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回前任到什么地步才該死心?
接下來的話很現實,可能會傷到某些人的心。所有的分析理論思維常識在這個問題下都顯得太過勉強了。那么挽回前任真正到什么時候才該死心?
我覺得當你意識到,這個人不值得的時候,你就該死心了。別的都是空談!
我以前聽過一句話,叫愛情里沒有公平不公平,只有愿意不愿意,這話說對了一半,因為后面還得再加一句:這個人值不值得?
《陳情令》中,藍忘機為了魏無羨,可以孤身十三載,觀眾都很感動,無他,為了魏無羨這樣的人,值得,但倘若把魏無羨換成溫晁……你是不是覺得這味道咋就很別扭了呢?
我們挽回一個人,先天的條件必須得是這個人值得,是對方在你這里是有不可替代性的,錯過他你很可能一輩子也遇不到這樣的人了。
這樣的前提下我們才會選擇挽回。
之前有個女生付費咨詢,問我如何追回前男友,但是我的理解,那個男生是個渣男不值得追回,而女生給我的回答,你們猜猜是什么呢?
她說:我也覺得他渣,可是我就是忘不了他,我應該怎么辦?
你看這種情況你能怎么辦?
沒良心的人或許什么爛錢都恰,但我只好去勸退,不為什么,因為那個人不值得你去這么做,倘若對方值得,你挽回三五年乃至一輩子我也絕不會攔著你。
那么到底該如何去判斷,你想要挽回的人到底值不值得呢?
人這種東西感情容易被其他因素干擾。有時候你以為你愛那個人,放不下對方,殊不知這可能只是
心理原因在作祟而已。
那么一般什么樣的因素,會干擾我們隊愛情的判斷呢?
一,沉沒成本
沉沒成本,就是你在一件事上投入越多,便越難以放棄,因為放棄意味著前功盡棄。
股票市場上,不知有多少人因為沉沒成本而賠的傾家蕩產;婚戀市場上,也有多少不適合的夫妻因為沉沒成本而湊活掉了一輩子。
很多人執(zhí)著于前任,未必是真愛前任,而是舍不得自己在前任身上投資的時間、金錢、精力等等,所以總覺得,自己要是把對方追不回來,就虧大發(fā)了,于是意難平斷舍離。
然而事實上,如果你挽回的驅動力是沉沒成本,那么切記不要繼續(xù)下去,因為那除了讓你繼續(xù)在沉沒成本的死循環(huán)里越走越遠外,沒有任何的好處。
正確的方式,是及時止損,比如:華爾街的倉位里,你手上的股票明顯要跌了,你不拋還等什么呢?
壯士斷腕、壁虎切尾,兩害取其輕,趁早止損,你會發(fā)現你遲早會遇到另一番的天地。
二,蔡氏效應
蔡氏效應,就是對未完成的事,你總會有種不甘心的感覺,想要把它完成,來個善始善終。
有些人分手,未必是由于真愛那個人,而是總覺得,我好不容易談一場戀愛,就這么不明不白的結束了,怎么感覺就這么別扭,于是在挽回的路上而不能自拔。
其實,這類人也不是長情,只是想給自己的感情,有一個交代。
但你要是因為想給自己一個交代,而把感情錯付給不值得的人,你不覺得很滑稽嗎?
三,損失規(guī)避
損失規(guī)避,就是失去的痛苦要遠大于得到的快感。
我有個朋友,與女朋友談了三個月,分手之后痛不欲生,這都快一年多了還沒走出來。
我忍不住說:“你就沒發(fā)現,你在分手這件事上投入的感情,比戀愛時還多么?”
有些人被“回避損失”效應支配,變成了戲精,愛演悲情戲,好似只有在喪與痛苦中才能找到存在感,這簡直都成了笑話。
所以,如果你是由于以上三種原因而被沖昏了頭腦,那么建議你先冷靜下來,記住,一扇門倘若不為你而開,你一直敲門,是不禮貌的。
在行為心理學中,有個法則,即,養(yǎng)成一個行為習慣需要二十一天。
我的建議,是分手之后的人,先讓自己冷靜一段時間,讓大腦接受這個新的狀況,讓自己習慣沒有那個人的生活。
這個時候,如果你發(fā)現,你對那個人的愛,只是被情緒支配的產物,那么,死掉的愛情,就讓它入土為安吧。
再如果你發(fā)現你是真心的愛那個人,才不是什么心理作用,那么只能說你有遇到愛情的幸運,卻沒有留住愛情的能力。
那么你現在要做的,就是去學習如何愛人、如何挽回的能力。
記住,愛不是玄學而是科學,是類似于心理學一樣的人文科學,所以說愛一個人是需要去系統(tǒng)性學習的。
所以,千萬不要由于你沒有愛人的能力,而錯失掉那個人原本想要與你在一起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