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存在的歷史——架空系列】芬蘭“艾娜”自行防空炮

(*本文為架空作品,以下內容均為虛構,請讀者注意與史實區(qū)分)
“艾娜”自行防空炮是芬蘭利用繳獲的KV-1重型坦克的底盤、拆除機槍,重新設計炮塔并搭載瑞典博福斯公司制造的雙管40毫米高炮改裝而成的。第一輛原型車于1942年底制造完成,由于缺乏相關的歷史資料,所以芬蘭在整個蘇芬戰(zhàn)爭期間到底改裝了多少輛“艾娜”自行防空炮至今沒有明確的答案。
相比于芬軍視作精神象征的“諾拉”多管火箭發(fā)射車,“艾娜”自行防空炮的名氣要小得多,但是在戰(zhàn)爭中“艾娜”自行防空炮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盡管“諾拉”多管火箭發(fā)射車有著優(yōu)異的機動性,但是面對蘇聯(lián)空軍來自空中的降維打擊,僅靠躲避不是長久之計。所以芬軍將四輛“艾娜”自行防空炮以“防空保障”的名義編入了諾拉營。
某日諾拉營前進的過程中,飛機引擎聲由遠及近,八架伊爾-2攻擊機組成編隊從低空來襲。當看到地面上的目標正是“諾拉”多管火箭發(fā)射車之后,蘇軍飛行員大喜,隨即進入攻擊隊形,準備攻擊這些“靶子”。
諾拉營見狀,所屬十六輛多管火箭發(fā)射車立即散開以規(guī)避攻擊,同時作為負責防空保障的四輛“艾娜”自行防空炮立即進入戰(zhàn)斗狀態(tài),蘇軍飛行員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遭遇“艾娜”自行防空炮8門40毫米炮彈的齊射,一架伊爾-2攻擊機油箱被擊中,隨即燃起大火,墜入叢林。另一架伊爾-2迅速加大油門爬升以躲避攻擊,但規(guī)避不及也被擊中,左翼斷裂失控后墜毀。其余攻擊結束后返航。事后蘇軍確認當天損失兩架伊爾-2攻擊機,次日芬軍通過報刊宣傳稱諾拉營遭遇空襲但是沒有造成任何損失。
蘇芬戰(zhàn)爭后期,雙方都意識到這場戰(zhàn)爭會以和談的方式結束。為了增加在談判中的籌碼,蘇聯(lián)空軍派出大量轟炸機對芬蘭首都赫爾辛基進行持續(xù)轟炸。芬軍調集大量“艾娜”自行防空炮用于赫爾辛基的防空作戰(zhàn)。
在經過充分準備之后,蘇聯(lián)空軍派出由五百余架各型轟炸機組成的轟炸機編隊對赫爾辛基展開了猛烈的轟炸。這種規(guī)模的戰(zhàn)斗與之前的小規(guī)模遭遇戰(zhàn)不可同日而語,“艾娜”自行防空炮在首都防空作戰(zhàn)中幾乎損失殆盡,但是這樣的犧牲是值得的,相比于歐洲其它受到嚴重轟炸破壞的城市,赫爾辛基的受破壞程度較小,只有很少炸彈投入到人口高的地區(qū)。
(PS:在赫爾辛基首都圖書館門前的空地上,矗立著一座微縮版自行防空炮的雕像。這座雕像與圖書館顯得格格不入,每當有外國游客問起,當地人就會解釋道——她叫艾娜,曾經守護過你眼前的一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