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章邯書(寫信人:陳馀)【歷史時(shí)期:秦朝】

【書信背景】章邯為秦國名將,素以驍勇善戰(zhàn)聞名。然巨鹿一戰(zhàn),秦軍大敗,只得駐軍于棘原與楚軍及各路義軍對峙。陳馀趁時(shí)寫出這封勸降之信。
個人品評:孫子兵法的謀攻篇中,有一句膾炙人口的兵法名言: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此信,也可以稱得上是伐交的經(jīng)典案例,其目的在于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古代往往有說客、使者這樣的充當(dāng)伐交的角色,且不說戰(zhàn)國時(shí)代的蘇秦和張儀,距離這封信比較近的還有一個比較出名的人叫酈食其,曾以一口一舌說服齊國投降(不過最后被韓信給坑了)。而書信,也是說服一個人的另一種媒介而已。華東師范大學(xué)中文系副教授李鋒在《名家書柬賞析辭典》這樣說道:“勸降,關(guān)鍵是曉之于“利害”兩字。故信先從“害”字破題,接著再以’利‘誘之?!边@也是勸降的比較智慧的方式。這封信也最終達(dá)到了它的效果。
????????白起為秦將,南征鄢郢,北阬【讀作kēng,把敵方或者降敵蒙騙到甕城伏擊斬殺】馬服,攻城略地,不可勝計(jì),而竟賜死;蒙恬為秦將,北逐戎人,開榆中地?cái)?shù)千里,竟斬陽周。何者?功多秦不能盡封,因以法誅之。
????????譯文:白起是秦國的著名將領(lǐng),曾率軍南征楚國的鄢城與郢都,北戰(zhàn)趙國,坑殺了趙國四十萬軍士,為秦國攻城占地?zé)o數(shù),然而卻被害賜死。蒙恬是秦國有名的大將,曾率軍北驅(qū)追趕匈奴,保衛(wèi)了邊疆,開拓了榆林地區(qū)幾千里的土地,也還是被囚禁于陽周賜死。這是為什么?是因?yàn)樗麄兊墓谔嗵罅?,秦國不能按照其功勞大小來分封,于是就借故把他們殺害了?/span>
????????今將軍為秦將三歲矣。所亡失以十萬數(shù),而諸侯并起滋益多,彼趙高素諛日久,今事急,亦恐二世誅之,故欲以法誅將軍以塞責(zé),使人更代將軍以脫其禍。夫?qū)④娋油饩?,多?nèi)卻【讀作què】,有功亦誅,無功亦誅。且天之亡秦,無愚智皆知之。
????????譯文:如今將軍擔(dān)任秦國大將已三年了,打戰(zhàn)之中所損失的兵將數(shù)以萬計(jì),而諸侯與義軍并起,日益增多。那個趙高在朝中專權(quán),向來只會對上蒙蔽、獻(xiàn)媚秦二世,對你陷害。如今事情危急了,也害怕被秦二世胡亥誅殺,于是想借故來誅殺將軍你,以便搪塞真相,推卸他的責(zé)任,派遣其他人代替你的職務(wù),避免他自己的禍?zhǔn)?。將軍你長期在外行軍打戰(zhàn),而趙高與你多有過節(jié),日久恣意使壞于你,這樣你有功勞會被誅殺,無功勞更是要被誅殺的。而且,天意要滅亡秦朝的,無論是聰明的人,還是愚蠢的人,都是知道的。
????????今將軍內(nèi)不能直諫,外為亡國將。孤特獨(dú)立而欲常存,豈不哀哉!將軍何不還兵,與諸侯為從,約共攻秦,分王其地,南面稱孤,此孰與身伏斧質(zhì),妻子為僇【讀作lù,侮辱之意】乎?
????????譯文:如今將軍你在內(nèi)不能直諫說話,以揭發(fā)趙高的陰謀,在外則成為一個亡國之將,孤立無助。在這種情況下也想依舊保全自己,難道不是很哀痛和可憐的嗎?那么,將軍你何不退兵回轉(zhuǎn)過來,與諸侯義軍相約聯(lián)合,共同攻打暴秦,分占秦朝土地,你也南面稱王。如此行事,比起自己身受腰斬之刑,妻子家屬被株連殺戮,是哪種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