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二戰(zhàn)!保加利亞參加德意日三國軸心國集團——保加利亞簡史48
20世紀30年代的歐洲,法西斯主義和法西斯政黨橫行,受此影響保加利亞也進入到了軍事法西斯獨裁和君主法西斯獨裁時期。1940年保加利亞資產(chǎn)階級政府正式參加了德意日三國軸心,又一次錯誤地將保加利亞國家拖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

正如上期內(nèi)容所述,保加利亞的“法西斯”和專制獨裁屬于“巴爾干特色”,跟德、意兩國的法西斯獨裁有所區(qū)別。但即便如此,在二戰(zhàn)陰霾的之下,保加利亞還是于1940年倒向了德意一方,加入軸心國集團,作為納粹德國的仆從國參加了二戰(zhàn)。

而本期咱們主要就來看看保加利亞究竟是如何一步步走向二戰(zhàn),聊聊保加利亞加入軸心國集團始末,講講這段時期保加利亞的內(nèi)外政策。
德國的影響
1933年阿道夫·希特勒上臺,隨后在德國開啟了瘋狂的“突進”模式。這段時期的希特勒德國十分重視與保加利亞的政治經(jīng)濟關(guān)系,不僅因為保加利亞重要的戰(zhàn)略地位,也因為保加利亞是英法在巴爾干地區(qū)的突破口和"薄弱點"。

阿道夫·希特勒
于是在20世紀30年代,德國就開展了有計劃拉攏保加利亞的活動:政治上納粹德國支持保加利亞對鄰國的某些領(lǐng)土要求,還將法西斯團體與納粹宣傳物傳進保加利亞,并暗中阻撓了保加利亞與蘇聯(lián)建立外交關(guān)系。
所以等到30年代后期,德國已經(jīng)取代英法,成為了保加利亞和其他巴爾干國家對外貿(mào)易的主要國家,德國的資本在巴爾干地區(qū)的影響越來越大,巴爾干也成為了德國工業(yè)品的傾銷基地。這段時期像保加利亞的鉻、羅馬尼亞的石油,也都成為了德國搜刮的必需品。

納粹德國
僅在保加利亞一國,德國就在進出口貿(mào)易中占了60%左右的份額,是保加利亞當之無愧的頭號貿(mào)易伙伴國。與此同時德國也通過外貿(mào)牢牢地控制保加利亞經(jīng)濟,導致保加利亞在經(jīng)濟和軍事上倒向了德國。
此時保加利亞的實際掌權(quán)者是沙皇鮑里斯三世,他所建立的君主法西斯獨裁,對內(nèi)實行高壓政策治理國家。但在外交上,保加利亞和鮑里斯則是不折不扣的“軟柿子”,因此鮑里斯并不愿意得罪歐洲任何一方勢力,只想在硝煙味越來越濃的歐洲自保。

沙皇鮑里斯三世
鮑里斯三世曾多次表示:保加利亞是一個小國,它不可能執(zhí)行完全獨立的對外政策,永遠需要“宗主國”的保護。于是保加利亞憑借著在歐亞“橋梁”地帶的重要戰(zhàn)略位置,在大國的角逐中保持“中立”、討價還價。

保加利亞位置
所以二戰(zhàn)前的保加利亞無論是對英法、德意還是蘇聯(lián),保加利亞和鮑里斯三世都是極盡討好拍馬之能事,比如鮑里斯三世就經(jīng)常親自飛往國外,跟各國政要保持“友好關(guān)系”。
比如1935年納粹德國高官赫爾曼·戈林攜新婚妻子去保加利亞度假,鮑里斯三世又是頒勛章,又是送禮物,又是一頓拍馬討好,贏得了戈林的好感;又如1936年鮑里斯三世攜保加利亞代表團參加柏林奧運會,跟希特勒本人進行了親切的會談。

赫爾曼·戈林
這種左右逢源幾乎被鮑里斯用到了極致,鮑里斯后來非常形象的評價過自己在外交上的態(tài)度:“我的軍官團親德;而我的人民熱愛俄國;中產(chǎn)階級喜歡英法;我本人是法國路易·菲力浦國王的曾外孫;我的王后是意大利國王的女兒……只有我和我的議會是擁護保加利亞的!”
總而言之為了保加利亞本國利益,鮑里斯三世極盡討好之能事,在歐洲各大勢力的夾縫之間求存。但也因為這種一味阿諛逢迎的態(tài)度,導致納粹德國進一步加強了對保加利亞的政治、經(jīng)濟滲透。

鮑里斯三世
1935年和1937年,德國財政部部長沙赫特和外長諾伊拉特分別訪問了保加利亞,受到鮑里斯沙皇的“友好接待”。德國允諾向保加利亞提供大量武器,支持保加利亞對鄰國的某些領(lǐng)土要求。而作為回報,保加利亞則允許德國資本和貨物的更大規(guī)模進入......

沙赫特
艱難的中立
保加利亞沙皇鮑里斯三世的外交策略就是爭取在大國角逐中的“中立”,如有可能再左右搖擺撈點殘羹冷炙。為此鮑里斯于1933年6—9月和約安娜王后進行了歷時4個半月的第一次歐洲之旅。

鮑里斯三世與約安娜王后
這場旅行創(chuàng)造了在位國王“游山玩水”時間的最高紀錄,但鮑里斯本人明顯不是奔著旅游去的:鮑里斯先后來到意大利、法國、比利時、瑞士、奧地利、英國和荷蘭,每到一地就跟當?shù)卣M行會談,拉近距離,改善國際關(guān)系。
在意大利,鮑里斯陪伴約安娜王后回到她的故鄉(xiāng);在法國,鮑里斯夫婦受到勒布倫總統(tǒng)和達拉第總理的接見;在英國,他們又成為了喬治五世國王的座上客......

阿爾貝·勒布倫總統(tǒng)
1934年1月,鮑里斯沙皇前往布魯塞爾,參加阿爾貝特國王的葬禮。這一次他又順路訪問了巴黎,同法國總統(tǒng)、總理和外長舉行了會談。鮑里斯巧妙避開了法國人主張建立巴爾干公約的話題,一邊吹捧法國一邊保持了外交政策的獨立。

比利時阿爾貝特國王
1934年3月1日,鮑里斯又對德國進行了正式訪問,當時納粹德國的主要頭目:總統(tǒng)興登堡、議長戈林、首相希特勒、副首相巴本、外長諾伊拉特、宣傳部長戈培爾等人都破例接見和宴請了鮑里斯三世,并進行了"友好、親切的談話"。

希特勒與興登堡

德國副首相巴本

外長諾伊拉特
宣傳部長戈培爾
甚至德國還承諾要幫助保加利亞“醫(yī)治由失敗的戰(zhàn)爭(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造成的創(chuàng)傷”,向保加利亞拋出了橄欖枝。于是1936年1月鮑里斯趁著參加英國國王喬治五世葬禮的機會,又先后去了巴黎和德國進行二度訪問。同年6月又訪問了意大利。

英國國王喬治五世
1936年8月1日,鮑里斯應(yīng)希特勒的邀請出席了柏林奧運會。兩人在會談中"在許多關(guān)鍵問題上有著共同點和一致看法",建立了"互信互敬的良好關(guān)系"。所有這些訪問都提高了鮑里斯三世本人在國內(nèi)外的聲望,成功將沙皇的權(quán)力擴大到軍隊和外交領(lǐng)域。

1936柏林奧運會
等到1938—1939年,戰(zhàn)爭的烏云已經(jīng)籠罩著整個歐洲大陸,此時歐洲形成了兩個明顯對立的勢力:以德、意法西斯為首抱著復仇情緒的一方和以英法為首的西歐民主國家及蘇維埃政權(quán)。
隨著歐洲兩大勢力斗爭的愈演愈烈,雙方都在竭力拉攏保加利亞,因為保加利亞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它既能成為鞏固英法在巴爾干、中東勢力的據(jù)點;也能成為德意法西斯包圍希臘和南斯拉夫、對土耳其施加影響的重要一環(huán);更不用說保加利亞位于蘇聯(lián)和德國之間的重要意義。

二戰(zhàn)前的歐洲
所以無論是英法蘇還是德意,都在步步緊逼,催促保加利亞站隊。為此鮑里斯也開展多方位外交,派出多個使團出使各國以試探各方的反應(yīng)。而出訪歸來的代表團幾乎一致認為保加利亞應(yīng)該繼續(xù)主張以和平方式修改和約,不要介入即將發(fā)生的戰(zhàn)事。
此時的保加利亞上至沙皇鮑里斯,下至有識之士,都認為保持中立才是上策。但就在此時,英國首相張伯倫、法國總理達拉第與德國的希特勒、意大利墨索里尼在慕尼黑舉行了會談,最終簽訂了以出賣捷克斯洛伐克為代價的《慕尼黑協(xié)定》!

《慕尼黑協(xié)定》
英法的綏靖政策觸動了鮑里斯三世,他決定利用手中的三張牌打出王炸來換取保加利亞利益的最大化,這三張牌分別是:

英法的綏靖政策
l 第一張是德國牌:一戰(zhàn)保加利亞站在德國一邊,結(jié)果割地賠款。如今希特勒答應(yīng)讓保加利亞收回一戰(zhàn)時喪失的土地。并且此時保加利亞已在經(jīng)濟上和軍事上與德國緊緊綁在一起。
l 第二張是英法牌:英法在巴爾干建立了巴爾干協(xié)約國,既可阻止德國向東南歐擴張,又能構(gòu)筑反蘇聯(lián)的“防疫帶”。英法還鼓勵包括鮑里斯在內(nèi)的巴爾干君主執(zhí)政集團學習西方的管理經(jīng)驗和治國模式。
l 第三張是蘇聯(lián)牌:俄國與保加利亞同屬斯拉夫民族,同個宗教,語言相近,習俗相通。歷史上的俄國也是保加利亞的解放者,將保加利亞視為自己的保護區(qū),蘇聯(lián)龐大的體量也經(jīng)常讓敵人望而卻步。
就在這種復雜的政治斗爭中,鮑里斯三世逐漸放棄了短暫的中立地位,開始運用手中的三張牌,為國家謀求更多的利益,最終不可避免的滑向了德意日三國軸心集團......
參加三國軸心
1939年9月1日納粹德國進攻波蘭;9月3日英、法兩國向德國宣戰(zhàn),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正式爆發(fā)!9月15日保加利亞政府發(fā)表聲明,稱在世界軍事沖突中將恪守中立。

閃擊波蘭
1939年12月蘇聯(lián)向保加利亞提議簽訂兩國航空協(xié)定和相互援助公約。鮑里斯沙皇“請示”德國后婉言拒絕。與此同時英國外交部派特使訪問保加利亞,試探保加利亞能否站在英國一邊,鮑里斯同樣沒有作出承諾。
1940年1月1日保加利亞舉行議會選舉,在鮑里斯沙皇的支持下,執(zhí)政集團大獲全勝。2月16日親德分子博洛丹·菲洛夫(1883—1945年)組織新政府(1940年2月16日—1942年4月11日),親英派克奧塞伊萬諾夫首相被趕下臺。

鮑里斯沙皇
即便此時保加利亞已經(jīng)開始跟德國暗送秋波,但新政府仍然強調(diào)中立立場。1940年同盟國和軸心國都加強了對保加利亞的爭奪。最終德國人開出的價碼贏得了鮑里斯的青睞。
1940年夏秋,納粹德國已征服幾乎整個歐洲。波蘭被瓜分后,丹麥、挪威、比利時、荷蘭和盧森堡先后淪陷。隨后法國宣布投降,英倫三島被狂轟濫炸,納粹德國終于將侵略的矛頭指向了巴爾干半島,希望以此作為進攻蘇聯(lián)的橋頭堡。

納粹德國征服歐洲
1940年9月4日,德軍占領(lǐng)羅馬尼亞,得不到希特勒充分信任的卡羅爾二世國王被迫讓位給兒子米哈伊。3天之后,第三帝國迫使羅馬尼亞將南多布羅加歸還給保加利亞,這是希特勒送給鮑里斯的第一份厚禮!

羅馬尼亞卡羅爾二世

米哈伊國王
保加利亞收回南多布羅加頓時成為了舉國歡慶的大事,鮑里斯三世立即致電希特勒和墨索里尼,表示"最最衷心的感謝"。保加利亞國內(nèi)甚至也有幾萬名游行群眾聚集到王宮周圍,高舉著向國王祝福和向希特勒致謝的標語口號。

南多布羅加

借此機會,納粹德國繼續(xù)對保加利亞施壓,逼鮑里斯表明態(tài)度,威威利誘保加利亞參加9月27日在柏林簽訂的德意日三國軍事同盟條約,即三國軸心!此時的意大利也于10月份發(fā)起了對希臘的進攻。

三國軸心
此時的保加利亞處境非常微妙:德意勢力已經(jīng)默默包圍了保加利亞,英國的承諾和援助還遙遙無期,盡管英國駐保大使雷德爾向鮑里斯轉(zhuǎn)交了喬治六世國王的密信,要求保加利亞“三思而后行”,但來自德國的巨大壓力已經(jīng)不容許保加利亞作第二種選擇了。

喬治六世國王
1940年10月15日鮑里斯召見了英國雷德爾大使,表示:保加利亞已經(jīng)很難再頂住德國的壓力,如果希特勒咄咄逼人,任何反抗都將是徒勞無益的。果不其然第二天德國外交部長里賓特洛甫就急電保加利亞政府,要求其在3天之內(nèi)參加三國軸心!

德國外交部長里賓特洛甫
此時法國已然投降;英蘇自身難保;鄰國羅馬尼亞已經(jīng)落入法西斯魔掌;希臘也被意大利進攻......如此逆境徹底摧垮了保加利亞保持“中立”的幼稚幻想,保加利亞政府和沙皇鮑里斯三世不得不同德國開始了談判。
就在里賓特洛甫發(fā)出“通牒”的第二天,即1940年10月17日,墨索里尼致信鮑里斯三世,說意大利將在月底消滅希臘,如果保加利亞相機行動,就可以實現(xiàn)獲得愛琴海出海口的"民族夙愿"。

墨索里尼
10月28日意軍全面入侵希臘,納粹德國決定將通牒日期延長到10天,因為鮑里斯仍舊沒有正面回答里賓特洛甫的“通牒”,在談判中堅持“一個中立的保加利亞"也能幫助德國在巴爾干地區(qū)發(fā)揮作用。

中立的保加利亞
1940年11月上旬,蘇聯(lián)承諾保障保加利亞的安全,甚至同意將來保加利亞可以保留君主制度,隨后斯大林于11月25日委派副外交人民委員阿·索波列夫同保方談判,提議蘇保兩國簽訂友好互助條約。保加利亞當局經(jīng)過考量拒絕了蘇方的建議。

斯大林
1940年11月20 日和23日,匈牙利和羅馬尼亞正式加入了三國軸心,南斯拉夫也開始談判入約問題。保加利亞已四面楚歌。1940年11月17日鮑里斯同希特勒舉行了戰(zhàn)爭中的第一次會晤,再次敦促保加利亞做出選擇。

初期恪守中立的保加利亞和南斯拉夫
希特勒為了拉攏保加利亞,甚至不要求"保加利亞軍隊直接卷入戰(zhàn)爭"。鮑里斯則繼續(xù)打太極:強調(diào)“戰(zhàn)爭準備尚未完成,一旦卷入會同鄰國產(chǎn)生麻煩",這個問題最好留到"明年春天解決"。

鮑里斯與希特勒
最終在德國的步步緊逼下,保加利亞基本同意加入三國軸心,但要拖延被卷入戰(zhàn)爭的時間。所以保加利亞其實在1940年底就正式加入了德意日軸心國集團,但一直要等到1941年才被卷入戰(zhàn)爭當中。
1940年12月13日希特勒下達了代號為“馬麗他”進攻希臘的第20號指令,調(diào)遣68萬德軍渡過多瑙河,通過保加利亞入侵希臘,占領(lǐng)愛琴海北部海岸。1941年1月20日保加利亞召開內(nèi)閣會議,再次通報了德國方面施加的壓力。

希特勒
1941年1月21日美國總統(tǒng)羅斯福遣特使威廉·多諾萬上校來到索非亞,想爭取保加利亞做最后的努力,威廉·多諾萬上校代表美國政府規(guī)勸鮑里斯要嚴守中立,用武力抵抗德軍過境,否則的話"會國破人亡"。

美國總統(tǒng)羅斯福
但鮑里斯三世卻非常無奈的表示:保加利亞確實是巴爾干地區(qū)的一把鑰匙,可這把鑰匙并不掌握在我們自己手里。1月29日保加利亞正式向德國開出了簽約加入軸心國集團的四個條件:
l (1)將簽字日期推遲到德國軍隊進駐保加利亞的時候;
l (2)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安撫保加利亞的鄰國;
l (3)以書面形式保證保加利亞將獲得色雷斯地區(qū);
l (4)德國將不要求保加利亞參戰(zhàn)。
為了盡快拉保加利亞入伙,納粹德國全盤接受了保加利亞的要求。1941年2月2日,德軍統(tǒng)帥部和保加利亞軍隊司令部正式簽訂了利用保加利亞領(lǐng)土和交通運輸協(xié)議書。等到3月1日,德國陸軍元帥李斯特就率領(lǐng)幾十萬大軍涌進了保加利亞......

德國陸軍元帥李斯特
德國人進入保加利亞后隨即在首都索非亞設(shè)立了指揮部,保加利亞首相菲洛夫也在維也納正式簽署了保加利亞參加德意日三國公約的文件。第二天,在加利亞國民議會未經(jīng)討論的情況下,保加利亞官方就“以絕對多數(shù)”通過了該公約。
二戰(zhàn)軸心國與同盟國勢力地圖變化
至此,保加利亞徹底加入了德意日三國軸心,淪為了二戰(zhàn)法西斯的仆從國。雖然保加利亞加入軸心國是出于種種現(xiàn)實逆境,乃至帶有被迫的色彩,但二戰(zhàn)保加利亞的法西斯政府和沙皇鮑里斯三世仍舊對此決策負有巨大責任!

保加利亞首相菲洛夫在二戰(zhàn)后的人民法院上有這樣一段供詞:“當時保加利亞沒有別的選擇,只存在三種可能性:1.對法西斯德國進行毫無希望的抵抗,這將作出重大的犧牲;2.拒絕德國的建議,也不進行反抗,這就意味著被占領(lǐng),會產(chǎn)生嚴重后果;3.同德國結(jié)盟,在它的全力幫助下,實現(xiàn)保加利亞的民族理想?!?/p>
審判席上的博洛丹·菲洛夫
無論怎樣,保加利亞還是在二戰(zhàn)中選擇加入軸心國一方,并在此后的戰(zhàn)爭中,倚仗德意法西斯勢力,打著"解放"被奴役"同胞"和收復"國土"的旗號,參加了對鄰國的占領(lǐng)。保加利亞就這樣站在了納粹侵略者的一邊,卷進了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深重災難......

希特勒與鮑里斯

那么二戰(zhàn)中保加利亞將有著怎樣的表現(xiàn)?保加利亞在二戰(zhàn)中又做了哪些事情?沙皇鮑里斯三世還將遇到怎樣艱難的抉擇?

歡迎持續(xù)關(guān)注本系列,敬請期待下期精彩內(nèi)容!
參考資料:《保加利亞史》、《保加利亞史略》、《歐洲歷史大辭典》、《帶刺的王冠——博里斯三世1918—1943》、《保加利亞人民反法西斯武裝斗爭文件集1941——1944》
喜歡本DK作品和世界歷史的朋友,也可以關(guān)注本DK其他平臺賬號,觀看更多內(nèi)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