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文學博士再寫高考作文:行健自強,何敢讓焉!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1917年4月,毛澤東在《新青年》發(fā)表《體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論及“體育之效”時指出:人的身體會天天變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聰可以聰。生而強者如果濫用其強,即使是至強者,最終也許會轉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鍛煉,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會變而為強。因此,“生而強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誘我以至于強,未可知也”。
以上論述具有啟示意義。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感悟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行健自強,何敢讓焉!
作者:楊昊鷗,中山大學古代文學博士,廣東第二師范學院寫作教研室主任,廣州初學館創(chuàng)始人

中國傳統(tǒng)文化似乎自古以精致的審美和雋永的哲思見長,而并不特別推崇強健的體魄。如果我們對比中西方傳統(tǒng)的視覺藝術,在中國古典繪畫中,大人君子好像總是大腹便便,而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油畫人體總是呈現出肌肉線條的張力美感。在提倡“射不主皮”的春秋時代,地球另一端古希臘人正在用力量與速度進獻奧林匹克諸神。
孔子曰:“文勝質則史”。對文學藝術的極致追求造就了中國璀璨的古典文化,但同時也為近代中國的積弱埋下了伏筆,沒落的八旗子弟無法抵擋來自海上侵略者的船堅炮利。由盛而衰,由強而弱,這是無須諱言且每一個當代中國人必須銘記的慘痛歷史教訓。
毛澤東不僅是締造共和國的開國元勛、一位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同時還是一位偉大的思想家。他在二十歲出頭的年紀,在近代中國風雨飄搖的時代,便在《新青年》刊物撰文《體育之研究》,提出了“體育之效”的超凡思想。他指出,體育鍛煉是青年人強健體魄,磨礪心智的重要途徑。其實,中國古人早在數千年前就在《周易》中提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偉大思想。雖然這種精神一度失落,但在千年之后,毛澤東筆耕不輟,身體力行,繼往圣之絕學,與上古先哲遙相呼應。縱觀毛澤東的人生,始終踐行體魄與心智齊頭并進。直至晚年,他在63歲至73歲之間18次暢游長江,高山仰止,垂范今人。
世道必進,后勝于昔。今天的中國已一掃百年前積弱積貧的頹勢,躍然成為世界屈指可數的大國強國。較之篳路藍縷的現代前輩,今天的青年人擁有前人無法想象的優(yōu)越物質條件。我們在奧運會爭金奪銀,我們在校園操場你追我趕;同時,當代中國人也在自己曾經弱勢的領域強勢崛起,北斗衛(wèi)星升空,港珠澳大橋飛架,鴻蒙系統(tǒng)橫空出世,人造太陽閃耀世界……這一切的一切,都建立在當代中國人秉承古今圣賢“行健自強”的精神基礎之上。從來就沒有什么救世主,要創(chuàng)造人類的幸福,全靠我們自己。
漢代偉大的史學家、思想家司馬遷是孔子五百年后的忠實擁躉,他在皇皇巨著《史記》最后一篇《太史公自序》的開頭,寫下了擲地有聲的幾句話:“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敢讓焉!”意思是,前賢的偉大思想與精神,我輩決不可得閑待之,必將以行動不忘初心,不負韶華!
意在斯乎!小子何敢讓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