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癌癥患者能進行器官捐獻么?
【科普】癌癥患者能進行器官捐獻么?
今年高考期間,一條新聞被各大媒體廣泛刊載:18歲的高三少女,在高考前因淋巴瘤離世,彌留之際委托父母捐獻了自己的遺體。

這位少女的大愛精神讓很多人淚目。
但是這個遺體捐獻事件卻引發(fā)了一場關于癌癥患者器官捐獻的爭議:有人認為,既然捐獻了遺體,就是把器官一起捐了,沒有癌細胞的器官應該可以捐給有需要的人使用;還有人認為,既然是癌癥患者,經歷過各種抗癌治療,身體器官哪哪都不好了,肯定不能捐……
那么,癌癥患者究竟能不能進行器官捐獻呢?
平時也有很多癌癥患者會咨詢和關心這方面的問題。
下面,我們就來詳細談一談。
01??器官捐獻并不等同于遺體捐獻
18歲大愛少女進行遺體捐獻,這并不等同于器官捐獻。
從廣義上說,器官捐獻與遺體捐獻均是指自然人生前自愿表示在死亡后,由其執(zhí)行人將遺體的全部或部分捐獻給醫(yī)學科學事業(yè);或生前未表示是否捐獻意愿的自然人死亡后,由其直系親屬將遺體的全部或部分捐獻給醫(yī)學科學事業(yè)的行為。
不同之處在于,遺體捐獻是將捐獻者遺體捐給醫(yī)學科學事業(yè)進行科研教學用;而器官捐獻則是除了研究教學外,還可以把具有良好功能的器官捐贈給瀕臨死亡、等待移植的病人,讓他人的生命得以延續(xù)。
02??癌癥患者器官存在癌細胞轉移風險
2016年《中華移植雜志》刊發(fā)的《中國公民逝世后捐獻供器官功能評估和維護專家共識》中明確指出惡性腫瘤(顱內腫瘤除外)不可以進行器官捐贈。
2018年,荷蘭阿姆斯特丹學術醫(yī)學中心的Frederike Bemelman教授等在醫(yī)學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Transplantation》上發(fā)表了一篇特殊的病例報告。4例成功接受肺、左腎、肝、右腎移植的患者,均在術后16個月至6年內的時間里,出現了組織學類型相似的乳腺癌,而這4例移植接受者的器官均來源于同一位捐獻者,在捐獻時也并未發(fā)現有乳腺癌。事實證明,乳腺癌細胞的確來源于器官捐獻者。
因此通過器官移植,供者來源的惡性腫瘤可能會轉移至移植器官受者,即使尚未發(fā)現有明顯的腫瘤轉移,仍不適合進行移植。
03??顱內腫瘤患者器官的轉移風險低
在所有惡性腫瘤中,顱內腫瘤轉移至中樞神經系統(tǒng)之外的風險非常低,有研究表明,在排除高危因素及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的前提下,原發(fā)性顱內腫瘤的患者可以作為供體捐獻器官。
國外也有學者將英國移植注冊中心的數據與英格蘭、威爾士和北愛爾蘭的國家數據(1985年~2001年)進行比較研究。該研究共有177例顱內惡性腫瘤供者的495個器官被移植至448例受者,但未發(fā)現任何一例供者來源的惡性腫瘤轉移病例。該研究認為,原發(fā)性顱內惡性腫瘤患者的器官是安全的,可以被用于器官移植。雖然有可能出現癌癥轉移,但風險很低。
可見,顱內腫瘤患者是所有癌癥患者中的一類特殊群體,有意愿的患者可進行器官捐獻。
04??癌癥患者眼角膜屬“相對免疫赦免”
除原發(fā)顱內腫瘤外,普通癌癥患者可選擇的器官捐獻類別有角膜捐獻。
鑒于角膜組織的特殊性,它沒有血管、淋巴,是“相對免疫赦免”的存在,移植后排斥反應低,移植手術成功率在90%以上。在我國《眼庫管理》標準中,惡性腫瘤并沒有全部列入角膜捐獻的絕對或相對禁忌癥中。
武漢已故歌手姚貝娜就是角膜捐獻者代表。她因乳腺癌離世,但她捐獻的角膜卻讓三位患者重見光明。

總之,上文內容歸納起來就三句話:
一、癌癥患者如有意愿,均可進行遺體捐獻,助力醫(yī)學科學研究。
二、癌癥患者中僅顱內腫瘤患者,可按意愿進行器官捐獻。
三、其余癌癥患者如有意愿,可捐獻角膜,但不可捐獻其他器官。
申請器官捐獻小貼士
1.微信登記
關注公眾號“中國人體器官捐獻”,點擊“志愿登記”進行登記。
2.網站登記
登錄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官方網站(www.codac.org.cn)進行登記。
3.現場登記:
前往當地紅十字會器官捐獻管理機構或登記站書面登記。
來源:湖北省腫瘤醫(yī)院健康教育??谱o理小組
作者:張婷、辛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