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托成功八要素

托福是通向西方文化教育的橋梁,是人生路的重要轉(zhuǎn)折點。
對于常規(guī)智力和英文教育背景的留學黨來說,殺托是個勞心勞力的大工程。
作為過來人,我總結了下自己的經(jīng)驗,避開大道理,僅從實際層面,和大家分享自己體會最深的殺托成功八要素:
一.?睡眠
把人比作手機,腦子是CPU,記憶是內(nèi)存,學托福,就是在操作系統(tǒng)里再裝一套語言,是個數(shù)據(jù)量極大的程序。跑大程序耗電快,電不足,效率低,就得充,睡覺就是關機充電。
好睡眠如同小死,大腦關閉,運存清空,睡醒恍若新生,滿血滿藍,思路通暢,學習高效。
又有一說是,睡眠時潛意識里會對白天接受的信息進行消化處理,繁多的單詞和搭配,寫作句式和口語段子,一覺便都印到腦子里。
無論何種說法,好的睡眠,是殺托的第一關鍵。
如何獲得好睡眠?
1.不遺余力如白天的繁重腦力訓練都不能使你倒頭就睡的話,說明學習強度還不夠,此時打開托福聽力,調(diào)至1.5倍速繼續(xù)聽,相信不到一個lecture困意便排山倒海而來。
2.適度鍛煉肉體運動,肌腱伸縮,流汗后欣快,洗個熱水澡,倦意襲來,不知是躺在床上還是躺在一團云朵上。
3.睡前撒尿哪怕只有一滴,睡前也要排盡,絕不被尿憋醒,好睡眠一定是完整的。
4.不看手機睡前應避免情緒動蕩,玩手機傷眼是小,傷神是大,不如看紙書或kindle,聽肖邦或雨聲,收招魂魄,一念清凈,自然甜睡。
二.?饑餓
學托福需要饑餓感。
大腦運轉(zhuǎn)依賴內(nèi)分泌,腸肥必定腦滿,因為在大腦的生命力此刻正在胃部和大腸緊張工作。因此,學習效率低下的問題大半是消化問題,直接點說就是大便的問題。
林語堂先生曾借用一位美國大學校長的典故闡述此理:這位大學校長過去對每年的新生演說時,總是要講那句極有智慧的話:“我要你們記住兩件事情:讀《圣經(jīng)》和使大便通暢?!?br>所以在托福學習中想讓大腦時刻保持活力和敏銳,勿食太飽,可依據(jù)蘇東波的做法 “已饑方食,未飽先止—《東坡志林》”。
帶著三分饑,腦子才能活絡起來,喬布斯在生前演講時,唯一重復了三遍的話就是:stay foolish,stay hungry!

三.?孤獨
孟子云,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托福與愛情亦是如此。
備考者皆知,修煉需閉關,要想脫胎換骨,就得在一些階段離群索居,有家不住,在外租一陋室,息交絕游,斬斷情絲,自我囚禁,在痛苦中脫變,古往今來皆如此。
為何人要自找苦吃?為何托福學習需要孤獨?
叔本華在《論天才》中談到認知與意欲的關系:智力只有從為意欲的服務中解放出來,讓認知活動壓倒了意欲活動,心智才不會被感情遮蔽,才能對事物和概念有著清晰客觀的認識。由于意欲不斷地堅持對智力本來的控制,只有當遇到不妙的個人境遇時,智力才較容易掙脫意欲的控制,因為希望能脫離困境,所以智力才會全力應對眼前的挑戰(zhàn),而優(yōu)越的個人處境則會恰恰相反。
要囚禁生活把我分散的浮動的能力都凝聚在一個焦點上,它們在一個狹窄的空間相互撞擊,烏云相撞生成電,由電生成火花,由火花生成了光?!痘缴讲簟?/blockquote>
如果你想和托福分手,請先和你的男/女朋友分手吧。暫時的分開就當做對愛情的考驗和相互的成全,分手短信我都給你們想好了,就用倉央嘉措那首名詩:“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strong>
四.?他律君子慎獨,在孤獨中與托福相伴,對滾滾紅塵say no,偶爾可以做到,但無奈人的基因給人無數(shù)桎梏,相互制衡、糾纏、羈絆,真正能獨自掙脫這些桎梏,在與自然本性的搏殺中常勝概率無限趨近于零。
我們永遠做不到自己駕馭自己?!?/blockquote>
勿過度責怪自己,人非圣賢皆如此,所以我們除了自律,更需要他律。從曾國藩的修身經(jīng)驗中,我學到是通過借助外力來監(jiān)督自己。歸根結底,人是被決定物。所以從根本上說,外力遠遠大于內(nèi)力。連如此信奉內(nèi)心力量的曾國藩都屢屢說:“事必有所激有所逼才能有成?!?一個人,自制力再強,也肯定有被自己打敗的時候。但是,如果有人監(jiān)督著自己,戰(zhàn)斗力可能就大不相同。這正如一根基因不佳的竹子,生長在根根筆直的竹林中,為了與它們爭奪陽光,自然也會長得筆直。這就是“夾持”的功效。
學托福如何夾持??
有條件的可尋良師,得藥石之言,無條件的可泡高校自習室:
某年平安夜,我溜進五道口金融學院自習,教室滿是埋首苦讀之人,隔著一條馬路的是燈紅酒綠的酒吧街,街上癡男怨女紙醉金迷,眼前教室里學霸們沉靜如海,見此情景,我心里某些東西好像更堅固了一些。
五.?雞湯
殺托過程中,容易出現(xiàn)停頓甚至倒退。我們往往十分努力,可分數(shù)不見長,陷入瓶頸,焦慮、倦怠、沮喪。
此時如何應對?
曾國藩曾以練習書法為喻:“手愈拙,字愈丑,意興愈低,所謂’困’也。困時切莫間斷,熬過此關,便可少進。再進再困再熬再奮,自有亨通精進之日。不特習字,凡事皆有極困難之時,打得通的,便是好漢?!?/p>
簡言之就是,熬不下去,也要熬,以強悍的蠻勁打通此關。
這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每當極倦怠疲乏之時,如何“血戰(zhàn)”?如何自我攻伐、自我砥礪?這時需要喝口心靈雞湯。
雞湯,即名言警句,喝多了會中毒,但低谷困頓時,這幾個詞幾句話的作用類似黑暗中的一盞燈、快摔倒時的一根拐杖。
拿我自己舉例,每次錄課,為了保證講解思路流暢,語言精練的高質(zhì)量,我可能都要失敗數(shù)次甚至數(shù)十次,某次一個題目已經(jīng)錄失敗了近20次后,我煩躁近乎瘋狂,想去街上裸奔,絕望之時,心頭突然想起老曾說的,決定成敗,不在高處,在平處;不在隆處,在污處。全看人能不能在棘手之處,耐得住煩。當下慚愧不已,抽了自己三個大嘴巴子,冷水沖了個頭,繼續(xù)錄!
六.?變化
積跬步以至千里,托福學習需制定詳細的計劃每天落實:每天學幾個小時,背單詞的時間,聽說讀寫的時間分配。
制訂計劃總是豪情萬丈,但開始執(zhí)行計劃之后,各種障礙、突發(fā)的事件就會打亂做自己原有的安排,隨即憤恨、幻滅便會出現(xiàn)。
我曾像蓋茨比一樣,定制具體幾點到幾點的每日計劃,一旦決心嚴格執(zhí)行后往往被打斷,然后自暴自棄:今日突發(fā)狀況,反正計劃已亂,不如放縱玩耍,明天再重新做人。于是落入明日復明日,萬事成蹉跎的惡性循環(huán)。
無常便是常,因此,做計劃的智慧在于一邊執(zhí)行計劃,一邊修改計劃。如計劃過程中被某事中斷,事兒了之后要立刻想想,今天還剩多少的時間,這些時間應該怎么重新計劃分配到學習上。
七.?沉浸
托福學習需要進入“場”
所謂的“場” 通俗地說,就是專注做事的沉浸狀態(tài),是用精神對事物最敏感地去感受。
佛家講戒定慧,在宗教靈修中,焚香也好,誦經(jīng)也罷,都是希望把通過儀式人引入那個“場”,讓人浮動的思緒沉淀,讓人的精神完全離開嘈雜的世界進入到另一個領域去體會,去感知。
而語言學習是最需要進入這種“場”的:作為英文學習者,想要突飛猛進,一定要完全泡在英文里,進入一個強制輸入輸出的狀態(tài),也就是逼著自己聽說讀寫甚至連內(nèi)心思考都是用英文。開始極其辛苦:聽聽力腦子感覺要爆,看閱讀眼睛感覺要花,練口語舌頭要廢,寫寫作感覺大腦便秘。但是一旦熬過最初的痛苦,慢慢就能進入狀態(tài),找到語言和思維的節(jié)奏(feel the rhythm),也就是進入了這個“場”,此刻一日千里是自然而然。
泰山在前而不見,疾雷破柱而不驚,沈浸濃郁,含英咀華。
我堅信能不能進入到這么一種全神貫注心無旁騖的學習狀態(tài)才是能不能迅速提高分數(shù)的關鍵。
八. 運動
托福學習,沒有壓力就無法精進,但沒有出氣閥的蒸汽鍋會爆掉,就算地球,也會有火山爆發(fā),就算四季,也會有一兩天風狂雨驟。
學會如何在高強度的學習后真正娛樂放松,是門學問,也是能否恢復能量明日再戰(zhàn)的關鍵。我見過很多學生在學累后,刷B站,看抖音,玩刺激的游戲,越玩越累,還破壞了自己辛辛苦苦營造的“學習場”
究竟該如何在學習后放松呢?
我從丘吉爾的散文Work and Pleasure中得到了答案:
It is no use offering the manual laborer, tired out with a hard week’s sweat and effort, the chance of playing a game of football or baseball on Saturday afternoon.
對于從事體力活的人來說,讓他們在周六踢足球或打棒球絕不是放松。
同理,對于托福學習者來說,經(jīng)過一天的緊張的腦力訓練后,再去面對雜紛亂的信息更是有害無益。
所以二者應該互換:身累者最好的娛樂是躺在沙發(fā)喝著酒看著球,而腦累心累者之人最好的放松是走出屋子去運動!如果人不進行外在的運動——很多人的生活方式都是靜止缺少運動的——那他們身體外表的靜止就會與內(nèi)在進行著的運動形成驚人的、有害的不協(xié)調(diào)。身體內(nèi)部不停的運動需要得到某種外在運動的配合與支持。—《人生的智慧》
打打球跑跑步,肉身酸楚會轉(zhuǎn)移走心里焦慮,大腦閃存清空,暫時忘掉分數(shù),忘掉想不明白的題,出身汗,分泌點多巴胺去煩去躁,洗熱水澡時心神中說不定會有新的思路。
總結:
學托福一個“學”字看似簡單,但語言學習背后修煉的是身體管理,時間管理,能量管理,情緒管理,這些能力就是精英與普通人的分界,也是決定你未來是碌碌無為還是可能做成一些事兒的關鍵。
精英修煉很難,托福學習很苦,但是正是因為這份艱難和困苦才顯其寶貴難得,才值得我們?yōu)橹テ床珚^斗。
1962年9月12日,美國前總統(tǒng)約翰·費茨杰拉德·肯尼迪(John Fitzgerald Kennedy)在賴斯大學關于人類登月航天事業(yè)的演講時說:
We choose to go to the moon in this decade and do the other things, not because they are easy, but because they are hard!
今天我想對一起燃燒青春奮戰(zhàn)托福的同學們說:
We choose to study TOEFL ,?not because it is?easy, but because it is?hard!
獨自備考死磕文本缺乏的做題的方法的同學,想要高效學習解題技巧和系統(tǒng)性的完整文章訓練短期沖分的同學可以了解一下我的閱讀線上滿分訓練營: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