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郡望對應(yīng)的姓氏及其源流
郡望,一般指古代某一地域或者范圍內(nèi)的名門大族,也指某一地區(qū)代表性的姓氏宗族?!翱ね币辉~,是“郡”與“望”的合稱。“郡”是行政區(qū)劃,“望”是名門望族,“郡望”連用,即表示某一地域或范圍內(nèi)的名門大族。地望,即姓氏古籍中常用的“郡望”,指魏晉南北朝至隋唐時每郡顯貴的家族,意思是世居某郡為當(dāng)?shù)厮鐾?,并以此而別于其他的同姓族人。
弘農(nóng)郡:楊,馮,牧,刁,劉,談,譚。西漢漢武帝置郡,治所在弘農(nóng)縣(今河南省靈寶市東北)。東漢至北周一度改名恒農(nóng)郡。十六國符秦移治陜縣(今屬河南)。隋廢。今河南省靈寶縣一帶、陜西省柞水以東及華山以南地區(qū)。
西平郡:池。后漢建安中分金城郡置西平郡,治所在西平縣。南朝梁廢。隋改州為郡,唐天寶初亦稱西平郡。明改為西寧衛(wèi)。今甘肅省西寧市一帶。
延陵郡:吳。春秋屬吳,漢時立縣。西晉置郡,治所在今江蘇省丹陽縣西南延陵鎮(zhèn)。隋移治京口(今江蘇省鎮(zhèn)江市)。后廢。
任城郡:屋廬,魏。北魏置郡,治所在任城縣(今山東省濟寧市南)。北齊改為高平郡。

會稽郡:夏,莊,鐘離,賀,駱,康,虞,謝,闞。秦始皇置郡,治所在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漢改為吳郡。今江蘇省東南部及浙江省西部一帶地區(qū)。
齊郡:查,譚,晏,覃,太史,計,東郭,寧,夾谷,危,宇文,何,羅,胡母,南郭,段,閭丘,羿,秦,高堂,庾,梁丘,富,訾,雍門。秦朝三十六郡之一。西漢改臨淄郡置,治所在臨淄縣,不久改為國,后復(fù)為郡。東漢改為國。十六國時復(fù)為郡。隋廢。今山東省臨淄市東北一帶地區(qū)。
汝陽郡:顓孫。東晉置郡,治所在汝陽縣(今河南省商水縣西北)。北齊廢。汝南郡:周,袁,梅,藍,烏,仰,危,齊,許,麥,軒轅,言,應(yīng),沙,陳,邵(召),昌,和,南,咸,宣,索,殷,盛,商,蓋,滿,蔡,翟,衡,鞠,麋,廖。西漢漢高帝置郡,治所在上蔡縣(今河南省上蔡縣西南)。東漢移治平輿(今河南省平輿縣北)。其后治所屢遷。東郡移治懸瓠城(今河南省汝南縣)。隋廢。隋唐汝南郡即蔡州(曾名豫州)。今河南省中部偏南上蔡縣和安徽省淮河以北地區(qū)。
汲郡:太叔,北宮,張,尚,溫。漢置縣,西晉置郡,治所在汲縣(今河南衛(wèi)輝市西南)。后廢。北魏復(fù)置。隋廢。隋唐汲郡即衛(wèi)州。今河南省汲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