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控制工程名詞解釋
1、混凝:指通過某種方法使水中的膠體粒子和微小懸浮物聚集的過程。
2、凝聚:?指膠體脫穩(wěn)并生成微小聚集體的過程。
3、絮凝:指脫穩(wěn)的膠體或微小懸浮物聚結成大的絮凝體的過程。
4、同向絮凝:兩個膠體顆粒在同一方向上發(fā)生碰撞而絮凝。(有外力推動所引起的碰撞)
5、異向絮凝:兩個膠體顆粒向不同的方向上運動而發(fā)生碰撞聚集的情況。(由布朗運動所引起的碰撞)
6、表面負荷:指單位沉淀面積上承受的水流量。
7、固體通量:指單位時間通過單位面積的固體量。
8、澄清:使雜質沉淀,液體變清。(混凝+沉淀、活性污渣層+接觸絮凝)
9、自由沉降:懸浮顆粒的濃度低,在沉淀過程中互不黏合,不改變顆粒的形狀、尺寸及密度。又指顆粒之間互不碰撞,呈離散狀態(tài),最終各自獨立完成沉降過程。
10、擁擠沉降:水中較大顆粒在有限的水體中沉降時,由于顆粒相互之間會產生影響致使顆粒沉速較自由沉降時小,這種現象稱為擁擠沉降。
11、絮凝沉降:在沉淀過程中能發(fā)生凝聚或絮凝作用、濃度低的懸浮顆粒物的沉淀,由于絮凝作用顆粒質量增加,沉降速度加快,沉速隨深度而增加。經過化學混凝的水中顆粒的沉淀即屬絮凝沉淀。
12、濾速:水的流量除以過濾面積/單位過濾面積在單位時間內的濾過水量,單位m/h。
13、強制濾速:在水廠,部分濾池因檢修或翻砂而停運時,在總濾水量不變的情況下運行其他濾格的濾速。
14、沖洗強度:沖洗濾池時,單位濾池面積在單位內通過的水量。
15、有效粒徑:粒徑分布曲線上小于該粒徑的土含量占總土質量10%的粒徑。
16、不均勻系數:K=d80/d10 通過80%濾料重量的篩孔孔徑與通過10%的濾料重量的篩孔孔徑的比值,有的主張用d60/d10來表示。
17、含(截)污能力:單位面積濾層在一個過濾周期里截留的懸浮物量。
18、濕密度:活性炭自身孔隙中充滿水時測得的密度。
19、濕真密度:指在單位真體積內濕態(tài)離子交換樹脂的質量。
20、濕視密度:指單位視體積內緊密無規(guī)律排列的濕態(tài)離子交換樹脂的質量。
21、吸附等溫線:指在恒溫及吸附平衡狀況下,單位吸附劑的吸附容量和平衡溶液濃度之間的關系曲線。
22、MLSS:混合液懸浮固體濃度/混合液污泥濃度,表示在曝氣池單位容積混合液內所含有的活性污泥固體物的總質量。
23、MLVSS:混合液揮發(fā)性懸浮固體濃度,表示混合液中活性污泥有機性固體物質部分的濃度。
24、SV30:污泥沉降比,指混合液在量筒內靜置沉淀30min后所形成沉淀污泥的容積占原混合液容積的百分比。
25、SVI:污泥容積指數,是指在曝氣池出口處取出的混合液,經過30min沉降后,每克干污泥形成的沉淀污泥所占有的容積。
26、R:污泥回流比,是指從二沉池返回到曝氣池的回流污泥量QR與污水流量Q之比。
27、SRT:固體平均停留時間/污泥齡,是指在曝氣池內,微生物從其生成到排出的平均停留時間,即曝氣池內的微生物全部更新一次所需要的時間。
28、HRT:水力停留時間/曝氣時間(t),指污水進入曝氣池后,在曝氣池中的平均停留時間。
29、污泥比重:污泥重量與固體體積水的比值。
30、利用效率:光合作用或生長相對于葉含氧量或植物含氧量的一種測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