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唐伊條約”中的文明發(fā)展比較學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 全球最南的首都——新西蘭的惠靈頓,惠靈頓政府舊址大廈的建筑都是木質的,有百余年歷史?,F在的政府已經遷到新址,舊址大樓還依然保留著,成為國家的文物。大樓前面的廣場,現在仍然是政治中心,廣場前的圓型建筑就是著名的“蜂巢”,新西蘭的國會大廈,直到今天依舊在使用,它也是木質建筑,是全球第二大木質建筑綜合體,造型很別致。
??????
?????? 我來到這里是為了調研一份協議的歷程:《懷唐伊條約》,是在1840年2月6日簽署的一份協議,這份協議對于文明考察來說非常重要。因為,這是族群和睦相處、和平相處的經典案例。正是因為這個協議,使世界上產生了一個新的國家——新西蘭。
??????? 說起《懷唐伊條約》,我們還是要從新西蘭這個國家創(chuàng)建之前的背景說起。新西蘭主要由南北二島組成,這些島因為遠離大陸,所以長期無人居住。最早發(fā)現這個島大約在十世紀,根據傳說,毛利人的著名航海家?guī)炫?Kupe)在一次航行中發(fā)現了新西蘭,他們中有一部分人又返回了,所以并沒有大量人口居住。而真正形成居民居住的,大約是在1350年,還是這個族群,毛利人,分乘7只獨木舟,在太平洋上經過漫長、艱險的航行到達這個海島,成為新西蘭最早的居民。由于他們從不同的地點登陸,從而形成了現在毛利人的7個不同部落,并在此繁衍生息。因此,真正有人類在此定居生活也不足七百年的時間。所以,這是一個新興大陸。
???????? 毛利人是什么樣的族群呢?大家如果聽過我在夏威夷講波利尼西亞文化的時候,可能還有印象。因為,毛利人就是波利尼西亞文化帶的一支,波利尼西亞是個什么文化帶呢?就是在中東部太平洋海面上一個巨大的三角形地帶,星羅棋布分布的數千個島嶼。其中一些島嶼比較大,有人類居住,比如像夏威夷、湯加、斐濟、薩摩亞,也包括新西蘭南北二島。這些有人居住的島嶼很奇怪,雖然相隔幾百公里、上千公里,竟然能講同樣的語言——波利尼西亞語,保持相同的文化心理,形成了一個非常強有力的文化帶,這個文化帶就是波利尼西亞文化帶。在這個文化帶之間,他們相互聯系、相互交流、相互融合。當然,也曾經相互廝殺。這個文化帶現在在夏威夷展示,就是夏威夷著名的波利尼西亞文化村。這個文化村,我多次去做過調研,考察波利尼西亞文化帶現象及其形成的內在機理,而毛利人毫無疑問就是波利尼西亞文化帶的一個分支,只不過,這個分支的毛利人比其他民族更加彪悍,何以見得呢?
????????? 因為毛利人是個食人族,他們吃人!并不是因為饑腸轆轆所迫,不是為了溫飽改善生活,他們吃的是戰(zhàn)俘!為了表達他們的勇氣、決心和剛毅,這是個好狠、好勇、好斗的民族,這種文化在整個島上延續(xù)了幾百年。

?????? 最早發(fā)現新西蘭南北二島的西方是荷蘭,在1642年的時候,荷蘭探險家塔斯曼是第一個發(fā)現新西蘭的歐洲人,探險的目的就是為了發(fā)現新大陸,尋找未來的財富,這是大航海時代的普遍現象,如哥倫布、達伽馬等,都是這個行業(yè)出身,有些類似于今天的風險投資,他們找到的風險投資人有國王、或者王公貴族、或者社會商人,給航海提供經濟贊助,航海的成果大家按比例分享。
??????? 當荷蘭人航行到新西蘭北島靠岸的時候,毛利人向船走來并唱起了圣歌,開始鳴鼓,荷蘭人對毛利人的風俗不了解,認為“這是在歡迎我們,那我們也趕快鳴鼓吧”,于是也奏樂,一登岸,毛利人就對他們進行了屠殺,可把他們嚇壞了,塔斯曼只得揚帆起錨,倉皇而逃,剩下的人就被毛利人給刺死了、殺死了,燉的一鍋一鍋的。發(fā)生這種情況是因為在毛利文化中鳴鼓表示挑戰(zhàn),發(fā)戰(zhàn)書,如果對方也鳴鼓了,就說明接受了挑戰(zhàn),接受了毛利人的戰(zhàn)爭信號,雙方就開戰(zhàn)了。所以,荷蘭人就莫名其妙的成為毛利人的無名之鬼。后來,荷蘭人就再也不來了。不來的原因是這個地方太荒蠻,沒有資源,人也很兇狠,這里沒有什么黃金,沒有珠寶、財富,都是野人,沒有價值。
???????? 再次來到這個島的是英國人。直到1769年,英國著名的航海家詹姆斯?庫克(James Cook)率領他的船隊來到新西蘭南北二島,他們汲取了荷蘭人的教訓,帶來很多禮物賄賂當地酋長,消除隔閡。酋長覺得這些人比較友好,就不需要戰(zhàn)爭了,庫克船長得以登陸。庫克船長先后來此五次之多,發(fā)現這里是一個富饒的地方,有利于開發(fā)農牧業(yè),由此就變成了他們新的殖民地。令人遺憾的是庫克船長在1779年2月14日還是被夏威夷群島土著殺害了,時年51歲。

???????????????????????????????????????????????????????????????????????? 2
?????????? 隨著英國人到來,陸陸續(xù)續(xù)也有其他國家的移民來到這個地方,當然最主要的就是西方國家,其中就有法國。無論是法國、荷蘭、英國等國家的移民來到這里,都是為了追求財富,法國人也開始大量購置新西蘭土地,就與英國產生利益沖突,英國人認為“是英國在此地最早實現開發(fā),而法國人來得晚,這里應該是英國女皇陛下治下的國家,法國人是客人”。而現在法國人開始和部落合作,進行資產開發(fā)、發(fā)展畜牧,包括開放資源、礦產等,這就引發(fā)了英國人的不安。英國人為了避免利益外流,就想了一個辦法:“簽一個協議,把這塊土地變成大英帝國的版圖,變成女皇陛下的版圖,這樣就成為英國永久的土地了。法國人要想在此開發(fā),就必須經過大英帝國同意,經過英國政府同意和授權才可以”。
??????? 當時和毛利人簽訂這個協議可并不容易,當時毛利人還沒有形成國家。在西方人來之前,整個南北二島新西蘭還都處于荒蠻之態(tài)。他們沒有文字,沒有金屬,沒有城市,沒有國家政權。想簽署這個協議怎么辦呢?只能和部落酋長來簽署,因為他們還是部落的氏族社會。所以,他們就找部落酋長一個一個協商,有一些部落酋長同意了,原因很簡單,因為部落酋長也擔心他們的財產將來會被法國人掠奪,他們也需要尋求保護,靠他們的長茅、石頭這些工具和船堅炮利的西方國家來比,是不堪一擊的。所以,毛利一部分酋長也同意簽署條約。經過一天的辯論,45位毛利酋長于1840年2月6日在島嶼灣(Bay of Islands)的懷唐伊(Waitangi)鎮(zhèn)正式簽署《懷唐伊條約》。
??????? 條約內容主要有三點:第一,部落酋長們愿意把國家統治權交給大英帝國,女王陛下代表整個新西蘭南北二島行使國家主權;第二,英國保護這些簽約酋長的財產、土地、農場、森林,他們的游牧游獵等活動都受到保護,毛利人可以保持本民族的傳統文化;第三,提供這些簽約的酋長部落以公民待遇,享受大英帝國的公民權。這一點對于毛利人來說,是一個很好的保護,于是就簽署了《懷唐伊條約》。簽署當天是1840年2月6日,這一天被后來定為新西蘭國慶日。簽訂協議這一天,標志著這個國家的誕生,這就是《懷唐伊條約》的歷史價值,標志著新西蘭這個國家的出現,國家的誕生。
?
??????? 《懷唐伊條約》簽署當天只有45位酋長,但這一天非常重要,是1840年2月6日,這標志著一個國家誕生,這就是后來的新西蘭聯邦。8個月之后,又有512位酋長陸續(xù)簽署了這個協議,說明當時這個協議獲得了各方認同。正因為如此,大家是在和平和睦的環(huán)境中簽署的,沒有暴力,所以這是一個相對公平的協議。當然,后來也有人質疑,由于該條約是用英文起草后再翻譯成毛利文的,這就出現了英文版本和毛利文版本內容不一致的情況,如英文版本中清楚地寫明毛利酋長愿意把主權轉讓給英國女皇,而在毛利文版本中相應注明的卻是毛利人放棄的只是部分統治權,兩個版本不完全吻合而產生重大歧義,該條約在簽署過程中存在欺騙的可能性。因為這個歧義,新西蘭還竟然發(fā)動了一場全球性活動,要把《懷唐伊條約》翻譯成32種語言珍存于世,對此,我們不在此詳細論述。
???????? 客觀地說,《懷唐伊條約》使毛利人與白人在法律層面上享有了同等的地位和權利,使外來移民和土著人共同擁有了這片土地,兩者間形成了一種以國家建設為目標的伙伴關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 在此,我想談一談《懷唐伊條約》對于全球文明發(fā)展、對于文明比較學的價值和意義?!稇烟埔翖l約》首先是個和平的協議,保證了各方的利益、各方的價值,各方在協議中都獲得了族群發(fā)展的價值。我們知道,如果不是《懷唐伊條約》,毛利人很可能被當時的西方人,特別是被英國人所屠殺。這種現象曾經出現過,在哪里出現過呢?在印第安,當時采取屠殺政策,有一千多萬人被屠殺,整個族群幾乎被滅絕,導致印第安族群現在在美國是個非常少數的族群。這種現象當時在澳大利亞也發(fā)生過,英國在統治當時的澳大利亞土著時,也進行了種族屠殺。所以澳大利亞土著從英國人進入之前的30萬人減少到后來的約6萬人。而《懷唐伊條約》的簽訂讓毛利人在這片土地上能獲得生存權,這一點很關鍵。1840年時新西蘭南北兩島毛利人約為8—10萬人,到今天的毛利人在新西蘭總人口中仍然占有約15%左右的比重,這說明毛利人得到了發(fā)展,毛利人的生產和發(fā)展得到了一定的法律保護。其次毛利文化得到保存,甚至還可以說得到發(fā)展。我走在新西蘭大街小巷,都能感到毛利文化的呈現,比如他們的建筑、LOGO、族群,遍布整個新西蘭二島,而我想在悉尼找到土著人居住的部落,就很難。我后來找到了土著的居住區(qū),僅存很少很少的土著,這說明澳大利亞的土著族群規(guī)模很小,形不成影響和氣候,而毛利文化得以保留,毫無疑問是協議的價值。再則,也是最關鍵的一點,毛利人參與了國家政權分享、國家建設,接受現代教育,這一點,讓毛利人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各個層面都可以參與,獲得一定的地位。
?????? 因為毛利人的文化得到保護,毛利人得到系統、全面、優(yōu)質的教育,所以,從毛利人族群中走出一些政治精英,有的當選議長、有的當選部長,還有文化界人士,這一點非常難能可貴。我們再去研究其他土著,例如,印第安人、澳大利亞土著等,他們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落后,更加沒有出現精英。在這一點,毛利人是比較成功的。當然,更大的受益者是英國。因為英國人占有這里的資源,將新西蘭納入英國版圖,英國才是真正的贏家。同時,英國也是施惠者。所謂施惠者,是指它把先進的制度、科技、文化、教育輸入到這片荒蠻之地,毛利人和殖民當局的關系有所改善和發(fā)展,在不到150年的時間里,建成了一個生機盎然、充滿活力的國家,經濟發(fā)展、社會穩(wěn)定、文化多元、民族和睦。而且,新西蘭有著無限的前景,依托豐富的資源,足夠國民生活幾百年,甚至上千年,而衣食無憂。新西蘭的歷史是毛利人與白人移民共同建設新西蘭國家的歷史,這一點與開始簽訂的《懷唐伊條約》不無關系。
??????? 我們看人類文明的歷史,總是感嘆其中太多的發(fā)展成本,因為在發(fā)展過程中,人類會采取極端措施,破壞文化多樣性的措施,在短時間內可能有所收益,但從長時間來看,因為我們計算成本,不應該是三五年、三五十年,而是應該放在歷史的長河中去考量、去比較人類的收益與付出,單極主義就是一種高昂的成本。
??????? 因為簽署了《懷唐伊條約》,民族和睦,文化共存,相互支撐,共同發(fā)展,這就是今天的新西蘭文化帶給我們的啟示。《懷唐伊條約》是人類智慧的一個典范,不同民族之間通過和平模式締結契約,對人類文明的發(fā)展創(chuàng)建了一個好的樣本,有里程碑的意義。
?????? 為什么有的民族文化很快湮滅了,而有的民族文化可以延綿不絕?人類文明史冊,就是一本教科書。研究文明史這么多年,我特別感慨人類在發(fā)展過程中的成本過于高昂。我們有八千年人類文明史,在這八千年文明史中,人類走過太多的彎路,付出了高昂的代價,原因就是我們不會妥協,不會協商,不會通過和睦的方式來進行價值的傳遞。我們總是用簡單、粗暴,看似有效的方式解決,以求一了百了。
??????? 社會的發(fā)展總是需要比較的,比較什么?成本最優(yōu),這就是經濟學、管理學發(fā)展中的成本核算。人類的發(fā)展其實就是尋求成本最低化、價值最大化、效率最優(yōu)化。
??????? 為什么有的文化開始時燦爛輝煌,隨后就湮滅了,例如兩河流域文化、埃及文化;而有的文化能綿延不絕千年,甚至五千年,例如中華文化。為什么中華文化一開始名不見經傳,位于世界的遠東地區(qū),不能產生世界影響,卻五千年綿延不絕,其中有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文化背后存在經濟成本的核算。因為中華文化是知行合一的文化,中華文化講究情理法,情理法的交易成本最低,能夠通過情打動人,就不需要講道理,因為很多內容是無法用道理能夠講明白的,能用道理講明白的,就不要訴諸法律,因為法律的執(zhí)行成本是最高的。
?????? 文明比較學其實就是在尋求低成本的人類發(fā)展模式。我們從過去、現在,到未來,人類過去付出哪些成本?今天應該借鑒什么?如何為未來設計藍圖?如何用最低成本、最快捷方式、最文明的模式勾畫人類的未來?這就是這門學科的宗旨、目的、意義及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