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學基礎知識 | 奧賽羅


上期回顧藝術學基礎知識 | 麥克白


威廉·莎士比亞(英語:William Shakespeare,1564年4月23日—1616年4月23日),英國文藝復興時期劇作家、詩人。被譽為“時代的靈魂”。
莎士比亞共有37部戲劇作品傳世,其中包括悲劇、喜劇、歷史劇和傳奇劇。后人一般將他的戲劇創(chuàng)作分為三個時期,即:第一時期(1590一1600),創(chuàng)作了包括《亨利六世》、《理查三世》、《理查二世》、《亨利四世》、《亨利五世》以及《約翰王》等歷史劇,《錯誤的喜劇》、《馴悍記》、《維洛那二紳士》、《愛的徒勞》、《仲夏夜之夢》、《威尼斯商人》、《溫莎的風流娘們》、《無事生非》、《皆大歡喜》、《第十二夜》等喜劇,還有一部早期悲劇《羅密歐與朱麗葉》,共計9部英國歷史劇、10部喜劇和2部悲??;第二時期( 1601-1608),他雖然也寫了幾部喜劇,如《特洛伊羅斯與克瑞西達》、《終成眷屬》、《一 報還一報》等,但主要是寫悲劇,其中包括著名的“四大悲劇”一《哈姆雷特》、《奧賽羅》、《李爾王》、《麥克白》,以及《雅典的泰門》、《安東尼與克莉奧佩特拉》等;第三時期(1609-1613),主要作品是4部傳奇劇,包括《辛白林》、《冬天的故事》、《暴風雨》等。


內容梗概作品講述奧賽羅是威尼斯公國一員勇將。他與元老的女兒苔絲狄蒙娜相愛。因為兩人年紀相差太多,婚事未被準許。兩人只好私下成婚。奧賽羅手下有一個陰險的旗官伊阿古,一心想除掉奧賽羅。他先是向元老告密,不料卻促成了兩人的婚事。他又挑撥奧賽羅與苔絲狄蒙娜的感情,說另一名副將凱西奧與苔絲狄蒙娜關系不同尋常,并偽造了所謂定情信物等。奧賽羅信以為真,在憤怒中掐死了自己的妻子。當他得知真相后,悔恨之余拔劍自刎,倒在了苔絲狄蒙娜身邊。

作品主題
01_種族歧視
《奧賽羅》是多主題的作品,其中包括:愛情與嫉妒的主題、輕信與背信的主題、異族通婚的主題等等,種族歧視是造成奧賽羅悲劇的原因之一。他本性的迷失和種族歧視有著密切聯(lián)系,正是由于世俗的種族歧視和伊阿古的奸計,因此奧賽羅對于自己——個摩爾人、一個為平常人所害怕的人是否能真正贏得白人姑娘的愛產生懷疑,漸漸失去信心。他由堅信苔斯狄夢娜的忠貞到懷疑苔斯狄夢娜的貞潔與愛的動機,到最后完全否認苔斯狄夢娜的愛情,并認為苔斯狄夢娜是一個人盡可夫的娼婦,進而殺了她,造成了苔絲狄蒙娜的悲劇,也造成了自己的悲劇。

02_殖民主義
《奧賽羅》的同名主人公雖然效忠于威尼斯公爵,卻是個摩爾人,他還是個皈依了基督教的黑人。正是對這種身份矛盾的刻意書寫使得整部劇作充滿了殖民敘事。評論家公認莎士比亞的《奧賽羅》取材于意大利作家欽齊奧的小說《威尼斯的摩爾人》,不過,莎士比亞對原作進行了重大改編。其中最有深意的改編是:在欽齊奧的小說中,男主人公是個野蠻的摩爾人,他用裝滿沙子的長統(tǒng)襪把苔絲狄蒙娜活活打死,并偽裝現(xiàn)場企圖逃脫罪責,而莎劇中的奧賽羅是徒手掐死苔絲德夢娜并最終自創(chuàng)身亡的。這種“人道主義”的改寫,明顯降低了劇中人野蠻行徑的程度,體現(xiàn)出“隱伏的東方主義”,即表示作為‘深層結構’的政治定位和權力意識,這種權力被設想一直存在于話語之中”。另外,從文藝復興的文化語境的角度來看,這也是一種合理的改寫。
《奧賽羅》的中心人物其實并非是黑人將軍奧賽羅,而是白人旗官埃古,奧賽羅只不過是作為—種參照來襯托主角。在對奧賽羅的愚昧無知的淋漓盡致地表述中,埃古的聰明機智得到了最充分的體現(xiàn)。賽義德認為這是西方對東方建立霸權的主要手法,即“推論東方是低于西方的,他者,并主動異化——當然甚至部分是建構——西方作為一種文明的自身形象。東方就被東方主義的話語制作成沉默、淫蕩、女性化、暴虐、易怒的形象。正好相反,西方則被表現(xiàn)為男性化、民主有理性、講道德、有活力并思想開通的形象。
今年深美,明年研一
深根固柢,美益求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