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星云大師圓寂,重溫他的129句智慧格言,富有哲理的作文素材!

2023-02-07 09:16 作者:真相大白的小白  | 我要投稿

2023年2月5日(正月十五日)下午,中國臺灣佛光山開山宗長——星云大師安詳圓寂,享耆壽97歲。


消息傳來,引發(fā)了社會各界和海內外四眾弟子的追思。
星云大師俗名李國深,生逢亂世,1939年隨母親前往南京尋找在那里謀生卻失去音訊的父親,偶遇棲霞寺的知客僧,12歲便出了家,師父賜他法名“悟徹”,號“今覺”。
而后來更為人知曉的法號“星云”,則是他1947年翻看《王云五大辭典》時有所感悟為自己更改的。
當時書中有一幅壯闊的“星云圖”,注釋寫著:宇宙未形成之前,無數(shù)云霧狀的星體結合,又大、又古老、又無際。
“我非常欣賞這種浩大無邊的境界,也希望自己能在黑暗中給人光明,于是把法號改為‘星云’?!?/span>
如今我們看到,這種對人生追求的無邊探索和對他人有所給予的深切關懷,成為了星云大師一生鑒定踐行的信條。
有人說:“星云大師是百年少見的坎坷僧、奮斗僧,十方艱險備嘗,眾苦咸集一身,卻又能在滿天烏云籠罩的困境里脫牢籠、出險關,憑仗半生修持功夫轉苦為樂,以苦為解脫?!?/span>
今天,我們探尋星云大師的人生智慧,既作緬懷,也希望能對各位有所啟發(fā)。

編 輯:于啟章??來 源:正和島(ID:zhenghedao)



“我最后的囑咐”


星云大師對生死的看法非?;磉_,用他自己的話來說:

“對于死亡,我從小就有一個不在乎的想法,數(shù)十年的人生歲月,在死亡的邊緣來回也走過多次,如:槍林彈雨中流亡、監(jiān)獄的蒙難、心臟的開刀,四、五十年的糖尿病,兩次中風,骨頭跌斷,抽筋剝皮……這許多苦難,貧僧都不計較?!?/p>



在85歲那年,他預立了遺囑,88歲時第一次對外公開,并將其定名為《真誠的告白》。


在世人看來,星云大師攜弟子在全球各地創(chuàng)建了近300多個道場、16所佛學院、20多個美術館、30余個圖書館、5所大學、100多所中小學……


影響之大,深及全球。


如今的佛光山不僅是中國臺灣最大的佛教道場,更是“亞洲第一大佛教勝地”。


加之星云大師一生筆耕不輟而版稅豐厚,很多人覺得他該是非常富有,這也就成了他在遺囑中所回應的第一個問題:

“我一生,人家都以為我很有錢,事實上我以貧窮為職志。我童年家貧如洗,但我不感到我是貧苦的孩子,我心中覺得富有。

到了老年,人家以為我很富有,擁有多少學校、文化、出版、基金會,但我卻覺得自己空無一物,因為那都是十方大眾的,不是我的。

在世界上,我雖然建設了多少寺院,但我不想為自己建一房一舍,為自己添一桌一椅,我上無片瓦,下無寸土,佛教僧伽物品都是十方共有,哪里有個人的呢?但在我的內心可又覺得世界都是我的。



關于創(chuàng)立道場,很多人都聽說過星云大師起步的不易。


彼時星云深知,“佛教要推廣,需要青年的力量”。


買幻燈片、投影儀、宣傳車,成立中國臺灣第一支佛教歌詠隊、第一個佛教文藝補習班、第一個佛教文藝社、第一個佛教念佛堂、第一個佛教讀書會……越來越多優(yōu)秀青年受到感化出家入道,星云的聲名也傳遍了中國臺灣。


各地邀請星云講經(jīng)的人絡繹不絕,他四處奔走還是“供不應求”,那是他第一次有了“培養(yǎng)專業(yè)化人才”的念頭。


于是他創(chuàng)辦壽山佛學院,開始培養(yǎng)學生,沒想到學生也一屆屆越來越多,直到壽山寺都難以容納,星云開始感嘆:“能有一座很大很大的道場就好了?!?/p>


這之后不久,星云看中了澄清湖一塊地。心愿一透露,信徒們便紛紛捐款。


但錢湊齊了正準備簽約時,弟子依嚴感嘆:“澄清湖是觀光勝地,我們在這里建廟,真是沾光,游客一定會順道前來參觀?!?/p>


誰知星云聽后,卻心念澎湃:“我希望創(chuàng)建的道場,能吸引人專程前來禮佛參拜,而不是沾光順道?!?/p>


星云立刻放棄了這塊地,弟子、信徒們嘆息不已。


1966年,一對越南華僑夫婦籌款,在高雄買了一處山坡,想建海事專科學校,但因與合伙人意見不和,項目夭折。于是夫婦倆想把這塊地賣出去還債,但此地偏僻荒涼,到處兜售都無人承接。


夫婦倆輾轉找上星云,希望他援手買下,“還不了債,我夫妻倆只有自殺一途。”星云見狀,萬般不忍,便說:“我籌了一筆錢,正準備買地,那就買你的吧!”


隨后寺院開工,但星云已經(jīng)身無分文了。


于是,他帶領弟子和義工開始回收塑料瓶、舊報紙、銅線,每個塑料瓶能賣0.5元,每公斤舊報紙能賣4元,每公斤銅線能賣60元……


籌一筆款,就開一段工。


星云大師帶著弟子和義工,砌磚墻、鋸木料、挑砂土……雖然辛苦無比,但大家同心協(xié)力,就這樣一分一毫地建起了佛光山的一切。


1971年,佛光山大悲殿落成。佛像開光那天,參加典禮者超過十萬人。


可不論建設的艱辛還是建成的“榮耀”,他都看得很淡。

“我一生,人家都以為我創(chuàng)業(yè)艱難,事實上我覺得非常簡易;因為集體創(chuàng)作,我只是眾中之一,做時全力以赴,結果自然隨緣。

許多人以為我善于管理,事實上我只是懂得‘無為而治’。感謝大家互助合作,除了戒律與法制之外,我們都沒有權力去管理別人。

對于世間的一切,來了,并沒有覺得歡喜,去了,也沒有覺得可惜。總想,人生應該任性逍遙,隨緣自在,能夠與道相應、與法相契,就是最富有的人生?!?/p>



開山建寺后,星云大師開始描繪他的壯闊藍圖,把佛光山作為實驗之地——開創(chuàng)人間佛教、生活佛教,并基于此提出了“四大信條”:


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方便,給人希望。

“我一生,服膺于‘給’的哲學,總是給人贊嘆、給人滿愿;我立下佛光人工作信條: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

因為我深知結緣的重要,心里只想到處結緣、到處散播佛法種子。

我立志興辦各種教育,因為從小我沒有進過正規(guī)的學校讀書,明白教育才能提升自我,改變氣質。

我也發(fā)心著書立說,因為從佛陀那里一脈相承的法水流長,我不能不把心里的泉源用來供應世間。”



縱觀人們對星云大師的緬懷,我們總是能在細微處發(fā)現(xiàn)真情:


“河北博物院曲陽石雕館有一尊北齊佛造像,其佛首曾流失海外20年,7年前由星云大師捐贈得以完整。他一直在為兩岸交流做出努力,這只是一個很小的片段,但對河北人來說,值得銘記。”


“我家鄉(xiāng)的白塔寺就是在星云法師的大力支持下,才得以重建的?!?/p>


“我讀了《包容的智慧》后,發(fā)現(xiàn)星云啟迪的是我內心長久的愿望?!?/p>


“堅持創(chuàng)新,吸收青年力量,培養(yǎng)專業(yè)化人才,這是以產(chǎn)業(yè)化思維發(fā)展人家佛教啊,大俗大世,大公大德?!?/p>


……


而對于離開的這一天,星云大師也曾在遺囑中做過設想:


“對于人生的最后,我沒有舍利子,各種繁文縟節(jié)一概全免,只要寫上簡單幾個字,或是有心對我懷念者,可以唱誦‘人間音緣’的佛曲。


如果大家心中有人間佛教,時時奉行人間佛教,我想,這就是對我最好的懷念,也是我所衷心期盼?!?/p>



星云大師箴言129句


001.

人生最大的敵人是自己:一般人總是把對自己不友好的人,當成是自己的敵人,其實人生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是我們自己。因為外面的敵人容易了解,容易防備,反而是自己不容易認識自己,不容易明白,不容易控制處理。我們對自己的貪欲往往禁止不了,脾氣、嗔恨也化解不了,于是自己成為自己的敵人,處處招愆怨、惹災禍,所以人生最大的敵人是我們自己。


002.

人生最大的毛病是自私:人是血肉之軀,身體上難免會有老、病、死。其實心理上的毛病更大,心理上的毛病是什么?是自私。人由于自私,不能擴大心量,不能進步成就,不能升華自己,所以一個人除了注意保健,使之無病無痛以外,還要把心理上自私的毛病治好。


003.

人生最大的悲哀是無知:人生最大的悲哀,不是沒有錢,沒有勢,也不是沒有地位,沒有職業(yè)等等。最大的悲哀是無知、不明理,不能認清世間的真相,不能認清人我的關系,不能了知世界的一切因緣、因果,這是人生最大的悲哀。


004.

人生最大的錯誤是邪見:一般人犯了錯誤,如果是事情上的錯誤,還可以改正。最大的錯誤就是邪見,也就是思想上有了誤解,認識上有了偏差。不但不知道自明自正,而且還自以為是,這是現(xiàn)代社會上很多人容易犯的毛病,真是很可怕。


005.

人生最大的失敗是驕慢:所謂“謙受益,滿招損”,一個人如果自高自大、貢高我慢,不管走到哪里,都不會受歡迎,所以驕傲、傲慢是人生最大的失敗。


006.

人生最大的煩惱是欲望:有人說,世間充滿憂悲苦惱,因為娑婆世界本來就是堪忍的世界,所以充滿煩惱、痛苦。什么是最大的痛苦呢?有人說是饑餓,有人說是情愛,其實真正的煩惱痛苦是欲望。譬如我們對于錢財、美色、飲食的欲望,對于權力、名位的欲望,凡是與我有關系的都希望擁有。因此欲望叢生,當這些欲望得不到滿足時,就生起了煩惱。所以人生最大的煩惱是欲望。


007.

人生最大的無明是怨尤:無明就是不明白、不明理。因為不明理,所以遇到不如意時就怨天尤人,上怨蒼天不保佑,下尤世人不幫忙。對眷屬、朋友、國家、社會都怨尤。甚至煩惱怨恨的時候,拿起家里的茶杯桌椅來摔,這就是人生最大的無明。他不怪自己,反而怨天尤人,怨眷屬,怨朋友,拿桌椅、茶杯出氣,真是何苦。


008.

人生最大的憂慮是生死:生死是人生的兩件大事,也是最大的憂慮。生時爭名奪利,爾虞我詐;一旦無常來臨,又恐事業(yè)、愛情、財富都將轉眼成空,所以不管生時死時,隨時憂心忡忡,真是人生的大憂慮。


009.

人生最大的過失是侵犯:我們最大的過失,就是侵犯。侵犯人家的生命、財富,侵犯人家的名節(jié),所謂殺盜邪淫,惡莫大焉。


010.

人生最大的困擾是是非:有人說: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是非讓我們感到苦惱不已,但是所謂“是非朝朝有,不聽自然無”,只要我們能夠做到不聽是非、不傳是非,何必爭來擾去,徒增苦惱!


011.

人生最大的美德是慈悲:一個人最大的美德,不是長得很漂亮,也不是擁有很多的財富,很多的才能,人生最大的美德是慈悲。所以寧可沒有才干、沒有學問,但是不能沒有慈悲,慈悲心才是真正的美德。


012.

人生最大的勇氣是認錯:人要有勇氣,勇氣不是跟人家打架、毆斗,也不是跟人家爭執(zhí)、計較,最大的勇氣是自我認錯。覺得我不應該說這一句話,我不應該做這一件事,我不應該妨礙你。能懺悔認錯的人,才是最大的勇者。


013.

人生最大的收獲是滿足: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有所得,有所成就,有所收獲。什么是最大的收獲呢?要能滿足,你不滿足,就是睡在天堂也如地獄;假如你滿足,地獄也如天堂,所以滿足是最大的收獲。


014.

人生最大的能源是信仰:我們常說要開發(fā)能源,能源不一定是指山中的礦產(chǎn)、海底的珍寶;也不一定是天然氣、太陽能,人生最大的能源是我們的信仰。因為信仰里面,有財富、有功德、有寶藏。


015.

人生最大的擁有是感恩:什么人最富有?什么人最貧窮?貧窮的人是隨時想從別人那里獲得,富有的人則是心存感謝,時時想要施與別人。所以,一個人能夠感恩、惜福,他就是人生最大的擁有者了。


016.

人生最大的修養(yǎng)是寬容: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是一個有修養(yǎng)的人。什么是最大的修養(yǎng)呢?就是寬容。所謂“嚴以律己,寬以待人”,我們待人要寬厚、要包容,不管別人待你好與不好,都能諒解,都能包容,這才是人生最大的修養(yǎng)。


017.

人生最大的本錢是尊嚴:人之所以為人,就是因為人有尊嚴,為此什么都可以犧牲,但是在犧牲折磨的最后關頭還是要保留最后的一點尊嚴。所以每一個人對自己做人的尊嚴,要重視它、要保有它。


018.

人生最大的歡喜是法樂:一般人總是從外在的物欲感官上尋求快樂。譬如一句贊美的話,就歡喜半天,但是贊美的歡喜一下就過去了;希望得到金錢的歡喜,但是金錢如水流,霎時用盡;希望得到旅行的歡喜,但是千里萬里眨眼過去,歡喜也會消失。唯有一種歡喜是永恒的,那就是法樂。法樂就是知識上、見解上、修行上、禪悅上的快樂,是能終身保有、永不逸失的。


019.

人生最大的希望是平安:財富、名位是大家所熱衷追求的。但是如果求得了財富、名位,卻失去了平安,這樣的人生沒有希望,沒有意義。所以人生最大的希望是平安,所謂平安就是福。


020.

人生最大的發(fā)心是利眾:我們經(jīng)常聽到佛教徒勸人要發(fā)心。到底要發(fā)什么心呢?要發(fā)善心、好心,也就是利益大眾。譬如我說一句話對大家有利益,我做一些事對大家有利益,我修橋鋪路,只要能利益大眾,我就會發(fā)心去做,這是最大的發(fā)心。



021.

凡事皆有利弊,只要懂得權衡之道,往大處著眼,枯石朽木也能入藥;


凡人皆有長短,只要懂得用人之道,取彼之所長,破銅爛鐵也能成鋼。


022.

沒有新觀念,不會有進步;沒有大格局,不會有遠見。


023.

研究要靠資料,發(fā)明得靠才華,讀書需要深思,做事應該明辨。


024.

培養(yǎng)興趣,而不養(yǎng)成癖好;學習正直,而不學成古板。


025.

自己不學好,別人幫不了;自己要學好,誰也擋不了。


026.

不想改過的人,無法調教;不想向善的人,無法得度。


027.

治學不厭是智者,教育不倦是仁者,做事不苦是勤者,受苦不訴是能者。


028.

失敗之人,不外乎一意孤行、剛愎自用;成功之人,大多能與人為善、從善如流。


029.

有為法雖假,棄之則佛道難成;無為法雖真,執(zhí)之則慧光不朗。


030.

為了完成自己,任何考驗都得忍受;為了解決紛爭,任何責任皆得擔當。


031.

作家在稿紙上耕耘,農(nóng)夫在土地上耕耘,教師在黑板上耕耘,禪者在心地上耕耘。


032.

以拾為有,則不貪;以忙為樂,則不苦;以勤為富,則不貧;以忍為力,則不懼。


033.

用兵擇其勇,用人擇其才,用理擇其道,用錢擇其德。


034.

是垂青于勇敢的人;福報,總是降臨于厚道的人。


035.

為了體驗人生,應以道德嚴律人格;為了追求學問,應以智慧擴充心光。


036.

思想要國際化,生活要律儀化,語言要古典化,學習要現(xiàn)代化。


037.

人的能力在努力中可以增加,人的學問在虛心下可以進步。


038.

自學,是成功的動力;自律,是成功的條件;自信,是成功的方法;自尊,是成功的要素。


039.

世間最好的東西,是歡喜;世間最貴的善舉,是結緣;世間最大的力量,是忍耐;世間最強的愿力,是甘愿。


040.

能吃虧可以獲得大便宜,能受苦可以獲得大安樂,能和氣可以獲得大力量,能散財可以獲得大聚集。


041.

水之性,在由高而下,故宜因勢利導,以為疏通之則;人之性,在有所獲得,故當喜拾布施,以為結緣之方。


042.

布施可以種一收十,持戒可以三業(yè)清淨,忍辱可以自他得益,精進可以無事不成,禪定可以身心安住,智慧可以洞察秋毫。


043.

做事要能知己,若拾寸就尺,不易獲得成功;處世要能知人,若拾長取短,容易導致失敗。


044.

時間是一秒一秒給你的,所以要一秒一秒地用;書籍是一字一字寫就的,所以要一字一字地讀。


045.

為人父母,要心甘情愿養(yǎng)育子女;為人師長,要心甘情愿作育英才;為人學生,要心甘情愿承受教誨;為人子女,要心甘情愿孝養(yǎng)父母。


046.

失敗者,往往是熱度只有五分鐘的人;成功者,往往是堅持最后五分鐘的人。


047.

用感情換取他人的信仰,無法長久;用道德建立他人的尊敬,歷久彌深。


048.

有道之書盡讀,明事之書多讀,閑雜之書少讀,邪妄之書不讀。


049.

死,要死得有價值;死有重如泰山,輕如鴻毛。活,要活得有意義;活有流芳百世,遺臭萬年。


050.

無言、心心相印,是談話的最高藝術;無相、事事默契,是做事的最高境界。


051.

會讀書不如會讀人,會讀人不如會識人,會識人不如會用人,會用人不如會做人。


052.

萬法相互緣起,世事不必強求;只要因緣具足,自能水到渠成。


053.

懂得利用時間的人,便是懂得永恒的智者;懂得利用空間的人,便是懂得無邊的圣者。


054.

能勤,時間自然比他人多;肯動,空間自然比他人廣;耐苦,成功自然比他人大。


055.

人可以窮,心不能窮,心里的能源,取之不盡;身可以殘,心不能殘,心里的健康,用之不竭。


056.

不憂不懼、精進奮發(fā),是袪病第一良方;不排不拒、放下執(zhí)著,是除惱第一秘訣。


057.

心中要有根,才能開花結果;心中要有愿,才能成就事業(yè);心中要有理,才能走遍天下;心中要有主,才能立處皆真;心中要有德,才能涵容萬物;心中要有道,才能擁有一切。


058.

以力服人,時間短暫,功效淺;以德感人,時間久長,功效深。與其用力服人,不如用德感人;與其用力做事,不如用德做事。


059.

在心量方面,要能容納不喜歡的人;在做人方面,須具備謙虛卑下的心;在事業(yè)方面,要有舍我其誰的愿力。


060.

有苦有樂的人生是充實的,有成有敗的人生是合理的,有得有失的人生是公平的,有生有死的人生是自然的。



061.

忙,像一把鋒利的慧劍,能斷妄想的葛藤;忙,是點石成金的手指,能化腐朽為神奇;忙,是營養(yǎng)調身的補品,使人生充滿生機。


062.

往好處看,往大處想,往細處察,往深處解。


063.

龍要游到大海里應付猛浪,才能活動自如;獅要跑到山林里擊敗群獸,才能展現(xiàn)英姿;鳥要飛到虛空里接受挑戰(zhàn),才能學會翱翔;人要走到社會里承擔考驗,才能快速成長。


064.

倏忽因緣,點滴把握,則跟前一時,跨越千載;一時不異千載。千年暗室,一燈即明,則雖經(jīng)千載,盡在一時;千載不異一時。


065.

舍生取義,雖死,精神永存;茍且偷生,雖生,精神已失。


066.

粗者與人斗力,愚者與人斗氣,慧者與人斗智,賢者與人斗志。


067.

隨緣不是隨波逐流,而是珍惜當下;當下不在他方凈土,而是內心一念。


068.

優(yōu)秀的演技,來自演員認真領會角色的內涵;豐富的生活,必須自己努力體證生命的意義。


069.

一個有用的人,即使是小事,也能做得轟轟烈烈;一個無用的人,大事交給他,最終必然偃旗息鼓。


070.

只要耐煩有恒,時間的浪潮會將小人物推向時代的前端;只要腳踏實地,歷史的巨手會將“小”因緣聚合成豐功偉業(yè)。


071.

做人要像一面鏡子,時刻自我觀照;做人要像一只皮箱,隨時提放自如;做人要像一本簿子,不斷記錄功過;做人要像一枝蠟燭,永遠照亮別人;做人要像一個時鐘,分秒珍惜生命。


072.

一個良將,殘兵敗卒也能訓練成勇士;一個明醫(yī),枯木朽石也能炮制成仙丹;一個名匠,破銅爛鐵也能鍛煉成精鋼;一個巧婦,剩菜殘羹也能烹煮成佳肴。


073.

成功的里面,包含了多少辛酸;名人的雙肩,承受了多少壓力;榮耀的背后,付出了多少代價;偉大的成就,奉獻了多少犧牲。


074.

飛鴿千里傳書,才有人豢養(yǎng);駿馬萬里奔馳,才有人喜愛;海豚盡力演出,才有人喝彩;做人力爭上游,才有人欣賞。


075.

春天,不是季節(jié),而是內心;生命,不是軀體,而是心性;老人,不是年齡,而是心境;人生,不是歲月,而是永恒。


076.

真正的感情應該不是占有,而是一種奉獻。但是,一般人卻不容易做到,總是以一種嫉妒的心理來擁有感情,甚至于用一種永不滿足的態(tài)度來爭取感情。這種感情并不純潔,真正的感情應該從奉獻中獲得,因為用奉獻的態(tài)度獲得的感情才是最崇高的感情。


077.

俗語常說:“有心栽花花不開,無意插柳柳成蔭?!币粋€人不要把感情用在少數(shù)人的身上,不要局限于自己所認為的“有緣”,應該擴大心胸,視一切眾生都是我們的父母兄弟姊妹,學習觀世音菩薩的“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渡人舟”,什么人有困難,即施恩惠給誰,這就是菩薩的精神。


078.

我常常覺得一個人不必以擁有很多物質為滿足。試看天上的日月星辰,其數(shù)無量,可以供我們自由欣賞;宇宙自然界的花草樹木,爭妍斗麗,可以供我們隨意觀看;東西南北的道路,任你奔馳;士農(nóng)工商各類階層,隨你交往。


079.

為了得到幸福,非得從親自去找幸福開始不可。凡事順遂并非就等于幸福,在追求幸福的途中,或許才是最幸福的時刻。


080.

聰明的人,凡事都往好處想,以歡喜的心想歡喜的事,自然成就歡喜的人生;愚癡的人,凡事都朝壞處想,愈想愈苦,終成煩惱的人生。世間事都在自己的一念之間。我們的想法可以想出天堂,也可以想出地獄。


081.

人生最大的悲哀是對未來沒有希望;生活中最壞的習慣就是對工作沒有計劃。


082.

一個登山者在懸崖峭壁上,迫切需要的是一棵年輕的葡萄藤;一個有抱負的人在生活中處于危險之中,他迫切需要的是一個良言指南。


083.

人生的大病,不是沒有用處,而是無知;事業(yè)的成功不在于教育,而在于學習能力。


084.

“學會失去才能培養(yǎng)美德”,我能與他人和解才能富有同情心;“當然,自由是如此容易?!毕硎芩?,享受它。


085.

朋友是無明的,人們把無明當作清涼的地方,把無心當作凈土,把無利的修行當作涅槃。


086.

人的能力可以在努力中提高,人的學習可以在開放的心態(tài)中提高。


087.

人的健康,主要在于身心的完整,不勇敢和強大;人的長壽主要是智慧的延續(xù),而不是長壽。


088.

課堂上聽到的一定要有歡樂,接受的一定要有教導,工作的一定要勇敢,人的一定要尊重。


089.

凡事都有利弊,只要你懂得平衡道路,以大的觀點來看,死石死木也可以當藥用;凡人皆有長短。只要他們知道如何利用人,他們可以發(fā)揮自己的長處,他們也可以成為鋼鐵。


090.

工作不分貴賤,服務不分貴賤,讀書不分老少,修道士時沒有神圣的世界。



091.

不要吃太多的米飯,不要說太多的話,不要走太多的路,不要做太多的事。這一部分,照顧好現(xiàn)在;太多,失去未來。


092.

不奢求知足的生活,不投機是性格的一部分,不謀是做人的誠實,不自私是身心的凈化。


093.

不受人折磨的不重,應該受人折磨的不重。


094.

不想改變的人,是無法調整的;不想做一個好人,就得不到它。


095.

不放棄小水,就能成就大海;不積小善,就沒有十全十美的美德。


096.

不想說理智是固執(zhí)的,不能說理智是傻子,不敢說理智是奴隸,拒絕說理智是無知的。


097.

有了好思想,今天就是好日子;鄰里和睦,到處都是一片凈土。


098.

水進入污泥,雖清澈渾濁;人們是邪惡的,雖然他們也是叛徒。


099.

水的性質,由高到低,所以要適當引導情況,疏通規(guī)則;人的本性是后天習得的,所以當他喜歡收集金錢時,他認為他是受約束的。


100.

牙齒堅硬易碎,故圣人性情溫和;刀刃鋒利而鋒利,所以圣人是高尚的;神龍難見,所以圣賢歸謙;渤海是汪洋測不出來的,所以圣賢歸深。



101.

賞可以種十種,持可以戒可以三凈,忍可以辱可以受益于他,修煉可以無為,冥想可以身心舒暢,智慧可以洞悉。


102.

為了擁有,并不貪婪;快樂與忙碌,并不苦;為了富有,它并不貧窮;有了忍耐,就沒有恐懼。


103.

讀書以讀書為本:讀書要做一個人,讀一點道理,讀一點理解,讀一顆心。


104.

世間有漏,法無涯;知識是容易的,真理總是新的。


105.

只有好話做不到好事,好話都是廢話;做好事不說好話等于什么也不做。


106.

失敗的人,無非是自己,只為自己所用;大多數(shù)成功的人都能善待他人。


107.

世界上最好的東西是快樂;世界上最昂貴的善行是婚姻;世界上最大的力量是耐心;世界上最強大的欲望是自愿。


108.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勞永逸、完美無缺的選擇。


109.

你不可能同時擁有春花和秋月,不可能同時擁有碩果和繁花。你不可能所有的好處都是你的。你要學會權衡利弊,學會放棄一些什么,然后才可能得到些什么。你要學會接受命的殘缺和悲哀,然后,心平氣和。因為,這就是人生。


110.

在等待的日子里,刻苦讀書,謙卑做人,養(yǎng)得深根,日后才能枝葉茂盛。




111.

以金相交,金耗則忘;以利相交,利盡則散;以勢相交,勢去則傾;以權相交,權失則棄;以情相交,情逝人傷;唯心相交,靜行致遠。


112.

情不重不生娑婆,愛不深不墮輪回。


113.

有的人值得被人利用,故能成才;有的人堪受被人利用,故能成器;有的人不能被人利用,故難成功;有的人拒絕被人利用,故難成就!


114.

人生沒有真正的絕望。樹,在秋天放下了落葉,心很疼,可是整個冬天,它讓心在平靜中積蓄力量。春天一到,芳華依然。只要生命還握在手心,人生就沒有絕望。一時的成敗得失對于一生來說,不過來了一場小感冒。心若累了,讓它休息,靈魂的修復是人生永不干枯的希望。


115.

世間,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與好壞,就有光明與黑暗,說好的未必好,說壞的未必壞。


116.

能干的人,不在情緒上計較,只在做事上認真;無能的人,不在做事上認真,只在情緒上計較。


117.

現(xiàn)在中國人有個誤區(qū),以為擠垮了誰,超越了誰,就是比誰強,以這種邏輯在成長著。其實,一個真正的強者,不是擺平了多少人,而要看他能幫助多少人——能幫助別人,這是德,能幫到別人,這是能。有德、有能的才是強者。


118.

無言、心心相印,是談話最高藝術;無相、事事默契,是做事最高境界。


119.

萬法相互緣起,世事不必強求;只要因緣具足,自能水到渠成。


120.

不吃過頭的飯,不講過頭的話,不走過頭的路,不做過頭的事。本份,照顧當下;過頭,失去未來。


121.

口袋沒錢,心里沒錢,輕松一輩子;口袋有錢,心里有錢,勞累一輩子;口袋沒錢,心里有錢,痛苦一輩子;口袋有錢,心里沒錢,快樂一輩子。


122.

人生當中,唯有信仰、滿足、歡喜、慚愧、結緣、平安、健康、智慧等,才是真正的財富,才能讓我們的心靈感到踏實與充足。


123.

真人不露面,露面非真人。禪宗的叢林里,多少燒火的、挑水的、煮飯的苦行者,都是在工作中參究悟道,凡夫肉眼是無法識得真面目的。


124.

人生之大病,不在無用,而在無明;事業(yè)之成功,不在學歷,而在學力。


125.

第一富有的人是誰?《佛所行贊》卷五中說:“富而不知足,是亦為貧苦。雖貧而知足,是則第一富?!笔秦??是富?在于我們懂不懂得知足,能不能夠在當下的因緣中,尋出一片自在清淡的人生。


126.

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


127.

學佛,其實就是學自己,完成自己。禪者有絕對的自尊,大都有放眼天下,舍我其誰的氣概,所謂“自修自悟”“自食其力”,那就是禪者的榜樣。


128.

好事要提得起,是非要放得下。


129.

一修人我不計較,二修彼此不比較,三修處事有禮貌,四修見人要微笑,五修吃虧不要緊,六修待人要厚道,七修內心無煩惱,八修口中多說好,九修所交皆君子,十修大家成佛道。若是人人能十修,佛國凈土樂逍遙。



星云大師:我最后的囑咐-真誠的告白(全文)

臺灣佛光山開山宗長星云大師 資料圖據(jù)臺灣佛光山6日公告,臺灣佛光山開山宗長星云大師2月5日下午圓寂,享年97歲。
星云大師俗名李國深,1927年8月出生于江蘇江都,12歲在南京棲霞寺出家,1947年從焦山佛學院畢業(yè),1949年遷居臺灣,1967年在高雄開創(chuàng)佛光山。他畢生致力于弘揚人間佛教,積極推動兩岸佛教交流交往。
星云大師先后在世界各地創(chuàng)建200余所道場,并創(chuàng)辦美術館、圖書館、出版社、書局、中華學校、佛教叢林學院及大、中、小學等數(shù)十所。

在貧僧出家七十多年中,經(jīng)常討論到生死的問題。生了要死,死了要生,等于季節(jié)有春夏秋冬的循環(huán),物質有成住壞空的還滅,人生當然有老病死生的輪回。


對于死亡,我從小就有一個不在乎的想法,數(shù)十年的人生歲月,在死亡的邊緣來回也走過多次,如:槍林彈雨中流亡、監(jiān)獄的蒙難、心臟的開刀,四、五十年的糖尿病,兩次中風,骨頭跌斷,抽筋剝皮……,這許多苦難,貧僧都不計較。


中國有一句話說:人生七十古來稀,我在六、七十歲的時候,身體還很健壯,就想,活到八十歲就好了。哪里知道,又這樣繼續(xù)的活下來,當然人生總是生命有階段性,我在八十五歲的時候,就預立遺囑,但只是給佛光山的弟子知道我一些想法。


這篇遺囑我把它定名為《真誠的告白》,曾經(jīng)對徒眾講說過一次,現(xiàn)在拿出來,又叫人念給我聽一遍,就作為《貧僧有話要說》的一個總結吧!


以下為星云大師《真誠的告白——我最后的囑咐》全文:
各位護法信徒、各位朋友、各位徒眾弟子們:


在這里要向各位做個真誠的告白。


我一生,人家都以為我很有錢,事實上我以貧窮為職志。我童年家貧如洗,但我不感到我是貧苦的孩子,我心中覺得富有。到了老年,人家以為我很富有,擁有多少學校、文化、出版、基金會,但我卻覺得自己空無一物,因為那都是十方大眾的,不是我的。在世界上,我雖然建設了多少寺院,但我不想為自己建一房一舍,為自己添一桌一椅,我上無片瓦,下無寸土,佛教僧伽物品都是十方共有,哪里有個人的呢?但在我的內心可又覺得世界都是我的。
我一生,不曾使用辦公桌,也沒有自己的櫥柜,雖然徒眾用心幫我設置,但我從來沒有用過。我一生沒有上過幾次街,買過東西;一生沒有存款,我的所有一切都是大眾的、都是佛光山的,一切都歸于社會,所有徒眾也應該學習“將此身心奉給佛教”,做一個隨緣的人生。
我一生,人家都以為我聚眾有方,事實上我的內心非常孤寂,我沒有最喜歡的人,也沒有最厭惡的人。別人認為我有多少弟子、信徒,但我沒有把他們認為是我的,都是道友,我只希望大家在佛教里各有所歸。


我沒有什么個人物質上的分配,說哪一塊錢分給你們,哪一塊房舍土地分給你們,也沒有哪一個人拿什么紀念品。你要,那么多的書,隨便在哪里都可以取得一本做為紀念;你不要,我有什么良言好話也沒有用。我只有人間佛教供你們學習,只有道場供你們護持。
我對大家也沒有何好、何壞,在常住都有制度,升級都有一定的標準,但世間法上總難以平衡,升級的依據(jù):事業(yè)、學業(yè)、道業(yè)、功業(yè),這里面大小、高低、有無,看的標準各有不同,都與福德因緣有關。所以大家升級與否,不是我個人所能左右,這是我對所有的徒眾深深抱歉,我不能為你們仗義直言,做到圓滿。不過,你們也應該學習受委屈,宗務委員會決議你們的功績升降,出家道行,自有佛法評量,不在世法上來論長道短。
今后,我所掛念的是徒眾的調職,佛光山它不是政府,但是單位多,又有調職制度,傳燈會竭盡所能安排適能適任,對于個人所長、想法縱有所差,大家都要忍耐。世間難以論平等,我們要把它創(chuàng)造成和平、美滿的人生,但也要看在哪個角度來論平等。未來如有不同意見,大家要依循《佛光山徒眾手冊》,可以更改,但要經(jīng)過大眾的同意。


我一生,人家都以為我創(chuàng)業(yè)艱難,事實上我覺得非常簡易;因為集體創(chuàng)作,我只是眾中之一,做時全力以赴,結果自然隨緣。許多人以為我善于管理,事實上我只是懂得“無為而治”。感謝大家互助合作,除了戒律與法制之外,我們都沒有權力去管理別人。對于世間的一切,來了,并沒有覺得歡喜,去了,也沒有覺得可惜??傁耄松鷳撊涡藻羞b,隨緣自在,能夠與道相應、與法相契,就是最富有的人生。
我一生,服膺于“給”的哲學,總是給人贊嘆、給人滿愿;我立下佛光人工作信條: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因為我深知結緣的重要,心里只想到處結緣、到處散播佛法種子。我立志興辦各種教育,因為從小我沒有進過正規(guī)的學校讀書,明白教育才能提升自我,改變氣質。我也發(fā)心著書立說,因為從佛陀那里一脈相承的法水流長,我不能不把心里的泉源用來供應世間。
我這一生奉行“以退為進,以眾為我,以無為有,以空為樂”的人生觀,凡我出家弟子,都應本諸出離心,以出世的思想做入世的事業(yè),生活要求簡樸,不要積聚。過去三衣一具、頭陀十八物、衣單兩斤半,這許多優(yōu)良傳統(tǒng),都合乎戒律,都應該深思熟記。佛光弟子不私自募緣,不私自請托,不私置產(chǎn)業(yè),不私造飲食,不私收徒眾,不私蓄金錢,不私建道場,不私交信者,大家都能這樣做到,佛光山的法脈會更加光耀永遠。所謂“光榮歸于佛陀,成就歸于大眾,利益歸于社會,功德歸于信徒”,大家應該好好奉行。
須知“佛道遍滿虛空,真理充塞法界”,法界一切都是我的,但形相上的無常,一切都不是我的,不要對世俗有太多留戀。人間佛教雖然不舍世間,但是“猶如木人看花鳥”,不要太多留意、太多分別。時時以眾為我,以教為命,在佛道上安身立命。
凡我徒眾,擁有佛法就好,金錢、物質,盡量與人結緣,因為那是人間共有的財富。對于財務經(jīng)濟,點滴歸公,我們每個人一切都是常住供應,不需紛爭,不要占有,只要大家正信辦道,生活應該不足掛慮。也希望徒眾不要為世間這種衣食住行太多的分心罣礙,此實不足道也。
我希望常住凈財要用于十方,不要保留,這才是佛光山未來的平安之道。除了道糧需要以外,如果還有凈財,一律都布施文化、教育、慈善。佛光山取之十方、施之十方,我們要濟助急難,關心鰥寡孤獨,或隨緣做些施舍予貧困民眾。因為災難、貧苦是人間的不幸,急難救助,這是理所當然要給予一些助緣。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等土地以及所有的別分院道場,都不是國有的,也不是租借的,都是常住陸續(xù)以凈資購買。所有一切全為佛光山常住所有,沒有與人合股共業(yè),沒有牽連,也沒有借貸,常住開山以來,從未向外借貸。
對于那許多別分院道場都要好好輔導、整修,給予信徒方便。如果實在不能維持,得到宗委會和信徒的同意,把它結束,凈財集中到教育、文化、公益基金,私人不可分配。和佛教界、道友都不共金錢來往,要有來往就是布施,沒有償還,不可借貸,免除日后紛爭。
我這一生信仰佛陀,以佛陀為我的導師,為我的道路。未來,大家在佛道的修學上,佛陀、十大弟子都是我們的榜樣,佛教的宗門祖師都是我們的模范。在佛法的弘傳上,世界各地的道場,要盡量給予本土化,請當?shù)赝奖娮〕?我對人間佛教的所有言教,都要能傳達到家家戶戶,為人所接受。
我一生,以弘揚人間佛教為職志,佛說的、人要的、凈化的、善美的,凡有助于增進幸福人生的教法,都是人間佛教??啵暈槲覀冊錾暇壍牧α?無常,不是定型的,可以改變我們未來的一切,促進人生的美好;空,不是沒有,空是建設有的,要空了才有,我一生一無所有,不是真空生妙有嗎?
我堅信人間佛教必然是未來人類世界的一道光明;說好話是真,做好事是善,存好心是美,讓三好運動的真善美要在社會里生根。智就是般若,仁就是慈悲,勇就是菩提,要努力做到,讓戒定慧在我們的心里成長,以實踐菩薩道做為我們人間的修行。
人間佛教的本源發(fā)自于佛陀,現(xiàn)在已經(jīng)成為普遍的氣候;所以佛光山、佛光會的發(fā)展,必定會成為佛教界一個正派的團體。但世間的人事各有所執(zhí),自古以來,在印度就有上座部、大眾部,傳到中國有八大宗派,在教義上實踐理念各有不同,無可厚非,但如果在人我是非上較量,那完全不能契合佛心。

大師一生未用過的辦公桌(圖片來源:資料圖)
假如你們有心,為團結佛光僧信四眾,可以效法過去古德圣賢成立一個宗派;但所謂創(chuàng)宗立派,則是看后代行人的作為,如果后來的人對佛教有所貢獻,又眾望所歸,有個當代佛教的宗派來為佛教撐持,做擎天一柱,這也未嘗不可。
對人間佛教弘法事業(yè)方法有所不滿意的,所謂“我執(zhí)已除,法執(zhí)難改”,要另立門戶,我們也要有雅量接受這種佛光的分燈法脈。只要對宗門沒有傷害,不要給予排擠,還是要給予包容。
我們的理念不在于自我的成就,是在于佛法能夠傳承,不分男女老少。在“佛光大道”上,僧信四眾現(xiàn)在已有規(guī)模,佛光山的僧眾比丘、比丘尼要擔綱,佛光會的優(yōu)婆塞、優(yōu)婆夷也要出一些人才,有所發(fā)揮,彼此不容分散力量,凝聚共識,讓大家有團聚的向心力,使佛光會日日增上,俾使佛光普照、法水長流。對于佛光會會員在社會上合乎八正道精神意義的事業(yè),都要鼓勵,大家相互幫助發(fā)展。
佛光會永遠為佛光山教團所屬,僧信和諧,不爭彼此,不必對立,等于空有是一體兩面。佛光山已經(jīng)推行民主的制度,今后佛光山和佛光會的領導人,都按照常住的循序,不要有所爭論,要以大眾意見為歸。
我倡導“平等”,深信男女、貧富都在平等之中,不可以有所歧視。眾生皆有佛性,情與無情,都能同圓種智,所以我從“人權的尊重”到“生權的提倡”,希望徹底落實“眾生平等”的精神。大家對山上的老樹、小花,要多多愛護,山下的村民、百姓,應該給予關懷;育幼院的兒童要多多鼓勵,精舍贍養(yǎng)的老人要時常慰問,對開山的諸長老要給予尊重。
我對兩岸視如一家,我對世界都如兄弟姐妹,我希望把美好的因緣留給人間,把佛法的情誼留給信者,把信心的種子留給自己,把無上的榮耀留給佛教大眾。但愿普世大眾,都能信仰因緣果報,希望每位仁者,都能奉行慈悲喜舍,把一切的心意留在人間。
人間佛教的事業(yè):如辦大學、電臺、報紙、編輯出版、云水書車、養(yǎng)老育幼等,凡有利于社會公共事業(yè)的,都應該交由教團擔當,給予支持,不可間斷;滴水坊要把“滴水之恩”做得更加美好。對于佛光祖庭宜興大覺寺,有緣分,要常去禮拜。我對社會的文教、公益數(shù)數(shù)尊重,所以有一個公益信托教育基金,現(xiàn)在已有十余億元,除了少數(shù)由信眾發(fā)心捐贈,全由過去的稿費和一筆字所得。今后,山上的長老可以護持,也希望佛教人士或熱心公益者的遺產(chǎn)都可以參與進來,讓公益基金壯大,更能造福全民,成為國家社會的一股清流。
像真善美傳播貢獻獎、三好校園獎、全球華文文學星云獎、星云教育獎等,其他再有項目,只要經(jīng)濟許可,將來都可以設立。我們對于社會總要增加養(yǎng)分,這是每一個佛教徒不可以推卻的責任。
在教育上,開支最浩繁的,就是常住辦的幾所大學、中學等;若有緣分,無條件的贈予有緣人管理,不可買賣;如果賣學校,對那些募款辦學的人怎么交代?這對佛光山的名譽不好,會給人批評。對于協(xié)助佛光山文化教育發(fā)展的社團,如有興辦,應該量力補助,以使其有心人更加團結。如有良言建議,甚至批評,只要是善意的,也不要排拒,要以“聞過則喜”的雅量接受,我們總要接受大家的意見,他人才會更加擁護。
我時常看到園藝組的徒眾們在那里除草修花,看到環(huán)保組的同道們在那里做資源回收分類,看到工程組的修繕、都監(jiān)院的服務、大寮里的典座,以及殿堂里的香燈、殿主等,那種投入,任勞任怨,實在是山上成功的動力,我只有感動、感激。沒有大家的發(fā)心,何能有今日的佛光山?今后,對于客堂的接待,對于信徒的招呼,對于義工的參與,都要有種種教育訓練,以使我們的教團更增臻完美。

所以,集體創(chuàng)作的精神,要永遠的、無怨無悔的堅持下去,這是我一生的志愿。因為誰都不能單獨存在,大家要互助互敬、共存共榮,那才是懂得佛法的核心精神,寧可以個人犧牲、忍耐,不要讓常住和大眾受到損失。


我的鄉(xiāng)親前輩唐朝鑒真大師,經(jīng)過多少磨難到達日本弘法傳播文化,在七十五高齡,自知歸鄉(xiāng)無望,他寫下遺偈:“山川異域,日月同天,寄諸佛子,共結來緣?!?/strong>在人生的生命之流里,如同大江東去,終會有再回來的一日,人的生命一期圓滿,還會有另一期生命的開始。
人類不能獨居于世間,生活需要士農(nóng)工商的供應,生存需要地水火風的助緣;大自然里,日月星辰、山河大地,都是我們的生命,大家要愛惜我們所居住的地球,要幫助地球上的一切眾生,因為他們都是曾經(jīng)給我、助我的人,對我們都有恩惠。我們大家都生活在因緣里,要彼此相依相助。
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生沒有帶來,死也沒有帶去”,回顧自己這一生,我不知道曾為人間帶來什么?但我?guī)ё吡巳碎g多少的歡喜、多少的善緣。我難以忘記多少信徒對我的喜舍、對我的護持、多少同門的祝福,我也難以忘記刻骨銘心的助緣。我這一生所受到的佛恩、友誼,真是無比浩蕩,我應該在人間活得很有價值。我愿生生世世為佛陀奉獻,為大眾服務,以此上報四重恩。
現(xiàn)在,我雖然快要帶走了你們對我的尊重,帶走了你們給我的緣分,帶走了你們對我的關懷,帶走了你們與我的情誼,未來我會加倍補償你們。我一生所發(fā)表過的言論,如:“集體創(chuàng)作、制度領導、非佛不作、唯法所依”,又如傳法說偈:“佛光菩提種,遍灑五大洲,開花結果時,光照寰宇周?!毕M蠹叶寄苤斢?、實踐。所謂“有佛法就有辦法”,凡我信者,要實踐慈悲、喜舍、結緣、報恩、和諧、正派、服務、正常、誠信、忍耐、公平、正義、發(fā)心、行佛……這些都是佛法,能夠實踐,你就會有辦法。
我一生雖然遭逢大時代的種種考驗,但我感到人生非常幸福,我享受苦難、貧窮、奮斗、空無;我體會“四大皆有”,我感覺人生“花開四季”,佛陀、信徒給我的太多了。雖然出家,注定要犧牲享受,但其實吾人也享受了犧牲的妙樂,我覺得在佛法里的禪悅法喜,就已享受不盡了。
對于人生的最后,我沒有舍利子,各種繁文縟節(jié)一概全免,只要寫上簡單幾個字,或是有心對我懷念者,可以唱誦“人間音緣”的佛曲。如果大家心中有人間佛教,時時奉行人間佛教,我想,這就是對我最好的懷念,也是我所衷心期盼。
最后我所掛念的,除了信眾的幸福安樂,要重視世界各地辦的大學,這也是我們的根本;山上的大眾,尤其叢林學院的師生,他們未來都是佛光山菩提種子,要他們健全、發(fā)心,人間佛教才能長久與天地同在,與大眾共存。
法幢不容傾倒,慧燈不可熄滅,期愿大家未來都能在人間佛教的大道上繼續(xù)精進,大家相互勉勵,共同為教珍重。
我最后要說的是:
心懷度眾慈悲愿,身似法海不系舟;問我一生何所求,平安幸福照五洲。


? ? ??星云 于佛光山開山寮


星云大師圓寂,重溫他的129句智慧格言,富有哲理的作文素材!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海宁市| 东至县| 伊春市| 濮阳市| 孟连| 鞍山市| 乌兰浩特市| 京山县| 濉溪县| 肥东县| 和平区| 沁阳市| 隆林| 博客| 华宁县| 嵩明县| 福安市| 札达县| 大足县| 长岭县| 永丰县| 桐庐县| 泰来县| 博湖县| 义马市| 沁源县| 康定县| 贵南县| 金川县| 兴城市| 松江区| 天等县| 朝阳市| 灵丘县| 平安县| 新余市| 临安市| 石城县| 临湘市| 大荔县| 正蓝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