曲,此時斜方肌無拉伸感
如感受不好,建議身體向前傾斜45°
啞鈴俯身飛鳥4組*8-10次
雙腳站距不變,身體往前傾斜60-75°(略高于水平面)
大臂微微向后(啞鈴位置在膝蓋附近)
肩內旋手肘朝后,微微含胸(不代表肩胛骨放松)
握啞鈴時手腕稍微內扣,可增強感受
到頂端時,手臂和身體夾角大約75°
下放時,肩胛骨繼續(xù)保持緊繃狀態(tài)
下放到小臂垂直地面,比膝蓋低,啞鈴不需往里靠
全程保持腰椎挺直,胸椎稍微向下彎
核心不夠可以靠墻做
與側平舉類似,手肘往左右去夠,可以盡量避免借力
對握俯身飛鳥3組*12-15次
大臂往后,不用內旋
稍微含胸就可以向上舉起啞鈴
(進階:手腕稍微外旋,點贊姿勢,刺激更好,切勿重量過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