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 會員登陸 & 注冊

明朝火炮—發(fā)熕炮(發(fā)貢炮)資料集

2023-07-16 15:17 作者:金牌防守術  | 我要投稿

發(fā)熕的來源與傳入

在此感謝好友行營護軍和龍騰騰龍的協(xié)助。 根據成書于萬歷時期的《虔臺倭纂》 卷上所記載,發(fā)熕重五百斤,是根據正德年間傳入的佛郎機“增損其法”后改進而來的火炮,原先稱之為大佛郎機。后來應該是為了區(qū)分后裝炮,故而多用發(fā)熕來稱呼。而發(fā)熕一詞,鄭誠老師認為是“falcan”一詞的粵語音譯。

根據成書較晚的《戰(zhàn)守全書》卷十二所載“佛朗機等大炮初唯全身”,后因為裝火藥不方便,而改成后裝款式??梢娮畛醯姆鹄蓹C炮并不是特指后裝火炮,而是明朝人對即葡萄牙所用火炮的統(tǒng)稱。

南明隆武朝鄭大郁抄錄整理前人資料而成的《經國雄略》中所繪的歐式前裝滑膛炮亦稱之為佛郎機大熕銃。

嘉靖中后期《籌海圖編》卷十三中繪制的發(fā)熕,雖然畫的較為抽象,但也可以看到其特征:全身布滿花紋,炮口出有獸頭吞口,炮膛處隆起,兩側有炮耳,炮尾有獸口銜環(huán),使用歐式的艦炮炮車移動。

《武備志》抄錄的發(fā)熕

而明代兵書中所繪發(fā)熕炮身的紋飾,炮口處有獸首型吞口,炮尾又有獸首銜環(huán),目前這種設計,在現(xiàn)存十六世紀初的歐洲火炮中還是有一定數量發(fā)現(xiàn)。瑞士日內瓦藝術與歷史博物館館藏之長炮:

《發(fā)熕考——16世紀傳華的歐式前裝火炮及其演變》

考慮到前裝發(fā)熕和佛朗基后膛炮是差不多同時期引進的,所以東南沿海的明朝人吸收兩種火炮的長處,“增損其法”做一些調整也是很正常的。根據軍科院研究員鐘少異教授的推測,明朝早期兵書中所繪制的發(fā)熕,隆起的藥室或許是融合了中國本土的火炮設計特點。而我認為發(fā)熕可能是明朝人將佛朗基的巨腹和歐洲長炮的長身管結合在一起的產物。 好友行營護軍則認為,早期傳入明朝的發(fā)熕或許是十五世紀后期至十六世紀中期葡萄牙殖民者艦船上常用的一類射石炮camelo與camelete(大駱駝炮與小駱駝炮)這類火炮也帶有膨大的藥室以及獸首銜環(huán)的炮尾。

但中國的發(fā)熕的樣式同樣隨著東南沿海和歐洲殖民者的接觸,也不斷的發(fā)生改變。萬歷四十年本《漳州府志》上冊卷九所載,萬歷三十二年(1604年)前后,明朝發(fā)現(xiàn)抵達澎湖水域的紅夷(荷蘭)人的武裝船上就有充足的佛郎機炮和發(fā)熕炮,由此可以推斷出中晚期的明代南方人眼中的發(fā)熕炮和紅夷炮在外形上并沒有什么區(qū)別,二者就是同一種火炮,以至于明末到清代經常將其混為一談(但是明清時期發(fā)熕炮多是指代三四百斤到一千斤左右的中小型歐式前裝滑膛炮)

發(fā)熕炮的尺寸

根據《武備集要》和《紀效新書》所載,發(fā)熕由葡萄牙傳入,大者重一千余斤,長度接近一丈,而小者重量也有四五百斤。大者用藥一二斗(一二十斤),鉛彈大于升(二十斤以上)??捎檬瘡椈蛘咩U彈,就鉛彈(非鉛包鐵)的直徑推算,口徑至少應在14厘米。

關于發(fā)熕炮的尺寸,常見的史料上一直沒有準確的提及,所以難以推測。目前鄭誠老師引用成書于萬歷后期的《戎事匯纂》中的記載,得以讓我們對明代中后期所造發(fā)熕的尺寸和重量有一定的了解。 一號大銅發(fā)熕重一千斤,長六尺(約192㎝) 二號銅發(fā)熕重五百斤,長五尺(約160㎝) 三號銅發(fā)熕重三百斤,長四尺(約128㎝) 根據《籌海圖編》的記載,五百斤銅發(fā)熕用鉛彈4明斤。以五百斤發(fā)熕炮為例,土鉛的密度若按照11g/cm3計算,炮彈直徑約為7.5㎝,這種射石炮一般游隙距會大一些,故而除去游隙距,火炮內口徑大概在8.5-9㎝;由于明代中期的鉛彈多為鉛包鐵材質,如果是鉛包鐵彈,炮彈直徑約為8㎝,除去游隙距,火炮內口徑大概在9㎝~9.5㎝。火炮倍徑約為15~17 按比例推算,三百斤的銅發(fā)熕口徑約7.5~8㎝,一千斤的銅發(fā)熕口徑約11~11.5㎝, 《明清火器史叢考》中就【銅發(fā)熕鑄造略說】一文來看,這里是在論述明初時期管理嚴格,煉制出來的銅質量更好。而發(fā)熕要想不炸膛,應該選擇明初的舊銅來鑄造,或者是嚴格按要求將新開采的銅礦提煉干凈。這里并非是在說明初就有發(fā)熕。

參考清代中晚期標有千斤銘文的紅衣鐵炮,該炮口徑10厘米,全長194厘米,長度和千斤銅發(fā)熕相符,但是銅發(fā)熕作為可以使用石質彈丸且炮體材質相較于生鐵更好,故而口徑應該會較大一些。

發(fā)熕的造價

關于發(fā)熕的價格,沒有定數,因為兵器會受到生產時期、產地物價以及火炮大小的影響而改變。 例如俞大猷《洗海近事》中所載隆慶二年,兩廣所造四百五十斤的生鐵發(fā)熕炮,需白銀二十兩。

萬歷二十二年,鄧鐘所著《武備輯略》所載福建所造大發(fā)熕炮一門,需白銀十兩七錢;小發(fā)熕炮一門,需白銀五兩三錢。根據《敬和堂集》的說法,此時的福建發(fā)熕炮的材質應該是鑄鐵亦或者鍛鐵。

《兩浙海防類考續(xù)編》所載:萬歷三十年浙江的銅發(fā)熕炮價格為三十七兩。

《定海廳志》引用《兩浙海防類考續(xù)編》的內容,浙江的軍械定期淘換制,限發(fā)熕炮十年一換,永為定規(guī),炮器上需物勒工名和生產年月,如果在使用期限之內出現(xiàn)損壞,需要工匠賠償。

發(fā)熕的裝備與使用

發(fā)熕炮引入中國后,用途很廣泛,艦炮、城防炮、攻城炮、海防炮、野戰(zhàn)炮都能充當。 發(fā)熕的裝備和使用,伴隨著嘉靖時期的倭亂而興起。《嘉善縣志》所載該縣在嘉靖倭亂時期裝備有銅發(fā)熕四門。

除了明軍,海盜也會從西方殖民者手中購買或者掠奪火炮,例如《御史大夫思質王公奏議》卷5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閏三月一個深夜,總督王忬派遣總兵俞大猷率官軍偷襲瀝港圍殲汪直,繳獲千斤銅炮一門。

《平湖縣志》所載嘉靖三十五年(1556)三月,為報叔父之仇,海賊王徐海與大隅夷酋辛五郎聯(lián)合,率領種島之夷助才門即助五郎、薩摩伙長掃部、日向彥太郎、和泉細屋等五六萬之眾,船隊一千余艘,進行報復行動。倒霉的是,他們在海中遭遇暴風雨,只有二萬多人保住性命,但依舊分三路肆虐浙直地方。 徐海自擁部下一萬余人在浙江乍浦登陸,與柘林舊賊陳東、葉麻團伙的數千人匯合,自柘林沿海而來,欲取乍浦為巢,進攻杭州,次及蘇常,以至南京。時任杭嘉湖兵備副使劉燾帶兵疾馳應援,與徐海率領的倭寇相持,官兵大勝,斬首五十有五,賊勢少挫。翌日,倭寇匯合主力自金山而下,將劉燾圍困在于乍浦城內,使用發(fā)熕炮日夜攻城。燾督令家丁用弓箭還擊,并令火器手四面放發(fā)熕火銃抵御,雙方攻守九晝夜,眼見倭寇力竭,劉燾便帶兵出城作戰(zhàn),奪云梯二百余座,并斬首倭寇一百三十馀級,倭寇見乍浦久攻不破,便撤退前往崇德桐鄉(xiāng)劫掠。

在與徐海的戰(zhàn)爭中,雙方均有多次使用發(fā)熕的記載,例如《平湖縣志》引用《只見編》的內容,關于沈莊之捷,只見編的作者姚士麟得到了劉燾所著《沈莊進兵實錄》 嘉靖三十五年八月一日,被明軍圍剿的海賊王徐海入平湖城,向總督胡宗憲請降,被詔安的徐海率眾屯于平湖城外的沈莊。胡宗憲原本有意招撫徐海,但是在提督趙文華等人的勸說之下,認為這些??芘逊欢ǎ罱K決定將其消滅。胡宗憲一邊穩(wěn)住徐海,一邊加緊部署兵力。派遣兵部郎中郭仁、浙江杭嘉湖兵備副使劉燾帶兵前往沈莊“平叛” 據采九德《倭變事略》記載,共征調京營神槍手、涿州鐵棍手、保定箭手、遼東義勇衛(wèi)虎頭槍手、河間府義尖兒手、德州兵備道民兵、臨清曹濮二道團操快手、河南毛葫蘆兵、河南睢陳兵備道團操馬軍、漢中府礦徒、永保二司土兵、容美土司兵等各地主客兵二十萬。從兵力結構可以看出,分為北兵和南兵,而南兵主要是永保土兵和容美土兵,永保二司,約三萬人。 當時沈家莊被招撫的海賊占據,陳東和麻葉居住的新宅,明軍稱之為西巢;而海賊王徐海居住在沈家的舊宅,明軍稱之為東巢。兩宅相距有三里,周圍有水環(huán)繞數重折。徐海也感到官軍可能會出爾反爾,便大肆綁架附近的青壯年,整兵備戰(zhàn),并修敵樓堅壁固守。并拆民房的木板搭建敵樓。 二十一日,明軍各路兵馬還未全數抵達,大部分還在距離前線五七里之外駐扎。午時,明軍尖兵第一次渡河偵查敵情,前進到西巢不到一里,遇到數百敵軍后返回。 二十二日,劉燾與浙江巡撫阮鶚到前線查看倭情,永順之兵看見巡撫親臨前線,也整軍往前推進。之后劉燾便親率家丁五十余人抵近偵查,前進到距離賊巢不及一箭之地且間隔一條河的位置時,海賊出動五七十人迎戰(zhàn),結果被劉燾的家丁用弓箭槍炮射回。 劉燾趁熱打鐵,令水兵王三率先過第二條水渠,用引火之物焚燒賊巢外圍的草房。并令后續(xù)軍隊跟進,將

十三門大發(fā)熕炮

排列在河邊,轟擊海賊的敵樓以及打門墻,海賊嚇得只敢躲在墻內露頭觀望。 二十三日,劉燾督兵搭橋渡過水渠,先令永順兵探路,不想永順兵過于廢物,被一百多海賊沖為三段,追殺的四散奔逃。當追殺明軍的海賊們跑到離巢三百余步的距離后,劉燾率箭炮官兵,協(xié)同游擊尹秉衡從側面夾擊,總算是逼退了沖殺的海賊。劉燾重整軍隊,下令再次出擊,但此時永順兵已經嚇得不敢再渡河前進了。見天色將晚,只得靠水扎營,以圖再進。 二更時分,哨探聲稱西巢的海賊已經全軍出巢,不知道要干什么,這讓手握怯懦之兵的劉燾一度非常被動,害怕海賊襲營,最后得知他們是打算撤往東巢,才令手下的尖兵六七十人前往搜殺掉隊的海賊。 二十四日,劉燾率明軍焚毀了空蕩蕩的西巢后,前往攻打東巢,亦提到徐海防守的東宅有大量的火器,南門還安置了

發(fā)熕炮

,迫使官兵不敢前進。劉燾只得與尹秉衡領尖兵六七十人前往進擊以鼓舞士氣。海賊看到后,

放發(fā)熕炮還擊

,一發(fā)鉛彈險些擊中劉燾,劉燾回射三箭,便將放炮的海賊嚇退,各兵見無危險,方敢出擊。

《乍浦縣志》卷六引用《倭變事略》,但是里面有些內容恐怕并非屬實,僅僅作為參考。

《同安縣志》所載,該縣嘉靖三十七年后新置發(fā)熕炮五門 戊午(嘉靖三十七年)歲三月,倭?攻城,公率士民分垜而守,賊始引去。夏五月,賊復攻城,滛雨城崩,公晝夜防守,賊旣退。諸生議以前官因賊改築城垣,儒學、櫺星二門因之逼斗,堪輿家忌之,議將城垣拓啓長五十丈,深二丈,以告公公卽任之捐金爲倡,餘令師生措處以成。厥績同自有學以來,門逼於城前,人精於地理者至去,其雉堞立亭于上,謂之觀瀾蓋不得已之故也。自因賊築城,而門前益隘諸生始有,是議按今城逼學門如故,而在舊志不載,拓啓者豈當時議而未行歟,又置敵樓十所,先後置

貢銃五門

、佛郞機十五門、鳥銃一百七十二門。

嘉靖三十九年本《寧波府志》卷二十二【海防書】所載小浹港內已設置有五千斤鐵發(fā)熕炮一門。 由小浹港循長山橋、鄮山橋、七里店 走甬東可達於郡城,則港口置兵船防守,港口置鐵發(fā)貢重五千觔者一座,調發(fā)福船二隻,蒼船四隻防守港口。

嘉靖四十二年本《定??h志》卷六所載嘉靖三十九年,浙直總兵官盧鏜在寧波府定海縣東招寶山修筑威遠城,四十一年在山麓西南修筑靖海營堡,于大小浹口置鐵發(fā)熕五千斤者四門,銅發(fā)熕三百斤者百余座。

《戚少保年譜》卷二和《紀效新書》卷十八所載,嘉靖四十年,戚繼光新督造的44艘戰(zhàn)船,加上原有戰(zhàn)船,編制如下:福船2艘、海滄船1艘、艟船(也叫蒼山船)2艘,編為1哨,設哨官1人;二哨為1營,設領兵官1人。戚繼光又將水師分為左、右、前、后、中5營,以右、后營守松門,前、左營守海門。 其中福船20艘,共裝備大發(fā)熕20門。

《建寧府志》和《松溪縣志》所載嘉靖四十二年,倭寇侵犯松溪縣,守城明軍善于用弩箭,倭寇雖然善用更先進的鳥銃,但是連續(xù)攻打了三天,都沒能攻破縣城。于是倭寇便四下劫掠周邊村子,制造了一門呂公車再來攻城,“梯之制高僅及垛眼,上覆牛皮以蔽矢,車制高出垛上,分三層,一車可容百人,四面蔽以牛皮,僅開銃眼窺城?!笔爻敲鬈娤扔么犑覔簦笥冒l(fā)熕炮轟擊,一舉擊毀了倭寇的攻城車。

康熙本《松溪縣志》卷十所載嘉靖四十二年,松溪縣以發(fā)熕擊退倭寇。

《洗海近事》所載隆慶二年正月,廣西總兵、協(xié)理廣東總兵、都督同知俞大猷為與福建水師合剿海盜曾一本。花費白銀三萬兩,總去福建造大福船,面闊三丈者十五只,面闊二丈八尺者十五只;冬仔船面闊二丈二尺者十五只,面闊二丈者十五只,面闊一丈八尺者二十只。隆慶三年二月于福建完工。 其中面闊一丈八尺的二十條冬仔船,每船都裝備生鐵發(fā)熕一門,重四百五十斤,價銀二十兩。鐵佛朗機銃四架,每架重一百斤,帶子銃六件。鳥銃十四門、火箭四十枝、火筒十枝。 以上共用發(fā)熕炮20門、佛郎機80門、鳥銃280門。

光緒本《石門縣志》所載該縣萬歷時期裝備有發(fā)熕炮八門: 隆慶三年,朱令潤奉府帖扣取民壯二百四十五名,本縣實存民壯七十五名,萬厯四年查復民壯三百二十名,三十九年靳令一派奉檄置造叭喇唬船四隻,每船立哨長一名,貼役一名,民壯一十五名,共六十八名,其餘民壯二百五十二名。

靳志軍器:

發(fā)熕八座

、佛狼機六十架、弓二百張、箭一萬枝、鐵鳥銃二百把、腰刀壹百把、火藥一千觔、鉛子五百觔、長鎗二百把、竹挨牌一百面。

《明會典卷》卷一百九十三所載,隆慶三年,京師兵仗局仿浙江南直隸的龍虎炮和發(fā)熕炮各造二十門,留京師備用,發(fā)熕炮自此時傳入北方,但是此后基本就沒見記載了,估計沒有在北方推廣。

《兵政紀略》卷十九所載,隆慶六年,征討懷遠猺族的反叛,肇慶府補造攻巢大發(fā)熕三十二門。

萬歷本《瓊州府志》所載萬歷元年設立土浙兵營,共置前后左右四營。各營火器如下: 陸營:各營鐵銃一百把、鳥銃一百門、發(fā)熕炮三十門、神機箭一百枝。 四營合用鐵銃400把、鳥銃400門、發(fā)熕炮120門、神機箭400枝。 萬歷本《廣東通志》

萬歷本《瓊州府志》

《西蜀平蠻全錄》卷三,萬歷元年八月初九,郭成督領指揮魯興周等將,發(fā)兵攻打印靶營,用鳥銃打傷百拾余蠻,死者陸拾有余。九月初,土漢官兵五路齊發(fā),不分陰晴輪番進攻九絲寨,白天八面齊攻,晚上則攀登上崖偷襲,使用鳥銃、挨牌打死蠻眾不計。九月二十六日,總兵劉顯督發(fā)劉綎、周于德等率軍進攻吊猴崖,明軍對山搭建四座敵樓,各有十二層,敵樓上架設發(fā)熕炮和鳥銃輪番轟擊崖上的九絲寨蠻兵,導致被圍困的蠻兵缺水少糧,士氣低落。最終于十月初取得勝利。

《蒼梧總督軍門志》所載,萬歷七年之前,兩廣水寨(南頭寨、碣石寨、柘林寨、北津寨、白鴿寨、白沙寨)的1~4號烏艚(廣船)、福船,1~3號橫江船,大白艚都在艦首位置都裝備了發(fā)熕炮。

《紹興府志》所載萬歷年后浙東地區(qū)的軍備訓練: 水兵長技:軍火互用,如賊船離遠則以鳥銃、百子銃、

發(fā)熕爲先

。賊船逼近,則以長槍、鏢箭、籐牌為便。各派器械泊守本境,遇掣與陸兵齊操。

萬歷本《無錫縣》志,該縣裝備有大小銅發(fā)熕二十九門。

萬歷二十年,兩廣總督蕭彥命鄧鐘增修《籌海圖編》,新修而成《籌海重編》,其中所載發(fā)熕炮的銃體重大難移,后坐力猛,填裝彈藥,復位操作均非容易。戚繼光就曾抱怨,“船內狹窄,發(fā)熕身長殆丈,難于裝藥,預裝則日久必結,臨時裝則勢有不及。一發(fā)之后,再不敢入藥。”如何提升發(fā)熕的作戰(zhàn)效能也是當時主管海防事務的官員和將領關心的問題。

在該書中,提到了改進發(fā)熕使用方式的內容,并通過改進炮架,將原本作為艦首炮的發(fā)熕,亦能作為船舷火炮使用,從而提高了艦船的載炮量。

《工藝與制度:清代前期福建水師趕繒船與同安梭船研究》

如果發(fā)熕是設置在船頭,即在發(fā)熕下設置一個軟木炮架,并在架后安設樘木一塊,然后用纜繩系于船頭。如果說發(fā)熕設在船舷,則要增加擔梁一根,并在樘木后包軟座。發(fā)炮時,火炮后座倒退,炮架會被纜繩拉住,抵消了一部分沖擊力,然后炮架撞在包有軟墊的樘木上,又抵消了剩余的沖擊力,這樣就不會再對船體造成損傷。

《敬和堂集》冊七所載,萬歷二十二年,福建巡撫許孚遠在【查處造船制器事宜行各道】中提及福建的發(fā)熕炮多用生鐵鑄造,由于生鐵材料上的固有弊端,導致火炮重達千斤,使用上非常不靈活。于是他令工匠今后多用銅鑄亦或者用熟鐵鍛造發(fā)熕,火炮做到三五百斤即可,無需太重。 “發(fā)熕銃,閩中俱用生鐵鑄成,薄則易炸,厚則重至千斤,無所用之,近查閩中用銅、鐵打成數片,然后合并鍛煉,重至三五百斤而止,放之不炸,誠為得法。今合召匠作諳曉者造之,然后發(fā)熕不為虛器?!?/p>

《敬和堂集》冊八所載,萬歷二十二年,由于福建水師廢弛,現(xiàn)僅有銅山水寨的每艘福船裝備有大小發(fā)熕2門。為補充火力,福建巡撫著定閩海各水寨今后每艘福船至少要配備發(fā)熕1門,佛郎機6門 。

萬歷本《廣東通志》三十六卷所載惠州衛(wèi)增造鳥銃100門,碣石衛(wèi)增造發(fā)熕3門。

萬歷本《建陽縣志》該縣萬歷二十九年之前裝備有鐵發(fā)熕炮五架。

《嶺西水陸兵紀》所載萬歷二十九年前后廣西按察使盛萬年所載府縣軍械: 高州府城四門城共裝備發(fā)熕炮四門。 電白縣城四門城共裝備發(fā)熕炮四門。 吳川縣城四門城共裝備發(fā)熕炮四門。

《石門縣志》所載該縣萬歷中晚期裝備有發(fā)熕炮八門。 萬厯四年查復民壯三百二十名,三十九年靳令一派奉檄置造叭喇唬船四隻,每船立哨長一名,貼役一名,民壯一十五名,共六十八名,其餘民壯二百五十二名。靳志軍器:

發(fā)煩八座

、佛狼機六十架、弓二百張、箭一萬枝、鐵鳥銃二百把、腰刀壹百把、火藥一千觔、鉛子五百觔、長鎗二百把、竹挨牌一百面。

《南澳志》所載南澳城在明代裝備發(fā)熕炮三門。

《兩浙海防要編》中提到由于官匠勾結,常年以制造各色火器為由來侵吞工費,雜七雜八的火器雖多,實際大都不堪使用,現(xiàn)在改為長槍、腰刀、號衣均由士兵自備,取消制造所有無用的火器。諸如發(fā)熕、佛郎機、鳥銃則要多備。

《兩浙海防類考續(xù)編》所載萬歷三十年前后,浙江各營裝備有發(fā)熕炮的沿海水哨。此時的發(fā)熕基本均使用專門準備的鐵質炮彈,而非像嘉靖之初時石鉛炮彈混用。 紹興區(qū) 臨觀總水哨各船額設:銅發(fā)熕4座、鐵彈128 寧波區(qū) 中軍左右游哨各船額設;銅發(fā)熕5門、鐵彈175個 正兵左右游哨各船額設:銅發(fā)熕3門、鐵彈105 定??偵诟鞔~設:銅發(fā)熕13門、鐵彈455個 昌國總哨各船額設:銅發(fā)熕9門、鐵彈315個

萬歷四十一年,廣東韶州府奉文改造戰(zhàn)船六十三艘,作為瓊州府水師,分守各港隘,各船火器如下: 水營: 四號艚船三只(原為三號福船) 每船發(fā)熕炮二門、佛郎機銃五架,子銃十五個、百子銃五門、鳥銃十二門、噴筒十五個、火罐十五個、神機箭一百二十枝。

共用發(fā)熕炮6門

、佛郎機15門、子銃45個、百子銃15門、鳥銃36門、噴筒45個、火罐45個、神機箭360枝。 五號艚船十二只 每船發(fā)熕炮一門、佛郎機銃四架,子銃十二個、百子銃四門、鳥銃十門、噴筒十五個、火罐十五個、神機箭一百二十枝。

共用發(fā)熕炮12門

、佛郎機48門、子銃144個、百子銃48門、鳥銃120門、噴筒180個、火罐180個、神機箭1440枝。

成書于萬歷后期的《兵錄》卷十所載,發(fā)熕炮采取了預儲藥包的方式來定裝火藥。 其發(fā)熕?大?銃,亦較藥數稱足,用綿紙包裹,量銃口大小,分作幾包,用木棍送進。各項鉛彈,照銃磨圓收裝,免致紊亂,臨時倉卒有誤,違者重治。

其銃又分大小,如發(fā)熕、神飛、威遠、佛狼機等大者,??礈蚀?如鳥銃、百子、斑鳩等小者,專看準賊首、斗手、舵工打去。?

《明熹宗實錄》記載。天啟六年(1623年),京師發(fā)送頭號發(fā)熕炮2門,二號發(fā)熕炮9門,調撥山海關。七月二日天啟七年(1627年)二月,又調撥頭號發(fā)熕3門,二號發(fā)熕炮6門發(fā)往皮島。 山西平定縣亦曾於1995 年在固關內古長城下發(fā)掘出一門天啟七年的頭號發(fā)熕炮,其規(guī)格應該與下面的崇禎元年發(fā)熕類似 目前可以看到的發(fā)熕炮實物長162厘米(不算尾環(huán)),口徑7.8厘米,重420千克,為鐵芯銅體炮,用木馬密封增強氣密性,使用2斤火藥配2斤散鉛子,也可多加1斤散鉛子,如果是使用合口彈,用四斤鉛彈也是沒有問題??赡鼙叹謸那熬€士兵胡亂裝彈藥,所以才強調寧少勿多。 長城博物館現(xiàn)存一門崇禎元年銅裹鐵發(fā)熕。炮身上有陰刻銘文:“崇禎戊辰年兵仗局鑄造 捷勝飛空滅虜安邊發(fā)熕神砲,頭號鉄裹銅發(fā)熕砲一位,用薬二斤,寧少勿多,打五六木榔頭不等,木馬兒一箇,二斤重鉛子一筒,或再添一斤鉛子亦可 ”

《威暨錄》卷四的火攻條議所載,天啟七年(1627年),四川參將林兆鼎,為平定永寧宣撫司土司奢崇明、安邦彥叛亂一事所做的軍事準備,其中提到萬歷二十八年(1600年)平播之戰(zhàn)時,守備張嘉謨造過(生鐵)大發(fā)熕十門,現(xiàn)武庫中僅剩五門,尚不清楚是否銹毀。由于該炮威力大,攻打營寨頗為得力,除營中安設發(fā)熕外,城門亦用新造發(fā)熕守城,并制炮架方便火炮左右上下活動。

《泉州府志》崇禎二年,泉州知府蔡善繼建溜石銃臺,上置配大發(fā)熕炮、大神飛炮十八門。 公復躬詣澑石指授文武吏謂此地郡城出水第一關,較鷓鴣口防尤得力,捐贖鍰三百鏹,畀弁周斌者於澑石山下重築銃臺,諸屬吏輸助有差。週遭二十餘丈,崇之丈有四尺,下爲銃眼十八,

配以大發(fā)熕、大神飛砲十八門

,上層設銃眼二十,配百子銃、佛郎機四十門,據高而發(fā)勢無所不靡,塔畔列營房宿軍士三百員名。

崇禎本《海澄縣志》卷2 崇禎五年該縣新造成銃臺一座,銃臺外關帝廟設大發(fā)熕三門

崇禎本《尤溪縣志》所記載的該縣裝備有鐵發(fā)熕十門。

康熙本《上杭縣志》所載崇禎元年,福建汀州巡道朱大典令周思文督造軍械,其中上杭縣庫貯的有發(fā)熕炮十門。

《明清史料癸編》第一本所載崇禎六年二月,明軍攻破登州水旱二城,繳獲焚毀孔有德和耿仲明二人的海船三十七條,奪回紅夷炮及頭號發(fā)熕炮二十五門??子械潞凸⒅倜鞣謩e于二月十三日和十六日退出登州乘船前往海上,并帶走了登州所得的人口和武器歸降了后金。攻取登州的明軍共陣亡1012名將卒,受傷將卒6240名。

崇禎本《太倉州志》所載該州填海衛(wèi)的大東門儲備大銅發(fā)熕炮一門;劉河所(堡)儲備生鐵發(fā)熕一門;兵備堂軍器樓所備銅發(fā)熕四座。

乾隆本《廣信府志》所載廣信府城有崇禎年制守城發(fā)熕炮十三門,弋陽縣有五門。 法熕炮一十八位係崇正(禎)年鑄造,府城門五座,擺設法熕炮一十三位。分發(fā)弋陽縣門四座,擺設法熕炮五位

《明清史料》乙編所載山東巡按塘報中的濰縣在崇禎十五年年末抵抗清軍的守城戰(zhàn)中使用過紅夷炮和發(fā)熕炮。

《南明史》順治十四年(永歷十一年)九月,清浙江福建總督李率泰利用鄭成功主力進攻浙江臺州,福州閩安鎮(zhèn)守御力量單薄的機會,決定乘機攻克該鎮(zhèn),以解除福建省會的威脅。他同固山額真圖賴、郎賽商議后,抽調滿漢大批軍隊水陸三路進攻閩安鎮(zhèn)。 九月初七日先派水師出閩江口切斷海上來援的鄭軍,初八日開始陸路分兵二支,一支由鼓山出發(fā),一支由南臺西路出發(fā),大舉進攻。參加進攻的軍隊除圖賴、郎賽兩固山額真統(tǒng)率的滿軍外,還有總督李率泰標下、巡撫劉漢祚標下軍隊,精奇尼哈番沈永忠部、提督馬得功、總兵王之剛、蘇明等部,(攜帶紅衣炮36門,發(fā)熕炮6門),兵力相當強大。 而鄭成功北上進攻浙江省臺州時,抽調了后提督萬禮部主力隨行,在閩安鎮(zhèn)只留下了五軍戎政王秀奇節(jié)制護衛(wèi)前鎮(zhèn)陳斌、神器鎮(zhèn)盧謙、前提督下右鎮(zhèn)余程留守閩安鎮(zhèn),兵員不過數千人。 雙方自初八日開始激戰(zhàn),清軍用紅衣大炮猛轟閩安寨城,鄭軍兵單勢薄,難以招架,十四日清軍攻克閩安鎮(zhèn),駐守頂寨的右鎮(zhèn)余程和部下戰(zhàn)士全部陣亡。清軍轉攻羅星塔寨,據守該處的陳斌、盧謙兵力不敵,向鄭成功緊急請援。因雙方距離過遠,救援不及。十五日,陳斌、盧謙在施瑯的招徠下帶領官兵一千三百人向清方投降,羅星塔要塞失守。此戰(zhàn)明鄭軍隊陣亡者達五六千人。 《清初內國史院滿文檔案譯編》所載:清軍于閩安鎮(zhèn)等六城

繳獲紅衣炮、發(fā)熕炮共114門

,佛郎機17門、百子炮250門。在羅星塔寨繳獲大紅衣炮15門、百子炮73門、行營炮2門。

明朝火炮—發(fā)熕炮(發(fā)貢炮)資料集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石嘴山市| 巴彦淖尔市| 湖口县| 和平县| 额尔古纳市| 永州市| 沅江市| 西安市| 都匀市| 潮州市| 合作市| 咸宁市| 乐昌市| 泰来县| 凤城市| 罗山县| 南安市| 福州市| 嫩江县| 九台市| 富阳市| 祥云县| 兰溪市| 嘉善县| 阿拉善右旗| 和硕县| 连云港市| 永川市| 宣化县| 广西| 辉县市| 罗甸县| 临泉县| 三台县| 大同市| 安康市| 建始县| 光山县| 健康| 新龙县| 博湖县|