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tǒng)獨特工藝:有了弓魚今后菜場買來的魚再也不需用水養(yǎng)了?
“今后菜場買來的魚再也不需用水養(yǎng)了。”日前,有網友在網上分享了一個活魚保鮮的方法,即通過一種“弓魚”的技術,可以做到魚離水二三十個小時也不會死。具體做法是,在魚唇處穿繩打結,隨后將魚身彎曲,用綁住魚嘴的繩子延長線扎住魚尾,使魚兒保持弓姿就行。
魚離開水也能活?大部分網友對這一方法持懷疑態(tài)度。有網友認為,“僅僅用一根繩子綁一綁就讓魚兒可以離水存活,這事兒聽起來不太靠譜?!?/p>
而一小部分網友還對把魚兒綁成“弓”狀的行為頗為不解,“這算不算是虐待動物啊,魚被綁成這樣都難受死了,怎么會還能離水活好幾天呢?”
弓魚”也叫“綁魚”,是山城福建省建甌市處理塘魚的傳統(tǒng)獨特工藝。它是塘魚抓上岸后,綁魚的一種技術。
漁農在魚塘邊捕邊綁,即用繩子從魚鼻子穿到唇,尾部綁肛門下,這叫初綁。然后把魚放入溪河清活水中“吐污納新”,再行二次弓綁,即頭部不動,尾部由肛門下移到肛門上,使魚弓彎成半圓形。
這種弓過的魚,吃起來特別鮮美,沒有魚腥味。鮮魚經過“弓魚”處理,冬天可以?;?~5天,夏天可以?;?~2天,還能除去魚肉的污泥味。
據有關資料記載:“弓魚”始于元末明初。弓過的魚吃起來不但新鮮,而且不臭泥味,又因肛門被綁緊,吃進的新鮮水也無法排出,魚活的時間特別長,一般可活三天,便于離水后的長途運輸、販賣。
時間可達數小時甚至十余小時。這項綁魚的技術為此被一直沿襲下來。
傳統(tǒng)上,弓魚只能右弓不能左弓,漁民和民俗學者認為左弓的話存活時間大大縮短,因為魚向右彎,魚的內贓可以不像左弓般擠壓,對魚比較舒服。
但中國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節(jié)目《走近科學》請來魚類專家做試驗,結果無論右弓左弓魚類的生存時間都是差不多,專家結論漁民認為右弓比較好是因為習慣使然,魚的左面比較多器官,弓起來麻煩而已。
弓魚的存活率比較長是因為弓魚因綁扎而強迫開口,而魚腮也一樣強行張開,因此吸氧多。緊綁也使魚身減少活動,防止傷害,不會消耗體能。
沒有弓魚處理的魚已經無力張開口和腮,在離水的環(huán)境下,很快因缺氧機能衰退而死。但是弓魚這樣技術,只能適用空氣濕度高,溫度平均的地區(qū),干旱、溫度極端的地區(qū)則弓魚便不能生效。
而且非所有魚類合適弓魚,鱔魚、泥鰍等等長形而柔軟的魚類,也不適合。正常情況下,魚離開了水,就如人離開了空氣,很快就死翹翹了
福建獨特的弓魚工藝流傳沿襲了好幾百年了,福建當地人民也一直受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