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 會員登陸 & 注冊

一切皆虛

2021-07-29 09:55 作者:虛空之孤寂  | 我要投稿

一切看上去是真實的,其根本卻是虛無。

為什么這么說呢?

一切問題要追尋清楚徹底,就要追尋到一切的本質。

一切的本質是什么,世界的本質,和“我”的本質,唯此兩者。

這兩者或許是一體的,或許不是,我想兩者大概是一體的,會在后面說明。

人存在,人思考,人見世界。

他人屬于世界的一部分,而自己屬于“我”,這在某種意義是根本上不同的。

“我”存在,“我”思考,“我”見世界。

對世界的認識,首先要經由自我,不清楚自我的情況,關于“世界”的一切都無法確定可靠。

那么“自我”是怎樣的呢?

或許更關鍵的是——自我對自我的認知是怎樣的呢?

認知不是平白無依的,依靠之所在的可靠性,決定了認知的性質。

人認知世界,是依靠自我——感官只是自我與外部連接的媒介。

那么人認知自我依靠什么呢?

試圖排除人的一切感官,人最后似乎還能剩下一種感知,就是對自我的感知。

在完全的漆黑中——不單指光線,而是在概念上,周圍全部為空白,為無。

這時還剩下什么,剩下人的自我。

可是自我是如何認知自我的呢?

人已經沒有比自我更深層,更基礎的東西了。

人認知自己的外表,靠鏡子或其他人的描述,但這并非自我認識自我,而是自我通過外部的媒介,去認識自己這個人的外在。

自我對自我的認知,是虛無的,是沒有所謂“鏡子或其他人描述”的,或許某一天通過思維或自然科學的方法,人類能稍稍觸及這一虛無,但我想或許從概念上從理論上就不可能觸及,或許這虛無是絕對的,永遠的。這無法下定論,因為這并非“知道”,而是“不知道”,在“不知道”的情況下下定論是不負責任的。

但這虛無“似乎”是可以體會的,這虛無就好比天空,無論在哪一個位置都無法觸及,這是根本的,概念上決定的——能觸及的只有空氣,而不是天空。

自我,就是這樣虛無。

這并非僅是自我認識的虛無,而是自我的虛無。自我認識的虛無只是整個自我虛無的感受的一個比較重要的體現(xiàn)。

更重要的是自我的由來——似乎從時間順序分析大概較可靠有效。

人生于世,是否是自我的創(chuàng)生,人在世間生活,自我是否被環(huán)境塑造?

后來的存在依托于原先的存在,從時間上如此,從概念上如此。

自我是否從來就有呢?

人的記憶,人生于世之后的體驗,基本呈現(xiàn)自我伴隨人出生而創(chuàng)生,即使原本就有自我,出生前后的聯(lián)系也過于非正常了。

那么自我該是創(chuàng)生的,伴隨肉體出生創(chuàng)生的,自我又是如何的無中生有呢?

具體一概無法得知,但應該來說只有兩種因素——隨機天生和繼承。

不管是隨機還是繼承,都完完全全由“外在”按“外在”創(chuàng)生的“自我”,這樣的“自我”,真的真實嗎?

這是自我先天創(chuàng)生的虛無。

自我后天來說呢?

人生于世,而后逐漸成長,這基本是確定的。

是如何成長的呢?

最初創(chuàng)生的自我自我演進?

那應該全歸于最初的創(chuàng)生,而創(chuàng)生完完全全是外在的,絕非真正“自我”的。

因外界的環(huán)境而成長?

那同樣全歸于外在。

能稱為“真正的”,“真實的”自我的是什么呢?

隨機的因素嗎?那同樣不能算真實的自我,而屬于外在的。

以此來看,幾乎不可能找到真正的、真實的自我。

所謂的“自我”,分析下來完完全全的歸于外在。

這是自我徹底的虛無。

除了從自我創(chuàng)生和形成所見的徹底虛無,自我的行為和內含若是向深探究,所見亦為虛無。

人是如何行動的呢,是為何行動的呢?

行動歸于目的,目的歸于人根本的原則。

筆的意義是為了書寫,紙張的意義是為了記錄和傳播,而這些意義都是人加的,人賦予的,對于人的。那么人的意義呢?

人的意義是誰加的,是誰賦予的,是對于誰的?

人的意義是純粹對于自己的嗎,若是“真正的人”,“獨立的人”。

但如自我無法依托于本身,“人”,“人的意義”,就能依托于本身嗎?

自我對自我究竟意味著什么,人對人究竟意味著什么?

人或許不曾去認識,或許沒有找到,或許——自身對自身的意義并不會存在。

人行事最根本的是依據(jù)人的原則,可人的原則是什么?

高尚是普遍尊崇的概念,但所謂高尚的行為,往最深追溯又是怎樣?

拯救他人,但拯救他人是將意義建立在他人的意義之上,且不論正確與否,意義是無法建立在不存在的意義之上的,拯救他人仍無法獨立于“更根本的意義”。

那么更根本的意義是否存在呢?

找不到。

原則、意義,更直白的體現(xiàn)是人的想法和欲望。

人行事有什么想法,生活有什么欲望呢?

吃喝休息的愿望,受人擁慕的愿望,廣施恩義的愿望,肉體的欲望,存活的欲望。

對他人的拯救被稱為高尚,可實際除了受人擁慕的愿望,廣施恩義其實也純粹在滿足自己的愿望——拯救他人滿足了自己的愿望而已,這不算可恥,但真的能認為是真的高尚嗎?

而進一步發(fā)現(xiàn),人的愿望或是欲望似乎盡歸于原始的本能。

人吃喝休息,追求伴侶,和生物最基本的特性、本能有何不同?

而人希望受擁慕,廣施恩義,這其實也完全延續(xù)了動物基本的社會生活規(guī)律——更好的社會配合與奉獻讓種族更容易延續(xù),這是生物體內本能的因素,種族的本能。

那么除了生存延續(xù)的種族本能——以及社會化的種族本能,人,又有哪部分能真正稱為自我的呢?

足夠正確和深入的分析,卻發(fā)現(xiàn)自我的行為,其實都徹底歸于這些生物的本能?;緹o法找到例外。

這就是以人的行為所見,人自我的虛無。

或者說很直接自我意識的虛無。

而從物質結構上如何生成“自我”這種或許永遠無解的問題,甚至已經不必再說了,自我的虛無已經很顯現(xiàn)了。

那么再看世界呢?不以“自我”為重點而以“世界”為重點,拋開自我所顯的虛無單看看“外在”。

外在的世界看上去是物質的——也有人認為是精神的,這同樣無法從根本上確定,而外在世界的“虛無”也不需依靠物質或精神的狀態(tài)體現(xiàn)。

和自我一樣,外在的世界也深刻的面臨著始終的問題,也面臨著自身無法建立于自身、依靠于自身的問題。

“世界”是如何創(chuàng)生,“世界”依存于何物?一直向上依存追溯,總會到無所依無所創(chuàng)的虛無。

而自我若是結束,或許還能對“世界”留下痕跡,但世界的磨滅呢?滄海桑田??菔癄€或許還有痕跡,但再磨滅,無限的磨滅下,連任何痕跡或許都消失了吧。世界的痕跡消失,自我的痕跡消失,任何存在,又還有什么意義呢?畢竟未留下任何痕跡和影響,這不是很顯得虛無嗎?

哪怕有些事物并不磨滅,可對于已經消失結束的自我來說又有什么意義呢?

哪怕自我并不消失,但無盡的時光,終會讓一切都歸于枯燥。人做一件事,總有一天能徹底厭倦——除非之前的記憶、印象淡去,可若是之前的記憶和印象全會淡去,又怎么能說自我長存呢。

而無限的時光,總能讓人對一切熟悉,對一切厭倦。

自我若無法長存,自我的破滅為虛無,自我若長存,自我終也歸于虛無。

這是世界的虛無,時光的虛無。

那么不去管時光的虛無,只顧現(xiàn)在的“意義”呢?

深究總會發(fā)現(xiàn)這所謂的“意義”是建立在虛無之上的,這“意義”固為虛無,刻意去忽視不過是無奈為之的逃避。

所見一切,深究下去,皆見虛無。

其根本唯虛無。

“真實”不存在。

尋覓下去,會有找到“真實”的可能嗎?

或許吧,但更或許沒有。

見到一切根本的虛無,而感受到一切一切的虛無,或許這“虛無”就是“真相”。

一切皆虛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大同市| 浮山县| 肇东市| 福清市| 甘孜县| 固原市| 湟源县| 岑溪市| 筠连县| 分宜县| 罗山县| 古丈县| 综艺| 辰溪县| 九龙县| 房山区| 宜兰市| 乐业县| 新邵县| 金溪县| 溧水县| 曲周县| 襄樊市| 西林县| 从江县| 三门峡市| 鄂州市| 台州市| 黎城县| 广昌县| 华安县| 高碑店市| 孝昌县| 五大连池市| 本溪市| 郓城县| 沙河市| 磴口县| 忻州市| 察哈| 永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