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古代文人謚號考之[文]:韓愈/白居易/王安石/朱熹

2023-03-22 06:51 作者:張連春作曲  | 我要投稿

??謚者,行之跡也;號者,表之功也;車服者,位之章也。是以大行受大名,細行受細名。行出于己,名生于人。



物以稀為貴,謚號乃國之重器,是對死者生前事跡和品德的概括,不能輕易與人。


文人謚號首字冠以“文”,何為“文”?經(jīng)緯天地曰文;道德博聞曰文;慈惠愛民曰文;愍民惠禮曰


韓愈/白居易/王安石/朱熹/蘇洵?



??文正并非古代大臣的最高等級謚號。唐宋時期,還有比“文正”等級更高、更加珍稀的謚號,那就是單字“文”。從漢到宋,也只有五人得到了“文”字謚號:韓愈,白居易,楊億,王安石,朱熹。



韓愈.歷代圣賢半身像冊.故宮南薰殿舊藏



韓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陽,自稱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謚文,世稱韓文公。唐代文學家,與柳宗元是當時古文運動的推行者,合稱“韓柳”。


蘇軾稱贊他“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勇奪三軍之帥”。散文、詩,均有名。著作收錄《昌黎先生集》。



??八代:東漢、魏、晉、宋、齊、梁、陳、隋




因“諫佛骨”被貶往潮州的路上,生病的愛女也因為不堪路途折磨而死,韓愈傷感不已,走到藍關時,天上下起了大雪,這時遇到了侄孫韓湘(韓湘子的原型)韓愈有感而發(fā)寫了一首詩:


??“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p>






白居易.歷代圣賢半身像冊.故宮南薰殿舊藏


白居易,字樂天,下邽人。貞元十四年,以進士就試,擢甲科。很多人嫉妒說他浮華無形,說他的母親因看花墜井而死,他還做賞花詩及新井詩,甚傷名教,遂被貶為江州司馬。元和十四年召還京師,升主客郎中,與元稹同知制誥。


元和四年,作《新樂府》,憲宗說:“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無理于朕,朕實難耐?!?/p>


因為積極做官進而積極作詩,進而導致得罪朝廷,被貶后事故圓滑不再做諷喻詩了。太和三年,稱病東歸。太和五年做河南尹。他曾在洛陽蓋了別墅,有竹木池館,有家伎樊素、蠻子能歌舞,有琴有書,有太湖之石,有華庭之鶴。



武宗會昌六年(846年),老死洛陽,享年75歲,贈尚書右仆射,謚號“文”,葬于洛陽香山。



更詳盡的白居易、韓愈請翻閱舊文:
中晚唐:從韓愈到賈島





蘇文公.晚笑堂竹莊畫傳.清.上官周


上官周的這一套畫像里,都以官職或謚號來稱謂,實在沒有官職的稱字不稱名。如蘇軾叫“蘇文忠公”,顏真卿叫“顏文忠”,蘇轍叫“蘇文定公”,王安石叫“王文公”,王守仁叫“王文成”等。我看上官周管蘇軾他老爹叫“蘇文公”,就以為蘇洵的謚號是“文”呢,但是查了百度和維基,都沒有說到蘇洵的謚號。
因為蘇洵基本沒有在朝廷任過職,二十九歲高考落榜,然后四處游學不管孩子。四十七歲帶倆兒子進京趕考,結果倆兒子都中了進士,他仍舊落榜,五十一歲時仁宗讓他再去考試他說年紀大了不想再和小年輕們比了,然后經(jīng)韓琦推薦得了個“校書郎”的微職,開始修史,五十八歲去世后的官位也是“父以子貴”,朝廷看蘇軾哥倆的功勞給他們老爹贈了身后名,即太子太師,光祿寺丞。

所以,蘇洵沒有謚號。







王安石盔帽像軸.明代摹本.江西省博物館藏

圖上方題為中書舍人蘇軾撰《贈王安石太傅》敕書全文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撫州臨川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家、思想家,實官至司空、尚書左仆射、觀文殿大學士、鎮(zhèn)南軍節(jié)度使,封荊國公。身后追贈為太傅,謚文。世人稱之為“王荊公”、“王文公”。


宋仁宗之后,謚法改革,一字謚與二字謚爭論結束,之后除了極少數(shù)人是單字謚,其他的無論官職大小都是二字謚,這時反而就凸顯出一字謚的珍貴了。1094年一心想要變法的宋哲宗親政,立即啟用支持新政的章惇執(zhí)政,而章惇是王安石的鐵桿支持者,這時王安石得以配享宗廟,賜給“文”的謚號。




朱熹.歷代圣賢半身像冊.故宮南薰殿舊藏



朱熹(1130-1200),字元晦,行五十二,小名沋郎,謚文,人稱朱文公?;罩萱脑慈?,生于福建尤溪。南宋理學家,程朱理學集大成者,后世尊稱朱子。


朱熹家境貧窮但自幼聰穎,紹興十八年(1148年)中進士,年僅十九歲,歷高宗、孝宗、光宗、寧宗四朝。于建陽云谷結草堂名“晦庵”,在此講學,宋理宗賜名“考亭書院”,故世稱“考亭學派”。朱熹是程顥、程頤的三傳弟子李侗的學生,承北宋周敦頤與二程學說,創(chuàng)立宋代研究哲理的學風,稱為理學。有專家認為他確立了完整的客觀唯心主義體系。


宰相韓侂胄掌權后策劃了“黨禁”事件,監(jiān)察御史沈繼祖奏劾朱熹“十大罪狀”,后來禁絕朱熹理學,貶謫以宗室趙汝愚為代表的大臣,史稱“慶元黨禁”,而朱熹就在血雨腥風的運動中去世,死后八年沒有謚號。


后來,韓侂胄北伐失敗被殺,慶元黨禁結束,群臣討論朱熹謚號,在“文正”或“文忠”之間搖擺不定,后來劉彌將朱熹提升到接續(xù)孔子絕學的地位,于是宋寧宗賜朱熹謚號為“文”,配享孔廟。



朱熹易系辭冊.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朱熹善行草,尤善大字

宋仁宗之后的單字謚號者開始變得尊貴,比如王安石謚“文”、周敦頤謚“元”、程顥謚“純”、程頤謚“正”、張栻謚“宣”、呂祖謙謚“成”等,他們基本上都配享了孔廟,其中王安石不僅配享孔廟,還配享了太廟。


由此可見,宋朝文臣第一等級的謚號無疑就是“文”,而非“文正”,朱熹死后得以享祀孔廟,是孔廟里面唯一的非孔子親傳弟子。



我們這幾篇聊的都是文化人的謚號,其他的不涉及。但是這幾天讀渤海小吏的“三國”時,看到竊國大盜司馬懿也是謚號“文貞”,咱們上一篇剛聊到,于是很感興趣,就去考證了一下,附在這里。


晉書.宣帝紀.房玄齡等著.唐太宗文皇帝御撰


司馬懿到底是沒過去七十三這個坎兒,死后葬于首陽山,“殮以時服,不樹不墳,不設冥器”,葬禮無比低調,但是唐太宗和房玄齡寫《晉書》的時候說他“竊鐘掩耳,以為人不聞”。


司馬懿死后謚“文貞”,后改謚“文宣”。司馬昭封晉王后,追謚司馬懿為宣王;其孫司馬炎稱帝后,追尊司馬懿為宣皇帝,廟號高祖。




    ??“文”字謚號還有文獻、文簡、文懿、文肅、文毅、文憲、文莊、文敬、文裕、文節(jié)、文義、文靖、文穆、文昭、文恪、文襄、文清、文修、文康、文潔、文敏、文達、文通、文介、文安、文烈、文和、文僖、文榮、文愍、文思… …



古代文人謚號考之[文忠]:顏真卿/歐陽修/蘇軾/張居正/李鴻章/林則徐


古代文人謚號考之[文正]:范仲淹/司馬光/方孝孺/曾國藩


古代文人謚號考之[文貞][文定][文成]:魏徵/張說/蘇轍/胡安國/徐光啟/劉伯溫/王守仁



全文完,如果覺得寫得不錯,那就點個“贊”或者“在看”吧,多謝閱讀!




“轉發(fā)就是最好的贊賞”


古代文人謚號考之[文]:韓愈/白居易/王安石/朱熹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祁连县| 阜康市| 蓬安县| 湖北省| 台北县| 永定县| 米易县| 吉水县| 新化县| 定远县| 洪江市| 泰顺县| 利川市| 无锡市| 衢州市| 明溪县| 金华市| 肥东县| 岳西县| 抚松县| 工布江达县| 连山| 云林县| 安泽县| 天柱县| 福清市| 桐乡市| 临沭县| 灵武市| 石棉县| 太谷县| 凤凰县| 吴旗县| 陈巴尔虎旗| 靖宇县| 浦东新区| 怀来县| 岱山县| 陵水| 蓝山县| 南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