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外國人不愛貼手機膜?看完才知道,竟是我們多慮了
| hello~我是你們的der(得兒)一個愛好數(shù)碼、喜歡談論時事熱點,挖掘性價比東西的宅,der友們點個關注叭!
最近 der 看到很多小伙伴在討論一個話題,說外國人是不是都不喜歡給手機貼膜?
看了一下大家對此的說法,果不其然就有人說老外有錢,手機對于他們來說便宜,無所謂;有人說,國外手機膜貴,貼不起;也有人說,貼膜會影響手機體驗,外國人更喜歡裸機使用......總之每個人都說得頭頭是道。
所以今天 der 就和大家聊聊,外國人真的不喜歡貼手機膜嗎?為什么?

貼膜的觀念與態(tài)度
首先,der 看絕大多數(shù)人都說老外很有錢,不 care 手機是否需要貼膜保護,覺得這過于片面。其實大家的錢也不是大風刮來的,所以相較于錢而言,外國人對于貼膜的觀念與態(tài)度才是主觀因素。
手機膜最初誕生的時候,相比保護手機屏幕,更多的是美化手機屏幕,再加上手機在當時可以說是比較貴的電子產(chǎn)品,所以這些手機膜同時又起著保護屏幕的作用,所以漸漸就衍生出了專門的手機保護膜。

也許是自古以來,家里父輩的勤儉節(jié)約精神,從家里遙控器保護套、到學校課本的書皮保護套、再到現(xiàn)在的手機貼膜、汽車膜等,不僅自己對各類物品非常愛惜,而且自小對我們的教育也如此,對于消費品而言我們更注重保護并長久使用。
由于國外的文化思想與經(jīng)濟水平等差異,外國人原本就沒有為各種物品做保護措施的習慣,他們教育更多的是自己動手維修,所以在手機這類消費品上自然也不會進行貼膜保護。

再說了,國人對于手機貼膜的熱衷程度超乎大家想象,凡是能貼的都給你貼,以至于手機貼膜也屬常態(tài)。但從汽車開始,國外就對“貼膜”并不熱衷,甚至還有的國家禁止貼膜,一定程度上影響外國人對手機貼膜的態(tài)度。
和國內(nèi)一樣,本來老外也喜歡給自己的車貼膜,畢竟防曬防紫外線隔熱,還能起著保護隱私的效果,但老外各種貼膜,降低車窗可見光的透光率,容易導致交通事故的發(fā)生,所以國外很多政府覺得貼膜誤事,甚至限制或禁止汽車貼膜,于是老外潛意識里就覺得貼膜不好,并養(yǎng)成“不貼膜”的習慣。
在這樣的思維邏輯下,外國人自然而然的對“手機貼膜”懷疑態(tài)度,尤其是周圍大家都不貼,自己憑什么非要貼呢?

屏幕與體驗
在手機設計之初,手機廠商就沒有考慮到貼著手機膜而使用,因此手機屏幕采用的材質硬度會更高,像現(xiàn)在的大猩猩鋼化玻璃,硬度已經(jīng)做到接近石英顆粒,絕大多數(shù)東西都難以對屏幕造成劃痕。
而國人一看到屏幕有些許纖細劃痕,第一反應就是手機屏幕劃花了,但在老外眼里,他們更多的會覺得是疏油層被劃花了,堅信手機屏幕沒這么脆弱。

另外,與其關心怎么把手機捧起來呵護,外國人更注重自己的使用體驗。
在國人眼里看來,現(xiàn)在的手機膜不斷發(fā)展,甚至已經(jīng)用上了和手機屏幕一樣的材質,觸感方面也有所保證,但手機貼膜難免會和汽車膜一樣,手機屏幕透光率的問題依舊難避免。
雖說現(xiàn)在國內(nèi)新推出了所謂的 AR 膜,透光率做到了 95%,而且倍思、綠聯(lián)等一系列廠商也把價格給做了下來,但短時間內(nèi)還是難以普及開來,更別說讓抗拒貼膜的老外用上。

價格因素
雖說國內(nèi)用戶言傳身教,讓很多老外懂得手機貼膜的好處,但和國內(nèi)很多用戶貼膜一樣,價格一直是老外抗拒貼膜的客觀因素。
別看外國人都很有錢,同樣的國外的手機膜也很貴,像國內(nèi)幾塊錢一張的手機膜,國外動輒 10 美元以上,更別說是大品牌的手機膜,價格更是夸張。
der 就曾看到國外品牌手機膜能賣到 29.9 歐,相當于 200 多人民幣,更貴的還有 500 多塊錢的,這錢都夠買一臺紅米百元機了。雖說看上去和國內(nèi)幾塊錢的沒啥區(qū)別,但價格上真不是和你嘻嘻哈哈的。

還有,國外不像國內(nèi)到處都是貼膜的小攤,比較內(nèi)卷直接免費幫貼,它們更多的是大店面,會因鋪租等各種費用而加收錢。
如果你買的是 29.9 歐這種貴價品牌的貼膜,人家店里還可能愿意給你貼一下;但如果你買的是 9.9 美元的便宜膜,雖說在我們眼里看來有手就能貼,但在別人眼里看來屬于勞動活,可能會收你人工費。既然貼個膜要花這么多錢,那老外為什么不留著吃頓好吃的呢?

最后,der 覺得國人總喜歡給手機貼膜,更多的是對手機屏幕沒有安全感,覺得需要手機膜層層保護才得以放心,不然雷軍也不會一邊放言:建議大家不要給小米手機貼膜,一邊又不得已滿足大家需求,提供免費貼膜的服務。
而外國人也不是不喜歡貼膜,而是他們沒有這種習慣,同時也對手機屏幕有信心,更多的不會刻意的去貼膜,喜歡怎么來就怎么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