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騙寶典】硬核科普 | 被傳銷洗腦后的病狀和反洗腦策略
在傳銷組織精心策劃的心理操控之下,受騙者心理發(fā)生顛覆性的變異,認知體系、價值思維等也隨之發(fā)生顛覆性的變異,淪為傳銷理念的忠實信徒。

顛覆性的心理變異
News Watch
其變異的進程和表現(xiàn)如下:
陷入非理性思維怪圈。幻想是傳銷成員一種典型的心理特征,使他們罔顧社會現(xiàn)實和自身條件,盲目追求一種根本不可能達到的高度。這種心理特征導致“精神勝利法”蔓延,擴大了暗示、從眾、互動、感染的心理效應,導致出現(xiàn)集體無意識狀態(tài),獨立思考和批判能力受到限制。他們經常把歪曲性的想象力所引起的幻覺與真實事件混為一談。
喪失理智。反復接受歪曲和掩蓋事實的激情訓練,把人帶入一個想入非非的夢幻世界,引誘其作出一廂情愿的荒唐推理。這些人在緊盯金錢的同時,還篤信暴富的概率高達百分之百。失去理性,使他們更容易受情緒支配,容易被煽動,自制能力減弱,處于狂熱狀態(tài),無法反省和控制自己的思想行為。
迅速受到控制。情緒被煽動起來后,受騙者對傳銷組織傳遞的信息不會質疑,也不想質疑,不僅全盤接受,還會迅速作出傳銷組織所預期的反應。
正常的認知模式被摧毀。道德倫理底線失守。一是對“騙”重新詮釋,將謊言欺騙理解并解釋為“善意的謊言”“給親友帶來福音”。二是形成強盜邏輯,“如果我認為對你有利,我就可以對你用任何手段,包括欺騙”。三是放棄道德倫理底線,親朋好友均成為他們“拉人頭”的資源。
法律界限被模糊。傳銷組織一是通過“偷換概念”“以偏概全”等手段給資本運作披上合法外衣。二是夸大宣傳社會上打法律擦邊球而獲利的個別現(xiàn)象,使組織成員形成這樣的思維:要賺大錢,就要有膽量,敢打法律擦邊球。
成功定義被顛覆。成功有多重含義,歸結起來,任何成功都離不開個人對社會的貢獻。但是身陷傳銷組織的人們,成功的定義被狹隘地界定為“有錢”。
思維扭曲心理變異。價值觀重塑,變得狹隘狂熱。傳銷成員深信人生價值就是“掙大錢”,自己身處窘境的根本原因是沒有錢,沒有錢的原因是未抓住機會,所以必須牢牢抓住眼前這最后一個機會,必須不顧一切地“拉人頭”,才能取得成功。傳銷人員進而變得越來越狹隘,越來越狂熱。
心態(tài)重塑。經過傳銷組織的心理操控,傳銷成員與正常社會的隔膜越來越深,變得狠毒與殘忍。他們不惜毀掉親情友情,不惜離散他人家庭。
瘋狂追“神”,變得偏執(zhí)頑固。傳銷組織抓住受騙者“禁果逆反心理”,將傳銷領導者塑造成“神”,使其高深莫測,利用這種朦朧狀態(tài)刺激人們好奇心和崇拜意識。
多維度的心理歸因。傳銷人員如此不理性,有社會心理原因,也有個體心理方面的原因。對這些原因進行深入透徹的分析,才能找到有效的矯治對策。
社會心理歸因。不勞而獲的暴富心理。“一夜暴富,出人頭地”的夢想是傳銷行為屢禁不止的首要社會心理、思想動力。傳銷組織的厚利引誘,正是利用了部分人好逸惡勞的本性,緊緊抓住渴望暴富的心理弱點。
盲信心理。感情維系是人際交往的主要紐帶,人們對親人、熟人理性防范意識不強,容易不假思索地盲目信任。那些狂熱的傳銷信徒對暴富信心滿滿,固執(zhí)地用親情挾持親人加入他們的組織。目標人物在諸多情緒的影響下,往往難以招架,陷入盲信、盲從狀態(tài)。
片面自尊及賭徒心理。傳銷狂熱分子之所以“死不回頭”,一是死要面子的片面自尊心理作怪。二是一條道走到黑的賭徒心理作怪,許多人傾其所有投資資本運作,只能破釜沉舟,以賭徒的心態(tài)再押上人格尊嚴、親情友情等全部籌碼,沒有退路,只能越陷越深。
尋求平衡的補償心理。對傳銷活動的盲信加上賭徒心理,使傳銷者執(zhí)迷不悟。一旦識破騙局,他們又會有強烈的受害感,產生一種極不平衡的心態(tài),這也刺激他們利用親情友情“拉人墊背”,從中尋求心理平衡,借以補償經濟損失。
個體心理歸因。在傳銷組織的謊言誘惑和心理操控下,有的人能夠抵御誘惑、全身而退,有的人甘愿受騙、狂熱追隨。在同等誘惑條件下,人們作出兩種截然相反的反應,其原因在于不同的個體心理。對傳銷易感和固執(zhí)的人們,大多有以下個體心理。
低概率高估。投資不到7萬元能獲取千萬元回報,如此高回報,相對于正常的投資而言,當屬低概率事件,其可能性趨向于零。然而,對于有低概率高估心理的人們而言,“小概率贏大錢”比“大概率贏小錢”更吸引人。更何況在傳銷組織蠱惑及各種心理效應綜合影響下,這個近乎于零的低概率事件,在他們眼中概率高達百分之百。
證實偏見。證實偏見心理使人們只關注與自己觀點相一致的證據(jù)。癡迷傳銷的人,狂熱信奉傳銷理念,對于政府的正面宣傳、媒體的曝光等這些與自己觀點相抵觸的證據(jù),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羊群心理。人們對傳銷的易感,在一定程度上也因為羊群行為這一心理效應。根據(jù)羊群心理的機制,如果對傳銷理念的認可還不足以使他們決定加入,那么促使他們決定加入的就是模仿行為,他們通過考察其他人的決定而作出相應的決定。
沉沒成本。傳銷之路并非滿地黃金,其中絕大多數(shù)人長期處于虧損狀態(tài)。他們?yōu)槭裁礇]有及時止損、退出?這就是沉沒成本效應在起作用。人們在決定是否繼續(xù)做某一事情時,不僅看這件事的效益,還要看過去的投入。這些已經存在的投入就是沉沒成本。沉沒成本效應使人們沉湎執(zhí)著于過去在金錢、時間、精力等方面的投入,不想退出,也難以退出。
稟賦效應。稟賦效應理論認為,當個人擁有某項物品,那么他對該物品價值的評價要比擁有之前大大增加,這是一個普遍的心理效應。在稟賦效應作用下,那些對傳銷活動投入大量沉沒成本的人,就會將傳銷活動視為自身事業(yè),即使發(fā)現(xiàn)虧損也不愿退出。
虛假同感偏差。虛假同感偏差指的是人們常常高估或夸大自己的信念、判斷及行為的普遍性,喜歡把自己的特性賦予他人,假定自己與他人是相同的。因為虛假同感偏差,傳銷人員在他人毫無知覺的情況下,通過各種欺騙手段,將自己的意志強加到他人身上,還自以為“我這是為他(她)好”。
低概率高估、證實偏見和羊群心理使人們對傳銷易感,沉沒成本、稟賦效應和虛假同感偏差導致傳銷者一直處于惡性循環(huán)的糾結狀態(tài),固執(zhí)地癡迷傳銷。傳銷易感和固執(zhí),導致傳銷屢禁不絕,橫行泛濫。這些身陷傳銷的人一旦大規(guī)模陷入絕望,極有可能造成大的社會動蕩。因此,要重視傳銷人員的心理矯治。


傳銷病癥的矯治對策
News Watch
綜前述,傳銷是一種癥狀嚴重、難以治愈的心理疾病。那些癡迷固執(zhí)程度極深的傳銷人員已經走火入魔、六親不認,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狡詐多疑、固執(zhí)偏執(zhí)、狂躁易怒、敏感脆弱、抑郁低沉、自私冷酷、狂熱沖動等負面心理。因此,傳銷人員的矯治救助工作,需要科學部署、多方著力。
抓住關鍵環(huán)節(jié),物理隔離。要撲滅信息源,從源頭做文章,給傳銷信息源“關禁閉”。要深入開展“無傳銷社區(qū)”創(chuàng)建活動,讓傳銷活動沒有立足之地。切斷信息傳播途徑。如果不能從源頭上遏制傳銷活動,那就斬斷其中間鏈條,從而使傳銷信息失去傳播通道。嚴厲打擊傳銷洗腦“一日游”及各種形式的集會、培訓、學習活動;建立傳銷人員指紋和DNA數(shù)據(jù)庫,將身份信息錄入全國聯(lián)網(wǎng)的信息平臺,記錄其從事傳銷活動的次數(shù),并向社會公示。關閉信息接收器。要加大反傳銷宣傳的智力投入力度,提高民眾判斷力,以增強人們抵抗傳銷謊言腐蝕的能力。與此同時,要建立層層攔截機制,在新人通往傳銷聚集地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及早“打預防針”。教育轉化。要通過金融常識、財經常識和法律法規(guī)教育,糾正傳銷人員的認知偏差,讓傳銷人員認識其行為違法性、社會危害嚴重性。要通過價值觀、道德觀和榮辱觀教育,矯正傳銷人員的扭曲心理,使之知榮辱、明是非、求上進,自覺以“知榮而為,明恥而拒”的鮮明價值導向引領自己走出低谷。通過心理治療,幫助傳銷人員治愈傳銷“癮癥”。要運用心理學方法,對傳銷癡迷者心理特征的評估進行分析,挖掘其癡迷的心理動機和需求,有針對性地從心理學角度揭示傳銷慣用的心理誘導和暗示的騙術與手段,矯正其扭曲的思維定式,積極幫助他們恢復心理平衡,增強社會適應能力。幫助回歸。以指點出路為重點,幫助傳銷人員回歸現(xiàn)實生活。要加強就業(yè)技能培訓,著力提高傳銷人員回歸社會的能力。以社區(qū)關懷為重點,掃除涉?zhèn)魅藛T回歸正常生活的各種障礙。這些人身陷傳銷期間,騙親人朋友,把熟人都得罪了,人際關系是他們難以回歸的又一重要因素。要充分發(fā)揮社區(qū)作用,幫助矛盾各方達成諒解,消除隔膜。引進親情關懷,增強涉?zhèn)魅藛T回歸正常生活的信心和勇氣。癡迷傳銷的人們從狂熱的“暴富夢”中醒來,無異于從云端掉落深淵,必然經歷從狂熱到消沉的心理變化,隨之而來的是嚴重的挫敗感。親情關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幫助他們渡過心理難關、走出低谷。夯實保障。消除傳銷之禍,最終目標是遏制傳銷蔓延,讓傳銷人員回歸正常生活。縱觀各地傳銷重災區(qū),打傳工作轟轟烈烈,但后期矯治工作少有顧及。活躍在傳銷人員解救和矯治前沿的,往往是一些民間組織。這種狀況的存在,嚴重影響救助、矯治工作的規(guī)范性、有效性、合法性。因此,必須夯實各項保障,以政府行為帶動社會共治。夯實組織領導保障。要建立健全矯治工作領導機構,矯治工作政府統(tǒng)一指揮,多部門協(xié)調配合。如矯治工作走在前面的湖南永州,成立由市委副書記任組長的反洗腦培訓領導小組,包括政府辦、政法委、檢察院、法院、公安、工商、民政等25個成員單位。夯實硬件環(huán)境保障。被判處有期徒刑的傳銷人員,其矯治應該由監(jiān)獄執(zhí)行。但被判刑的涉?zhèn)魅藛T所占比例很小,絕大多數(shù)傳銷人員的矯治在社會中進行。無論是流入地還是流出地,都應該建立相應的集中教育轉化基地。這些基地可依托社區(qū)群眾教育機構,可依托當?shù)鼐戎?,也可另辟場所。文明向上的場所文化是啟迪思維、提升境界的“倍增器”。要努力從點滴之處著手,于細微處用力,加強教育轉化基地的文化載體建設,充實富有人文精神和啟迪意義的內容。夯實智力投入保障。工商和市場監(jiān)管、公安、民政、教育部門要選派專職培訓教員,聘請心理專家、反傳銷志愿者、大中型企業(yè)高管成為特聘教員,建立“反洗腦”培訓師資庫;組織專家編寫統(tǒng)一、權威、專業(yè)的“反洗腦”培訓教材,集中揭露傳銷組織謊言本質、欺騙手段、心理操控、精神控制等內幕;豐富教育轉化方式,做到集中上課、個別心理疏導、觀看反傳銷宣傳資料片、反傳銷志愿者及悔悟人員現(xiàn)身說法、家屬親情感化相結合。夯實法律制度保障。當前傳銷人員矯治工作的一大困惑,是法律依據(jù)的困惑。集中進行“反洗腦”培訓,目前尚無法律依據(jù)。鑒于傳銷人員的癡迷程度,其主動申請參加教育轉化的可能性不大,強制進行集中教育轉化有涉嫌非法限制人身自由之慮。因此,應該法律制度先行,為矯治工作提供法律依據(jù)、實施標準、操作規(guī)范。善用心理戰(zhàn)術。針對癡迷傳銷這一心理疾病的危重性及其心理歸因多維性,矯治工作要善于運用以下心理學原理和心理戰(zhàn)術。透視戰(zhàn)術。傳銷組織發(fā)展新人經過一系列復雜的遴選程序,事先對人選有透徹的了解,洞悉其缺點、弱點、痛點、興奮點,才能處處觸到“痛處”,把話說到心坎上,引發(fā)共鳴。矯治工作者也要熟練掌握透視戰(zhàn)術,通過心理測試,掌握其心理狀況,建立個人教育矯治檔案,研究個性化的矯治措施,尋找打開心門的鑰匙,開啟接受教育轉化信息的接收器。透視自己,也是矯治對象必須經歷的過程。矯治工作者要利用心理學原理,幫助矯治對象一步步撥開迷霧,讓自己淪陷傳銷的心理變異過程清晰呈現(xiàn),像電影回放一樣,一步步看明白自己如何被煽動、被誘導、被暗示,如何一步步地誤入歧途。溫情戰(zhàn)術。傳銷組織精通“人情戰(zhàn)術”,對新來的目標人物及新的體系成員關懷備至,使其感激涕零,產生強烈的認同感、歸屬感。傳銷組織這一做法,是熟練運用心理效應的“南風法則”。“南風法則”也叫做“溫暖法則”,其主旨是“溫暖勝于嚴寒”。“南風法則”運用到傳銷人員矯治實踐中,要求矯治工作需要多引進關懷機制,多點“人情味”。一要在集中教育轉化場所建設中,著力營造溫暖的環(huán)境氛圍;二要在教育轉化過程中,注入關懷、尊重、幫助等柔性因素;三要建立家屬領回制,利用親情溫暖其受傷心靈,繼續(xù)進行“反洗腦”教育,鞏固教育成果,防止傳銷參與人員再次復返陷入傳銷陷阱。暗示戰(zhàn)術。傳銷采取各色“權威人士”先后出場,反復進行心理浸潤和心理暗示的方法,使目標人物一步步脫離社會現(xiàn)實,一步步扭曲正常思維。對傳銷人員的矯治工作,也要熟練運用暗示戰(zhàn)術,找準矯治對象心中的“權威”,用適當?shù)姆绞剑ㄟ^不同的人,利用現(xiàn)場誘導或案例啟示等各種形式,將矯治對象的思想拉回現(xiàn)實生活中,逐步以正確的思想觀念取代被扭曲的思想觀念。疏導戰(zhàn)術。因為對傳銷“黑夢”的固執(zhí)癡迷,在外力因素導致其無法延續(xù)“黑夢”時,傳銷人員往往會產生強烈的抵觸、對抗情緒。這種情緒不予以消解,矯治工作將無從談起。因此,矯治工作應運用社會心理學的“霍桑效應”原理。“霍桑效應”也就是所謂宣泄效應,運用在矯治工作中,就是要采取適當?shù)姆绞?,讓傳銷人員把抵觸、對抗等消極情緒盡情地宣泄出來。同時,要運用心理戰(zhàn)術,使他們感覺自己受關注、受重視,瓦解消極情緒,積極配合、融入矯治工作。尊重戰(zhàn)術。傳銷人員從“黑夢”中醒來,重塑正常思維、健康心理,是一個艱難、復雜的心理過程。在這個過程當中,傳銷人員對過往經歷有一種本能的隱瞞動機。教育轉化過程中,不能動輒“翻老賬”“揭老底”,加重其精神負擔,使他們喪失信心,甚至產生逆反心理。矯治工作人員避免觸碰矯治對象的心理雷區(qū),要使他們真切感受到自己受尊重、受信任,激發(fā)“羅森塔爾”心理效應。“羅森塔爾”效應是指期望心理中的共鳴現(xiàn)象,讓矯治對象朝著矯治者期待的方向發(fā)展,直至實現(xiàn)最終的矯治目標。總之,傳銷人員的矯治工作是一項事關社會和諧穩(wěn)定、人民安居樂業(yè)的大事,也是一項極其艱苦的工作,需要政府和相關部門高度重視,需要社會各方協(xié)同共治。— ?END? —來源:濟南經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