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高考語文作文與《明日方舟》
閱讀下面的材料,任選其中一項,根據(jù)要求設計寫作提綱。(0分)
A. 人們因技術發(fā)展得以更好地掌控時間,但也有人因此成為了時間的仆人。
B. 吹滅別人的燈,并不會讓自己更加光明;阻擋別人的路,也不會讓自己行得更遠。
C.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p>
D. 好的故事,可以幫我們更好地表達和溝通,可以觸動心靈、啟迪智慧;好的故事,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可以展現(xiàn)異格民族的形象……故事是有力量的。
E. 在當代青少年中,“安靜一下不被打擾”的想法并不鮮見。青少年在需欸、生活中,,又是希望有一個自己的空間,放松,沉淀,成長。
F. “續(xù)航”一詞,原指連續(xù)航行,今天在使用中被賦予了新的含義。
G. 舞臺上,戲曲演員有登場亮相的瞬間。生活中也有許多亮相的時刻。每一次亮相都受到眾人關注;每一次亮相,也會有一段故事。
H. “與有肝膽人共事,從無字句處讀書?!?/p>
I. 一個人樂意去探索陌生世界,僅僅是因為好奇心嗎?
寫作要求:
寫作提綱應包括:
一個簡短且完整的開頭,表述接下來整篇文章的核心論點,并簡練地概括接下來將要論述核心觀點的角度。
2-4 個主體段落的概要,包括一個完整的段落中心句,以及1-2個例子輔助說明。
用以輔助說明的例子應來自《明日方舟》官方劇情,可以加入適當二設。
字數(shù)不多于300字。
要求:
應盡量全面地考慮所選命題,不要被高考的框架束縛。
檢驗每個命題的前提,在什么情況下命題合理,什么情況下,命題不成立。主體段落中應包括不同視角的討論,而不是只呈現(xiàn)一個方面的觀點。
使用完整的句子。
有趣,完成上面要求之后,最關鍵的就是有趣!

一些亂七八糟的發(fā)散:
G. 舞臺上,戲曲演員有登場亮相的瞬間。生活中也有許多亮相的時刻。每一次亮相都受到眾人關注;每一次亮相,也會有一段故事。
我馬上想到的例子包括
《長夜臨光》的耀騎士回歸;
《敘拉古人》的盧比奧演講;
《孤星》的克麗斯騰上天計劃。
當然,這都算一類。也許還有有其他角度的“亮相”?比如同樣是臨光家的西里爾·臨光?那也算是另一種角度的“亮相”。
I. 一個人樂意去探索陌生世界,僅僅是因為好奇心嗎?
這可以說是非常貼近《明日方舟》了,因為是上海卷嗎(x
相關的角色非常多,包括:
小多蘿西對母親的疑問:“媽媽,長途跋涉是不是很痛苦?為什么大家不選擇留在更安全的地方呢?”,也就是拓荒者為什么要拓荒。類似地,為什么安多恩要走入荒野?
《日暮尋路》的瑪恩納:“他知道每一條路線的終點,他所尋找的在此之外”。
為什么森蚺想要步入機械時代?為什么銀灰想要打開國門?為什么塔拉人要拼命逃出沼澤?為什么總轄要上天?為什么杜林人愿意走上地面?為什么深海教徒愿意投身大海?為什么鐵皮在邊界被嚇得失心瘋?為什么斯卡蒂在人與海嗣的邊界堅守了人的身份?
完美契合貫穿《明日方舟》始終的“跋涉”。跋涉就是走進未知,這可能就意味著突破邊界,無論是個人對世界的認知的邊界(上面提到的瑪恩納)、社會的新形式(西西里夫人的成功和如今變革邊緣的敘拉古)、新斗爭中的新技巧(摸索中的新整合運動)、進入到新的世界(麥哲倫等人的北極探索)、自我認知的解放(比如鴻雪、至簡)。
這既包括探索“the known unknow”(已知的未知),也包括接觸“the unknown unknow”。
B.?吹滅別人的燈,并不會讓自己更加光明;阻擋別人的路,也不會讓自己行得更遠。
作為高考題目,結合時政語境,B和C的指向性很強,但這里不是高考,可以靈活一些,不妨重新審視:什么是“吹滅別人的燈”?什么是“阻擋別人的路”?
過河拆橋、形成壟斷算不算?這樣是走得更遠,還是更近?這是強者的恃強凌弱。比如商業(yè)聯(lián)合、比如維多利亞對壓迫塔拉人的合理化。是文明的矯飾,是“血就是血”的反面。
犧牲別人,成就自己算不算?這是謀善村對方小石。是《落葉逐火》的獵人、切斯伯口中的騎士的反面。
既然沒有希望的情況下,把別人也拉入絕望算不算?比如深海教會,是伊比利亞審判庭和懲戒軍的反面。
這些反面例子更光明了嗎?那些正面的例子走得更遠了嗎?為什么?
如果要反抗那些反面例子,也是要吹滅他們的燈、斷掉他們的路嗎?
這些問題沒那么直白。
延伸一下?!按禍鐒e人的燈”、“阻擋別人的路”的前提也許是“充分的暴力”,不然也吹不滅、擋不住。這其實也就和《明日方舟》的另一個關鍵主題是一致的——關于暴力的必要性、代價、另外的選擇和各人因此的覺悟。
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
《道德經(jīng)》的這一段也許就是所謂“血就是血”。
H. “與有肝膽人共事,從無字句處讀書?!?/p>
話說,“肝膽”分別指什么?國學基礎薄弱,不甚了解??隙ú皇乾F(xiàn)代語境的“肝”——能熬夜。很大膽地熬夜肝項目,會出人命的,肯定不是。
肝膽相照是指真誠,忠肝義膽是指忠義?!案巍边@個意象究竟承載了什么中華文化的品質,我一時間無法回答。
但“從無字句處讀書”就很好展開了,變形者就有這么一句臺詞:
你的知識都是從學習中得來,但切身的經(jīng)驗卻太少
每個角色的頓悟、脫胎換骨、從絕望崩潰中振作,靠的都不是知識和書本。
比如安多恩靠的是此前漫長的跋涉,瑪恩納靠的是一次久違的假期(以及一位后輩的死諫)。太過依賴書本的燭騎士仍走不出高塔,翻譯家阿瑪雅也選擇奉獻自身給大海。
艾莉妮的成長也具體體現(xiàn)在放下經(jīng)書,杜遙夜也是親身送過鏢才知道鏢頭責任之重。
這也算是挺契合的。

總之,《明日方舟》的事例肯定不能直接用的,臺詞和描寫中的好句照抄也算是抄襲,但思考終究是通的,而且思考并不會止于高考。倒不如說,這方面的迷茫在大學時期和畢業(yè)后的一兩年會更加激烈地沖擊每一個年輕人。
高考和《明日方舟》可能并沒有那么遠,高考作文題目也不見得會在高考后離我們而去。畢竟我們站在同一片大地之上,而且在可以預見的將來都無法離開。

以上所有發(fā)散可以共同回答 D 的其中一個方面,故事是有力量的。
既然說到了,就最后再說一句:如果想完整討論 D,反面來看“故事”也可以理解為意識形態(tài)化,也就是賦予意義、玩弄意義。詳見上一篇專欄。正面來看,我們人類就是要靠賦予意義和講故事來形成共識、搭建合作關系的。

具體的故事是玩弄意義,但“需要故事”這一點,卻是我們人類繞不開的東西。

祝各位閱讀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