恃勝失備
恃勝失備
北宋·沈括《夢溪筆談(卷十三)·權智》
【原文】
有人曾遇強寇, 斗。
矛刃方接,寇先含水滿口,忽噀其面,其人愕然,刃已揕胸。
后有一壯士,復與寇遇,已先知噀水之事。
寇復用之,水才出口,矛以洞頸。
蓋已陳芻狗,其機已泄。
恃勝失備,反受其害。
【今譯】
有一個人曾遇到一個強盜,他們兩個人打了起來。
雙方格斗剛剛開始,刀槍剛要交鋒,強盜用預先含好的一口水,進行突然襲擊,猛然朝那個人的臉上噴去。
那人毫無防備會有這么一手花招,愕然一驚,一愣神,正處于驚愕的剎那間,強盜的尖刀已經(jīng)刺戳進了他的胸膛。
后來,有個壯士也遇上了這個強盜。壯士已經(jīng)先知道了強盜噴水這一小伎倆,壯士已有心里準備。
兩個人剛一交手,那強盜果然又用舊招,玩弄那一套,結(jié)果水剛剛噴出口,壯士的長槍就已刺穿了強盜的脖子。
這是因為用過的辦法,奧妙已經(jīng)泄露,就像祭祀時用過了的草狗(紙扎兒)一樣,用一次就不能再用了,它的秘密已經(jīng)泄露,還想依賴那些已泄露了機密的過時東西,靠用過的舊套路故伎來取勝,本身就反會失去戒備,反而遭到它的禍害。
【賞析】“已陳芻狗” 古時巫師用干草扎制的狗形,放在小箱子里,用錦繡包上,供祭祀時用,禱祝時把它擺出來做為不祥之物的象征,用后就把它拋掉,即扔到路上,讓人踐踏,最后被人撿去燒火做飯。
“已陳芻狗” 就是說已經(jīng)用完,用過以后已被拋棄的東西,不能再來使用,語出《莊子·天運》。
這一篇寓言從一個強盜以含水噴人,僥幸取勝而又故伎重演,反而因此遭受禍害的故事。
“恃勝失備” 依靠它取得過勝利,取得勝利之后就麻痹大意,而失去戒備,反而受了它的害。它啟發(fā)我們,只依靠取勝的舊方法,老一套,不思進取,在新的斗爭中,不知隨機應變,就必然會招致失敗。
《夢溪筆談》北宋沈括著,共二十六卷。是一部內(nèi)容十分廣泛的筆記,其中保存了大量珍貴的自然科學資料和歷史資料。
沈括(1031 ~ 1095),字存中,杭州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官至翰林學士,是個較為淵博的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