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羊肉泡饃

羊肉泡饃的歷史悠久,特別是西北人更是青睞有加,已經(jīng)成為早餐或者午餐的一種選擇,
今天中午,排隊吃了一碗久違的羊肉泡饃。說起羊肉泡饃的滋味,可以說每個人的感受都有所不同,不吃羊肉泡饃的人是感覺不到其中趣味的,正如不吃臭豆腐的我,始終無法理解臭豆腐的美味一樣。
我只談談自己每次吃羊肉泡饃的感受。
每次吃羊肉泡饃前,從桌子上拿一個大碗,走入隊列,仿佛等待參加一場戰(zhàn)斗一樣。拿著空碗,看著切肉師傅用著嫻熟的刀工切著羊肉或羊雜,此時的他必須要頭腦保持清醒,既要聽清食客究竟是要羊肉泡饃還是水盆羊肉,接著還要聽清如果吃羊肉泡饃的話是要純?nèi)膺€是要夾帶羊雜。與此同時,切肉師傅的手不能停,要切出符合食客要求的大塊羊肉或羊雜。另外,食客要從店家準備好放有機器切成小塊的鍋盔里,用大勺盛出自己能吃的鍋盔數(shù)量。切肉師傅切完肉后,把它們放到食客盛好鍋盔的大碗里,隨后會詢問食客需不需要額外添加粉絲。食客在回答后,切肉師傅會給他一個號碼,這就是食客所要的羊肉泡饃號碼。切肉師傅接著會按同樣的步驟詢問下一位食客,而這位食客的任務并沒有完成,他還需要用一個小碗盛一些糖蒜和辣椒醬。
經(jīng)常吃羊肉泡饃的人都知道,糖蒜和辣椒醬是羊肉泡饃的最佳伴侶。當然,對于我而言,還有一樣調(diào)味料更是羊肉泡饃提味的關鍵,那就是桌子上必備的花椒面。
不用等太久,羊肉泡饃上桌??粗爸鵁釟獾难蛉馀蒺x,鍋盔已經(jīng)泡得十分軟,而大塊的羊肉也已經(jīng)變成了淡灰色,這就意味著馬上就可以開動了。先舀一勺花椒面灑在羊肉泡饃里,頓時香噴噴的羊肉味夾雜著花椒味撲面而來,令人垂涎欲滴。接著,喝一口羊肉湯開啟味蕾上的盛宴。時不時再吃一口糖蒜,或蘸著辣椒醬吃,或者直接入口,味道有所不同,但都是十分可口的。
羊肉泡饃吃到一半,稍微停一下,借著舌頭上尚未散去的羊肉味,趕緊撥幾個糖蒜吃吃,調(diào)劑一下味蕾上的快感。接著,從碗里夾幾塊羊肉下肚。一旦碗里的羊肉和泡饃都吃完了,可以根據(jù)自己的飯量選擇是否喝完這碗鮮美的羊肉湯。看到羊肉湯的水位線不斷下降,碗里的食材都已下肚,此時,額頭上必然是大汗淋漓,一種久旱逢甘霖的感覺躍然而生。
此時的我,想起了有關羊肉泡饃的一則典故,相傳羊肉泡饃起源于元朝,蒙古將士在南征北戰(zhàn)時,特別是冬天深入西伯利亞和東歐腹地作戰(zhàn)時,為了御寒,就把羊肉放到開水里煮,等煮開后,一邊吃著煮羊肉,一邊啃著隨身帶的干餅,一種的飲食習慣由此誕生。吃完煮羊肉和干餅的將士們頓時渾身發(fā)汗,有效地抵御了寒冷,也從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軍隊士氣,成為了攻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的蒙古鐵騎。
一種飲食上的饋贈穿越上百年,薪火相傳,生生不息,這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精神,從上古時代的炎黃二帝一脈相傳至今,上千年的歷史是我們民族的自豪,不同地域的飲食文化交織在一起,共同構成了淵源深厚的中華飲食文化,真乃幸事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