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工具之親和圖
1.?什么是親和圖
親和圖法(Affinity Diagram),又稱KJ法或A型圖解法,是全面質量管理的新七種工具之一。其創(chuàng)始人是日本東京工業(yè)大學教授、人文學家川喜田二郎(英文Kawakita Jiro),KJ是其姓名英文縮寫。
1953年川喜田二郎在尼泊爾探險,把野外調查時看上去根本不相關的大量事實捕捉下來,并將結果和數據予以整理,通過對這些事實進行有機的組合和歸納,以發(fā)現(xiàn)問題的全貌。后來他把這套總結出的方法與頭腦風暴法相結合,發(fā)展成包括“提出設想”和“整理設想”兩種功能的方法,即親和圖法,也就是KJ法。
?

這一方法自1964年發(fā)表以來,作為一種有效的創(chuàng)造技法很快得以推廣,成為日本流行的一種方法。
【注:QC新七大手法是上世紀70年代由日本提出,說是新七種工具,實際上已有近50年的歷史?!?/p>
親和圖法,是針對未知或未曾接觸過領域中的混亂問題,充分收集相關事實、經驗、知識、設想和意見等語言、文字資料,匯總后按其內在親和性(即相互關系)歸納整理這些資料,從復雜的現(xiàn)象中整理出思路,抓住實質,使問題明確起來,求得統(tǒng)一認識,以利于找出解決問題途徑的一種方法。
?

親和圖法的核心其實也就是頭腦風暴法,根據結果去找原因,其工具是親和圖,即A型圖解。
所謂A型圖解,就是把收集到的某一特定混亂主題的大量事實、意見及設想等方面的語言、文字資料,根據它們的親和性,歸納合并成卡片并探索其內在關聯(lián),在比較分類的基礎上由綜合求創(chuàng)新,進而從中找到所要解決的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辦法。
親和圖法具有如下幾個特點:
1)事實或觀點處于混亂狀態(tài)時,采集語言資料,將其整合以便發(fā)現(xiàn)問題;
2)問題看起來太大、太復雜而無法掌握時,打破現(xiàn)狀,產生新思想;
3)掌握問題本質,讓有關人員明確認識;
4)團體活動,對每個人的意見都采納,提高全員參與意識;
?

親和圖法主要有兩種類型,個人親和圖及團隊親和圖,這兩種親和圖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分別采用。
a.?個人親和圖:是指主要工作由一人來進行,其重點放在資料的組織整理上。
b.?團隊親和圖:由2個或2個以上的人員來進行,重點放在策略方針上,再把所有成員意見整理分類。
2.?親和圖的應用場景
使用親和圖法時,先通過頭腦風暴法,把人們的不同意見、想法和經驗,不加取舍與選擇地收集起來,再利用這些資料間的相互關系予以歸類整理,有利于打破現(xiàn)狀,進行創(chuàng)造性思維,從而采取協(xié)同行動,求得問題的解決。
親和圖法的明顯優(yōu)點是,在解決問題過程中,可以促進團隊學習,開拓視野,突破部門藩籬,并獲得整體的觀點,有助于減輕內部矛盾,并將精力集中于解決問題,而不是內部耗損。
但是親和圖法和頭腦風暴法一樣,需要有引導者,在有經驗的人引導下,才能有效的促成坦誠與開放的態(tài)度,并在分類與歸納過程中,形成合理的答案。
親和圖法與統(tǒng)計分析方法不同,統(tǒng)計分析方法強調一切用數據說話,而親和圖法則主要用事實說話,靠“靈感”發(fā)現(xiàn)新思想、解決新問題。
?

在日常工作中,親和圖法有利于開發(fā)出團隊的創(chuàng)造力和直覺。先進行頭腦風暴,然后應用親和圖,是典型的解決混沌問題的范式。
親和圖是一種用來對大量創(chuàng)意進行分組的技術,以便進一步審查和分析;親和圖也可以對潛在缺陷成因進行分類,并確定最應關注的領域。
我們在「矩陣圖」一文中曾經說過,任何一個質量問題都可能受到多種因素影響。當要解決的問題毫無頭緒時,親和圖法可能就派上用場了,一個優(yōu)秀的團隊完全可以駕馭親和圖來理清這些因素之間的關系。
譬如一個企業(yè)要解決某個質量管理中的痛點,但是問題非常復雜,狀況混淆不清,牽涉部門眾多等,各種因素交織在一起,有無從下手的感覺。這時候就可以使用親和圖,從現(xiàn)實情況出發(fā),先進行頭腦風暴,再使用親和圖進行整理歸納,然后采取措施并最終解決痛點。
?

無論是戰(zhàn)略方針制訂、持續(xù)改進、全面質量管理活動TQM或是其他企業(yè)管理活動中,親和圖法都是尋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重要工具,在企業(yè)里常用于但不限于以下情景:
a.?企業(yè)戰(zhàn)略和質量方針、目標的制訂、評估及拓展;
b.?開發(fā)新產品、項目、新市場領域的方針、目標和計劃;
c.?產品的市場調查和銷售預測;
d.?獲取下屬心聲并培訓下屬,有效地貫徹和落實企業(yè)的方針政策;
e.?對于難以理出頭緒的事情進行歸納整理,想出改善對策;
f.?迅速掌握未知領域的實際情況,找出解決問題的途徑;
g.?協(xié)調各部門的意見,共同推進全面質量管理或質量改進;
從PDCA的角度,親和圖的應用總結如下:
?

3.?親和圖的應用步驟
簡單來講,應用親和圖時,可以分為5步進行。
第1步:定義問題
a.?親和圖法適用于那種非解決不可,且又允許用一定時間去解決的問題。
b.?對于需要迅速解決的問題,不宜采用親和圖法。
第2步:頭腦風暴
a.?要有經驗的人進行引導。
b.?收集事實、設想、意見等語言、文字資料。
c.?對于解決質量問題這樣的場景,可能需要深入到現(xiàn)場去觀察、調查并記錄。
d.?把所有收集到的資料,包括意見和建議等,都寫成卡片。
?

第3步:整理資料
a.?對于這些雜亂無章的卡片資料,把感到相似的歸納在一起,逐步整理出新的思路來。
b.?注意不要按照已有的理論和分類方法來整理,不要被頭腦中的思維定勢左右。
第4步:分類關聯(lián)
a.?把同類的卡片集中起來,以其隸屬關系并寫出分類卡片。
b.?按適當的空間位置貼到事先準備好的大紙或白板上,并用線條把彼此有聯(lián)系的連結起來。
c.?如編排后發(fā)現(xiàn)不了有任何聯(lián)系,可以重新分組和排列,直到找到聯(lián)系。
第5步:討論評估
a.?將卡片分類后,就能分別地暗示出解決問題的方案或顯示出最佳設想。
b.?經會上討論或會后專家評判,確定方案或最佳設想。
?
4.?親和圖應用實例
前面的系列文章中提到,某公司總成件AT25 B88 2020的泄漏率非常高。為了降低泄漏率,質量主管帶領團隊在生產進行了實地調研,然后組織了一次頭腦風暴會,收集到的事實資料如下表:
?

質量主管將這些事實資料進行了整理,然后分類形成親和圖如下:
?

看到這個親和圖,是否有似曾相識的感覺?這樣的感覺可以總結為:頭腦風暴 + 親和圖 = 魚骨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