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仁兵法注(地形篇)
孫子曰:地形有通者,有掛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險者,有遠者。我可以往,彼可以來,曰通;通形者,先居高陽,利糧道,以戰(zhàn)則利。可以往,難以返,曰掛;掛形者,敵無備,出而勝之;敵若有備,出而不勝,難以返,不利。我出而不利,彼出而不利,曰支;支形者,敵雖利我,我無出也;引而去之,令敵半出而擊之,利。隘形者,我先居之,必盈之以待敵;若敵先居之,盈而勿從,不盈而從之。險形者,我先居之,必居高陽以待敵;若敵先居之,引而去之,勿從也。遠形者,勢均,難以挑戰(zhàn),戰(zhàn)而不利。凡此六者,地之道也;將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故兵有走者,有弛者,有陷者,有崩者,有亂者,有北者。凡此六者,非天之災,將之過也。夫勢均,以一擊十,曰走;卒強吏弱,曰弛,吏強卒弱,曰陷;大吏怒而不服,遇敵懟而自戰(zhàn),將不知其能,曰崩;將弱不嚴,教道不明,吏卒無常,陳兵縱橫,曰亂;將不能料敵,以少合眾,以弱擊強,兵無選鋒,曰北。凡此六者,敗之道也;將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敵制勝,計險厄遠近,上將之道也。知此而用戰(zhàn)者必勝,不知此而用戰(zhàn)者必敗。
故戰(zhàn)道必勝,主曰無戰(zhàn),必戰(zhàn)可也;戰(zhàn)道不勝,主曰必戰(zhàn),無戰(zhàn)可也。故進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而利合于主,國之寶也。
視卒如嬰兒,故可與之赴深溪;視卒如愛子,故可與之俱死。厚而不能使,愛而不能令,亂而不能治,譬若驕子,不可用也。
知吾卒之可以擊,而不知敵之不可擊,勝之半也;知敵之可擊,而不知吾卒之不可以擊,勝之半也;知敵之可擊,知吾卒之可以擊,而不知地形之不可以戰(zhàn),勝之半也。故知兵者,動而不迷,舉而不窮。故曰:知彼知己,勝乃不殆;知天知地,勝乃不窮。
注:
地形可分諸類,通、掛、支、隘、險、遠。無險暢行曰通,處通宜居高陽,此勢勝生地也,利糧道,避瘟病,戰(zhàn)則有利。易往難返曰掛,處掛敵易輕備,毅出必勝,如有備,傾力未勝,則置于險地矣。俱出難返曰支,處支不宜食餌,反佯退引敵,敵出半而回攻,利。處隘宜先居之,授以重兵,如敵先居之,寡則速擊之,眾則旁伺之。處險宜先占之,居高陽以待敵,敵占則避之。處遠不宜戰(zhàn)。凡此六者,地之道也,為將用兵,肩負重任,慎察慎決。
故戰(zhàn)而不利,兵走、弛、陷、崩、亂、北,皆將不諳兵法之過也。勢均,敵展而我縮,致以一擊十,曰走。吏弱卒強,號令不達,曰弛。吏強卒弱,令行乏功,曰陷。大吏不能框,將不能盡用其能,曰崩。為將不能服眾,法令不能暢行,曰亂。將無勝策,不擇而戰(zhàn),曰北。凡此六者,敗之道也,為將用兵,肩負重任,慎察慎決。
夫地形者,兵之助也。善用以謀,上將之道也。知而用之者,必勝;反之,必敗。
故慎察戰(zhàn)勢,已知勝負,不能因主之盲令而坐失戰(zhàn)機,損失部眾。置身死功名于度外,以求必勝,可以保家衛(wèi)國,是謂良將。某以此知孫子言誤白起矣,然白起雖死,秦終統(tǒng)一,亦可以贊之白起真良將也!
視卒如親,同生共死,使之甘為驅令。不能待卒以驕,致令不能行,肇為禍難。重練知兵,探曉敵情,察于天地。知一二而可以半勝,俱知者而可以全勝。故兵勢易動,舉之不窮,知此三者必不迷也。故曰,知己知彼,勝乃不殆;知天知地,勝乃不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