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不推薦,你肯定會錯過的紀錄片《高十》
這是一部真實的紀錄片,看這部紀錄片時是心痛的,電影名為《高十》。
我聽說過高三復讀三年考上一本重點大學的人,這就是我高中語文老師,傳聞中的三朝元老,敬佩他的毅力與抗壓能力。
當我聽到高中讀了十五年,參加高考十二次的唐尚珺時,我震驚了!
是什么毅力能讓一個人堅持十年高三生活,反反復復高考?
有人說讀書是窮人家孩子唯一的出路,高考就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高考是相對公平篩選人才的途徑,高考對中國所有的家庭極其重要,高考復讀見怪不怪。
紀錄片《高十》講述了一個魔幻、震撼的故事,主人公從2009至今參加了12次高考,至今仍沒有結束,還在繼續(xù)。
唐尚珺出生于廣西一農(nóng)村家庭,他是家里的小兒子,上有幾個姐姐,父母早已年邁。
因為有姐姐照顧父母,唐尚珺的生活壓力不是很大,這也為他能努力學習提供了有利條件,其父母務農(nóng)靠微薄的收入供其讀書。
2009年的第一次高考唐尚珺的分數(shù)只能上???,家里把唐尚珺送到了技工學校,希望唐尚珺能學習一技之長在社會立足。
然后唐尚珺并沒有走進技工學校的大門,而是瞞著家里用讀技校的錢重新開始復讀。
復讀的壓力是巨大的,復讀是辛苦的,唐尚珺付出的時間和精力也是巨大的,這條艱辛之路注定一人前行。
天不盡人意,2010年復讀的第一面,唐尚珺只過了三本線,對于這樣的成績他非常不滿意,
唐尚珺開啟了復讀的第二年,2011年高考,唐尚珺考上了二本,但因為成績沒高出分數(shù)線太多,能選擇的大學不符合他的心意。
于是唐尚珺開始了第三次復讀,2012年高考,唐尚珺的成績超過了二本線很多,他原本可以選擇一個好的大學,但又覺得志愿沒填好,所以放棄。
2013年唐尚珺開啟了第四次復讀,他終于考上了一本,因為學校不是北京,他放棄了進入大學的機會。
當我看到他第四次參加高考的時候,本人已經(jīng)繃不住了,如果說前期復讀是為了考理想大學而奮斗,那么他的確勇氣可嘉,可現(xiàn)在時考上了大學仍覺得不如意,心氣太高了吧!
2014年唐尚珺第五次高考,這時應該是他從技畢業(yè)的時間,他向家里人撒謊說自己已經(jīng)找到了工作。
為了圓謊當年過年他特意帶了年貨回家,并且給哥哥姐姐的小孩包了紅包,父母已經(jīng)六十歲了,他們希望唐尚珺能快一點成家立業(yè),這些讓唐尚珺很愧疚。
唐尚珺自知愧對父母只能靠干農(nóng)活緩解心中的愧疚,回家期間他把所有的農(nóng)活都做了。
沒有生活費,他就在學校餐廳打工兼職賺錢,在當年和次年的高考,唐尚珺的成績都很優(yōu)異,但他的目標是中國科技大學,所以選擇了繼續(xù)復讀。
很快又迎來了第七個復讀,同齡人此時早就在社會打拼,而他還在學校里,作為原老級人物他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考生,觀眾們看到這里都會為他感到心累。
第七個復讀考上的大學時中國政法大學,這是很多人的夢,唐尚珺不是很滿意,但在老師的勸說下他選擇進入大學。
當時他已經(jīng)25歲了,他拿著通知書向父母告知真相,父母并沒有怪他而是以他為驕傲。
天有不測風云,當年父親被確診肺癌,父親的嘴角經(jīng)常潰爛出血,癌細胞已經(jīng)轉移,為了給父親治病,唐尚珺入學后又退學了,因為他聽說某高中復讀會給兩萬塊錢,他想給父親治病,于是選擇了再次復讀。
時間永遠不會等人,唐尚珺的父親在一年后去世,觀眾們以為這次唐尚珺終于可以上大學了,實際并沒有。
從2017年到2021年他仍在復讀,截止到今年為止他已經(jīng)參加了十二次高考。
看到影片最后,越來越不理解唐尚珺的行為,為父治病放棄大學學習我能理解,但接下來又進入復讀為什么,只為考入心中最理想的大學嗎?
《高十》雖然主人公有著義無反顧的決心和執(zhí)著,可青春不等人,復讀十幾年只為考入心中理想的大學,太過于偏執(zhí)了。
青春不應該是重復與偏執(zhí),人生改變命運的道路不止有高考,高考只是人生路口中其中一個,復讀久了主人公就會適應這種生活,他人看似痛苦的生活反而成了他的舒適圈,人總會在舒適圈里走不出去。
用復讀來逃避大學生活、逃避進入社會,復讀已經(jīng)成為了主人公的牢籠。
當然我們沒有權力干涉別人的選擇,對于唐尚珺不瘋魔不成活的復讀不想批評更不想贊美!
《高十》一部現(xiàn)實題材的紀錄片,看完電影后很壓抑,是什么完成了千千萬萬的唐尚珺,是“知識改變命運嗎?”
時代在發(fā)展,不止是知識改變命運,前進才能改變命運,我們更多的是要學會邁開步子走出去,這才是人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