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看懂手機玄學曲線,gpu呈現(xiàn)模式分析圖

我們在看評測的時候,可以看到很多up用幀數(shù),和gpu呈現(xiàn)模式圖來解釋。但是他們不說清楚的話,我們小老百姓是根本看不懂的。這玩意到底是個啥呢。這里我們解釋兩個評測容易誤導的點。
第一,gpu呈現(xiàn)模式分析圖。我們看到這個里面有3種顏色。紅色是執(zhí)行時間,越高意味著加載需要的時間越長。但是圖片加載慢不代表滑動也卡住。只是圖片沒顯示出來。黃色(可能是橙色)是cpu等待gpu完成渲染的反饋。他高,代表gpu在忙碌,沒有及時跟cpu報告。也不一定卡。最后是藍色。這個才是參考流暢度的。而且也只是參考。他代表視圖繪制花費的時間。

具體怎么看呢?聽清楚了。如果藍色低于綠線,一般就是流暢的。紅黃超過綠線不一定卡。但是最好是三色都低于綠線,這樣更不容易卡。不算功耗的話,是越低越好。如果藍色高于綠線,基本上就有卡的可能性了。越高越卡??梢源砜ǖ膰乐爻潭?。但是具體卡到什么程度才能被人感覺到,這個不好說。
其實這個曲線根本不是用來判斷流暢度的。我比較喜歡用,我也是拿來看gpu渲染情況的,不是看流暢度的??D一定是產(chǎn)生卡的實感。如果系統(tǒng)內40幀和60幀都看不出來卡,就都不卡。不存在40幀就比60幀卡。
那么幀數(shù)是不是可以代表卡頓程度呢?也不一定。日常滑動操作的時候,50幀不代表比60幀卡。你就看一個靜態(tài)畫面,1幀和60幀根本沒區(qū)別。只有動態(tài)高的時候才能看出差別。比如內容高速移動的畫面或游戲。一般我們覺得卡頓,是卡住一個畫面,然后再動起來,然后再卡主。絕對不是桌面滑動1秒低于50幀或者40幀。一定要結合實際畫面的動態(tài)需求。
但是游戲不一樣,我們用幀數(shù)反應體驗到的性能。一般24幀是明顯的卡,這種卡,可以認為是ppt程度的卡。你能看出來一卡一卡的。24幀到60幀是流暢度逐漸升高的過程。很難去具體什么是卡。就算幀數(shù)低,如果畫面跳到的距離不大,其實也不會感覺到卡。我們是用來模擬體驗到性能的高低的。所以低于24幀我才敢說出現(xiàn)明顯的卡頓。其余我只能說幀數(shù)高一點還是第一點,具體是多少,我沒有資格去說低于60幀,或者50幀是卡,是不流暢的。但是你們可以說。每個人自己有自己的判斷。說你們自己的感受就好,不要干涉別人的判斷。
其實說到底,評測就是一個幫助大家的工具。就跟小馬過河一樣。評測可以告訴大家水有多深。但是螞蟻會淹死,大象一點事沒有,小馬剛剛好,這些需要大家自己對號入座,而不是互相爭吵。我認為評測沒有資格說太多個人看法,如果一個尺子要說話,那是很恐怖的事情。當然說說笑話還是可以的。我盡量就這么要求自己,也不會干涉別人,有我覺得有人明顯不對的地方,我也會提出自己的看法供大家討論。不會直接蓋棺定論的說人怎么怎么樣。對事不對人,這是我的個人準則。
希望魅藍s6的評測你們可以喜歡。希望不要大家不要去刻意引戰(zhàn)。不恰當?shù)陌l(fā)言大家可以舉報,我會刪除處理。也不會加黑名單。為了大家共同的觀看體驗,我會負管理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